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受苦的邊緣人
文:趙英珠

前 言

  近日台灣社會,由於政治、經濟上的策略不夠穩定,因而產生了一些混亂失序的現象。最可憐的是社會邊緣的受苦者。他們包含了一批廣大的族群:失業者、無家可歸者、老弱殘疾者、輟學在家的青年、精神病患以及受歧視、從事色情工作的婦女…。經濟上的不穩定,也造成政治上的不穩定,更造成了人權的迫害。台灣社會必須尋求有效的補救方法,絕不能讓貧窮、弱勢者自生自滅、自力救濟,因為他們的尊嚴與人權沒有受到保障,就沒有享受到天主所賜予的平安。

誰是近人--弱勢族群

  福音中常有一句話在今日仍然詢問著我們:誰是我們的近人?耶穌告訴我們,是那在社會邊緣中的受苦者。在今天,我們常看到街頭上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生活在困難重重的外籍勞工,孤獨死去的獨居老人,被家庭學校遺棄的中輟生,受到暴力壓迫的婦女…等。他們受苦的故事每天不斷上演,他們就是我們的近人。

  雖然國家體系常強調應保障、尊重人的尊嚴與價值,但是國家有時在面對政、經的開發上,常會忽視這些弱小族群的存在。舉例來說:新莊迴龍的樂生痲瘋療養院的改建。樂生療養院在政府的規劃上,已訂定為捷運終站,院民必須搬遷,集中於一棟大樓,三個宗教團體照顧到院民的精神生命,其建築物的的拆除與搬遷,更應得到合理的補助。可是政府因著種種理由推託、延遲,這些在在顯示了政府對貧窮弱勢族群的忽視。

教會的關懷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強調:人是萬有的中心與極峰,無論是有信仰或無信仰者,因此『人』在上帝的創造計畫中是有其尊嚴與價值的。大公會議在閉幕時,『教宗告世界書』中提到,天主教會對貧困者、患病者與受苦者懷有真切的關懷。教會瞭解人類在受苦,也致力追尋人生痛苦的原因,並陪伴現代人一齊受苦。

  既然全球化是一條『本世紀末人類行為無法回頭的路』,那麼這條路就得好好的走下去,在這條路上每個人都是天主(上帝)的寶貝,絕不能因國家某些開發,而犧牲其他弱小族群。全球化、個人化所帶來的貧富不均、失業勞工大增、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與貧窮國家債務問題。我們呼籲國家應妥善的尋求改革,減少經濟不平等,推動積極參與民主政治的改革,為少數民族設置自治區,尊重大自然強調倫理道德觀,改善弱勢族群的生活品質。

結 論

  在天主教會方面,應以耶穌基督的愛,聆聽受苦者的心聲,喚醒社會的良知,幫助受苦的邊緣人走出悲情。行動上,亦應以具體的行動呼籲保障人權,使受苦的邊緣人有生活下去、自給自足的權利,個人人格也應受到尊重、肯定與保護。國家社會不可因一己之利或自身的開發,犧牲邊緣人的權益。新莊迴龍社區的痲瘋病患,政府應妥當安排他們的生活權、自由空間活動權、自由宗教信仰權。不可為了國家自身的社區發展,犧牲了他們的生存環境,尤其是精神生命的慰藉--宗教信仰,無論是佛堂、基督教堂或天主教堂,不因以政府的強權,硬性拆除,即使拆除亦應給予妥當的重建補助。

  耶穌基督的訊息是全球性的,人類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總和,而是一個大家庭,在天主創造計畫中,這個家庭在各方面應是公平、正義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