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高峰會議正視台灣目前的社會問題
文:谷寒松、趙英珠

前 言

  可持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於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數萬名全球國家元首、非政府組織(NGO)領袖、以及環境保護團體代表與會。會議的主題為「終結國際貧富的藩籬」,這段期間將對今日地球的迫切問題,如:全球化經濟成長、糧食缺乏、水資源破壞、居所衛生不良、能源危機以及貧窮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及維護地球的和平。

約翰尼斯堡會議的主張

  2002年9月4日南非總理姆貝基親自主持了可持續發展地球高峰會議的閉幕典禮,開會期間雖然不斷有政治領袖與環境保護人士集體退場以茲抗議。但是地球高峰會議仍然通過了一份65頁的「執行計畫」書,為『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與『協助全球二十億人走出貧窮』的藍圖。要點如下:(1)有關地球的暖化問題;(2)有關能源的再生與利用問題;(3)有關水資源及公共衛生問題;(4)有關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滅絕問題;(5)有關對貧窮國家的經濟援助問題;(6)有關人權及政府的管理方法問題;(7)有關海洋生態與魚撈問題;(8)有關化學廢棄物的毒害問題;(9)有關世界貿易與消除貧窮問題;(10)有關貿易的補貼問題等。

終結國際貧富的藩籬

  約翰尼斯堡地球高峰會議的前夕,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地球生態目前遭到嚴重的迫壞,海洋的水位逐漸升高、森林遭到壞、旱災水災日益嚴重、糧食生產下降,每年有三百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十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尤其是開發中的國家,貧富差距日益嚴重。這份報告主要的目的,是為提參與醒約翰尼斯堡地球高峰會議的各國元首與政府領導們,應以果斷的決心來解決地球所面臨的問題。

  為期十天的地球高峰會議強調,此次會議的首要目標,就是『消除貧富國家之間的差距,協助地球20億人民走出貧窮』。然而全世界有百分之十五富有國家的人民,消耗地球百分之五十六的資源。百分之四十貧窮國家的人民,只消耗地球百分之十一的資源。全世界每年有一千一百萬貧窮兒童死於飢餓、生病、營養不良。還有三億兩千五百萬兒童失學。是否富有國家不願將資源送到貧窮的國家,終結貧富的藩籬,這句口號令人省思。

  在會議的星期六及星期天,各個環保團體在約翰尼斯堡街頭示威抗議,要求各國領袖、政要們,真正的落實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及貧富差異。「地球之友會」以6千多個雕像象徵世上受苦的民眾,其發言人納華絡表示:人類在哭喊,向水源、向食物哭喊,他們渴求公平正義、渴望種植自己的作物、渴望有工作,但是政府只聽到工商企業的心聲。

台灣目前的失業與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

  勞委會職訓局針對失業率再創新高對外說明。職訓局長郭芳煜表示,由於經濟力復甦力道不足,加上今年畢業生投入就業場,致使台灣地區八月份失業率將繼續維持偏高水準。在這波失業潮中,仍然以關廠歇業被資遣的中、高齡失業勞工生計衝擊最為嚴重。甚至於不少的勞工沒有按時繳勞、健保費,而被工會除名或催繳。甚至於台灣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失業家庭子女列沒錢繳營養午餐、學費的比比皆是,雖然大學院校愈來愈多,但低收入家庭子女卻只有卅七%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政府如何籌畫合宜的政策,為貧困的家庭優惠減免子女的學雜費或取消就學貸款利率等。政府應大規模展開「搶救貧窮解決失業」為主軸的「搶救台灣經濟方案」。

  在基督信仰的反省觀點下,我們應以社會正義的角度來思考有關失業與貧富不均的課題。台灣天主教會雖屬於小眾的團體,面對組織龐大的資本主義體系,顯得十分薄弱,雖然如此,教會仍然應當本著先知的角色言所當言,教會團體應該彼此合作,共同提出信仰的關懷;針對失業與貧富不均的問題所產生的心理背景(目的、價值)有所分析,指出其背後的物質主義、享受主義、個人主義色彩的錯誤,設法減低壟斷、中間剝削的可能性,監督政府在合理制度下發展社會福利、平衡貧富差距。

結語:立足台灣關懷地球

  從台灣到約翰尼斯堡,從約翰尼斯堡到整個世界,路長情更長,這顆火熱的心著實令人感動。打開媒體訊息政治人物、財經專家所關心的議題往往是如何「拼經濟」、「拼科技」,然而真正的愛台灣,卻是來自於對台灣生態環境真正的瞭解及關愛。為了拼經濟而忽略了生態環境的發展,這樣的經濟很難持久,甚至極易崩盤。我們只有一個台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片土地上的眾生,是我們心口疼痛的所在,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