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勞動節談「勞工神聖說」
文:谷寒松、趙英珠

前 言

  2002年的勞動節又將來臨了,在此除了向那些為台灣經濟奮鬥的勞工朋友們致最高的敬意外,也特別關注那些在弱勢邊緣生活受苦的勞工朋友們。耶穌曾說:「凡勞苦受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將使他們承受安慰」。(瑪十一28)

台灣目前的勞工問題--整體環境中的鳥瞰

  提到台灣目前大環境中的勞工問題,真是令人不由得捏把冷汗,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多重視日益惡化的勞工處境及失業問題。九○年代初,冷戰結束後,共產主義國家紛紛加入自由市場,僅僅中國大陸就提供數以「億」計的廉價勞工,這些勞工就這樣擠掉了台灣勞工的飯碗。台灣屬小型開放型經濟體制,外在大環境的變動如此劇烈,不只是勞工沒有安全感,企業主也面臨巨大的營運風險。政府何嘗不希望為勞工爭取最大的權益?但是做老闆的,只要一但獲利下降,立刻出走。走後,受苦的是工廠中的勞工們,終年失業轉業不易,家庭生計產生了問題,也成為社會所背負的苦果。

  至於其他處於弱勢邊緣的女性勞工、原住民勞工、童工,更是有著無可預知的的未來。一般來說,女性勞工的平均薪水較低,亦經常為家庭因素而中斷工作。因此,兩性之間的經濟實力更加懸殊,「性別鴻溝」更為擴大。雖然近期在立法院所通過的「兩性工作平等法」,似乎保障了台灣婦女的處境,排除了婦女與工作就業機會不平等,但是職業婦女常面臨了工作與家庭兼顧的兩難,就非法律範圍所能照顧的了。

  依據國際勞工總署最近的研究,全球年齡在 5-14歲間的兒童,有二億五千萬人都在工作。並且其中一半,也就是一億二千萬兒童是全天候工作;其他的兒童則是一邊讀書,一邊做些非經濟活動。他們的工作危險,工時過長,薪資過低。台灣在這方面較為進步,但是台灣要面對的是青少年及中輟生的就業,這些族群的勞工亦造成社會上的問題。

台灣勞工的痛--職災

  在台灣,每一個工作天就有五名勞工因職業傷害或職業病死亡,將近二十名終身殘廢…居高不下的職災率,是四十年來台灣「經濟奇蹟」光環下,所怵目驚心的勞動真相!這些工傷致殘者,大都是青壯年,他們必須肩負家庭生計。職災發生不僅是對工傷本人造成身心創傷,也影響到整個家庭。工傷致殘者從自我形象及身體功能的破損、失落到重建,是一漫長而傷痛的歷程,這些都需要家庭、團體的及社會的支持以及相關專業的服務,才能適應新生活及回到職場。

  一般民間團體及政府對工傷者的服務,大部份只注重法律諮詢、調處、代書或急難救助,以及職能訓練。鮮少有社工以專業性的方式,協助工傷致殘者有能力運用及整合多種社會資源,藉個別諮商及支持性團體重建工傷致殘者信心,達到再度就業、展開新生涯的目標。雖然,近日立法院才通過「職災的補助」立法,卻也僅僅是杯水車薪,難以得到各方面周全的身心服務。

工作價值觀—勞工神聖說

  一般的社會大眾,對於的工作價值觀。大多強調工作方面:工作有保障、不受經濟變遷影響、薪水能夠固定;在歸屬感方面:與上司、同事關係良好,工作能力受肯定;在工作性質方面:不要一成不變,工作內容有變化,能發揮自己的創意,並帶來豐富的收入。較少去正視工作的價值觀,以及人面對工作時的理念、態度與責任的問題。

  基督信仰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強調:人面對其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是具有有崇高性的。因為耶穌是納匝肋的一名木匠,他是屬於勞動界的人,三十歲以前,他都在納匝肋的小村莊默默的工作,他的工作精神聖化了勞動的價值。因此,祂更懂得尊重人類的工作,並指出工作的尊嚴是什麼,也就是說無論在任何一種工作形態上,勞心與勞力者其行動都能符合並推動天主的聖意。耶穌的福音如此說道:「我父到現在一直在工作……」(若:五,17),也就是說三位一體的天主,繼續不斷地以祂的能力,創造、保全祂的受造物,因此工作與勞動是一種美德與正義和平的果實。

  基督信仰的社會價值觀認為:只有在完全尊重人的權利與義務時,才能公平地分配社會的利益與負擔。但是人間的正義往往是脆弱且不完美,因此正義的履行應該包含寬恕,這樣才能徹底治癒創傷並重建紊亂的人類關係。在此我們應懷著一顆希望的心,繼續不斷地來為弱勢的勞工族群服務。勞工朋友們你們是可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