留給後代子孫可持續的環境發展
文:谷寒松、趙英珠

【前言】

   經過將近半個月豪大雨的催殘下,依據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這波豪大雨使得:農產品損失高達六億兩千多萬元。山區土石流所帶來的道路破壞、橋樑斷裂的災害,甚至比921大地震還要嚴重。例如苗栗卓蘭的嚴重走山,16戶民宅被土石掩埋,44位居民緊急撤離,其他山區更是不勝枚舉。

  地球的環境破壞,對人類所造成威脅,是環境保護者一直奔走呼籲的使命。然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如:南極臭氧層的破洞、世界各地森林遭受酸雨的侵蝕、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使得土壤污染、垃圾危機、山區土壤流失。已在不斷地發出求救訊號。顯示人類在享受文明之餘,可能即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即環境污染的後果,必須由全球人類來共同負擔,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怎能置身事外呢?

【人類是地球環境的破壞者】

  破壞生態背後的黑手是什麼?不是別人,可能是一種過度消費的習性與觀念。也就是說一種難以改變的生活習慣,造成對環保生態的破壞?今日台灣的災難與危機,早已不是「未來的、後代的」子孫所要負擔了,一次的豪大雨,就吹垮、淹垮了我們居住的家園,我們這個島上,長年從事山林調查研究的學者,不斷發出警告,卻一直沒有受到官方或民間的的重視,使得台灣的生態環境不斷地遭受嚴重的打擊,看到電視新聞的畫面,80歲的阿媽,面對家園破壞掩面痛哭,怎不令人心酸呢!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蘊藏於地球內的資源更是有用完的一天。據專家預估50年內,地球所蘊藏的石油能源將耗用殆盡,煤也會在一兩百年內用完。這些資產都是上天及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藏,眼看將在我們這一代耗盡,為了我們的子孫,減少能源的使用是當務之急,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如何保護環境,關心自然、關懷生命,就能使後代擁有未來,也不會住在垃圾山上。

【從自身做起莫留災難給後代子孫】

   今日環境保護人士對生命價值觀與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提出了『5R』的因應之道,可共大家參考:

(1)拒用(Refuse):從源頭起,就拒絕使用不符合環保理念的商品,例如:

  用完即丟的產品、過度包裝的食品及禮品、化學合成的清潔劑或殺蟲劑、施用高度農藥且破壞水土保持的蔬果及高山茶以及免洗筷子。台灣每天用掉約500萬雙免洗筷,如一年不用免洗筷,每人每年可減少約11公斤垃圾量。況且免洗筷的製造過程所殘留的漂白劑、殺菌劑,對對人體危害不小。

(2)減用(Reduce):因著低廉的物價以及消費廣告的刺激,使得產品的使用期限短暫。因此,採購任何物品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是否還有其他的物品可以取代?器具要丟掉以前,考慮是否可以修好再用?

(3)重覆使用(Reuse):將洗手或洗澡的水,留起來澆花或洗地板、紙張雙面利用、公文信封拆開重複使用、接收二手衣或將其改為抹布及踏墊再利用、外出自備手帕以代替紙巾、水杯筷子代替免洗碗筷。

(4)回收(Recycle):嚴格實行垃圾分類。隨著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提高,垃圾所包含的種類愈來愈多。反觀歐、美、日等國家,大都嚴格執行垃圾分類,以期能做適當的回收處理。一般國家垃圾的回收處理多採用焚化或掩埋方式,如果垃圾未經分類或分類不當,在處理時就會造成二次公害。

(5)再生(Regeneration):包括廢棄物的分離與加工,使用過的材質可以再被利用。如廢紙經過回收可再造新的資源「再生紙」、鐵鋁罐等金屬類垃圾經過回收,可再製成水壺、鍋子等。

【結語】

  台灣一向在經濟發展為重的政策下,導致今日隨處可見的各種生態災害。政府與教會當局,應該拿出行動來高聲呼籲,並提出幾個具體的行動方向:

(1)悔改省悟(Repentance):我們必須明白自己是污染環境與破壞生態的「共犯」,徹底檢討貪得無厭的心靈以及生活習慣。

(2)心靈復甦(Rebirth):應以憂傷痛悔的心,清潔我們的內在心靈,學習依據聖經的教導過「簡樸生活」的真締。

(3)減低消費(Reducing Consumption):培養惜福、愛物的美德。

(4)再造創造(Reconstruction):積極投入環境的維護及再造的行動,創建本地化生活的新特質。如果,我們天主教會如果不能在經濟、教育、文化層面上作先知,率先帶領台灣徹底悔改、醒悟,我們就沒有資格參與台灣社會「環境再造」與「心靈重建」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