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台灣不缺席
文:谷寒松、趙英珠

前 言

  經過七年漫長等待,聯合國全球暖化條約「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終於在2005年2月16日於日本京都舉行正式生效典禮,宣告京都議定書時代的來臨。當日京都持續降雨,大約三百名環保人士在街頭遊行,其中有人打扮成猴子與企鵝,或是戴上假老虎耳朵,突顯氣候暖化對野生動物的衝擊。同時,世界綠色和平組織也在波昂、莫斯科、馬德里、赫爾辛基、雪梨、班加羅爾、香港與台灣等城市,舉行遊行活動,呼籲世界各國改用乾淨的能源。議定書已獲得一百四十一個國家支持,但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卻不願批准,歐盟堅持要對抗全球暖化,強調美國必須加入。

  當日,台灣環保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雲林縣野鳥學會等生態團體,上午率領數名大學生組成的抗議隊伍,在行政院大門旁以幾乎全裸方式進行抗爭,表達「拒絕當環保無賴」、「反對八輕煉鋼廠」等訴求,表達希望政府應盡到台灣的生態維護,為地球降溫的責任,不應該持續推動高耗能、高溫室氣體排放的台塑八輕、大煉鋼廠等計畫。要求政府正視國際環保公約京都議定書。

喜見世界各國及環保人士的肯定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 Annan)表示:「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本質上無法拯救人類免於氣候變遷的危險。因此,當我們慶祝議定書的生效,但我們也不能過於自滿」。因為,全球暖化的危機正在日趨惡化並失去穩定,京都議定書只是化解危機的第一步。歐盟外交政策官員索拉納(Javier Solana)在布魯塞爾發表聲明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對人類環境的威脅,更是對人類安全的威脅。國際社會已體認到這項威脅,並且正執行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策略。京都議定書代表了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運作中的有效具體呈現。」

  科學證據顯示,地表暖化速度比先前的預測還快速,在未來的30∼40年內,氣候變遷將造成造成巨大的災害。生態學家、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肯亞副環境部長瑪阿薩伊女士,在京都議定書生效儀式上,透過錄影帶發表演說表示:「京都議定書不僅是需要國家政府及商業界的努力,更需要人們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過去兩百年來富有國家因為開採礦石、燃料而獲得經濟上的利益,如果京都議定書影響到較貧窮國家的成長,那麼富有國家便難以說服這些貧窮國家,採取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控管措施。因為若干富有國家不願支持京都議定書的理由之一,是因為他們不希望降低過度消費,放棄使用「用過即丟」的資源模式」。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在儀式上呼籲美國及歐盟二十五國集團:「科學向人類提出警告,我們必須持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甚至做出更大幅度的消減,以對抗氣候變遷,以避免未來發生天災。」全球一些私人企業,包括杜邦公司、陶氏化學公司、雪夫榮石油公司、大陸石油公司、阿爾科公司與國際紙業公司,都應該主動思考這些議題。這些公司會做出這項決定,是因為全球化的發展以及美國若干州對汽車與發電廠施以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

兩個退出的國家環境的最大破壞者

  全球三十八個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中,只有美國、澳洲與摩洛哥並未批准議定書。他們正失去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責任與機會。國際社會頻頻向他們提出呼籲,同時在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生效的時候,美國國會十四名參議員共同連署一項法案,呼籲美國慎重考慮加入國際談判,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美國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家,由於美國的退出使京都議定書無法發揮功效。為此,世界各國均呼籲美國回頭。歐盟堅持要對抗全球暖化,美國必須參與並簽訂京都議定書。

  經濟發展是美國與澳洲兩大國不願批准京都議定書的原因之一。美國總統布希指出:「加入京都議定書,將會造成美國損失數百萬個工作機會」。同時布希也指出:「京都議定書並沒有規範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並不公平」。澳洲也堅稱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將造成澳洲嚴重經濟消停的影響。

  雖然,美國總統布希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對於布希政府退出這項國際氣候變遷條約的決定感到扼腕。此舉已遭到若干已採取措施,遏止全球暖化的美國產業界的反制。但在某種程度上,京都議定書已獲得若干美國企業界的支持。

結 語

  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規定: 2008年至2012年第一階段的5年期間,各簽署國必須在以1990年為標準,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6種溫室氣體,降低百分之五點二的排放量。第一階段並未對「發展中的國家」設定目標,但在2012年後的「後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階段中,將說服發展中的國家做出更嚴格的承諾。為此,加拿大將在今年(2005)11月28日至12月9日期間,於蒙特婁(Montreal)召開下一階段的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會議,這場會議將是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首次「締約國會議」(MOP),預期將討論若干關於氣候變遷的棘手政治議題。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環境保護的路程艱難而漫長。地球之所以能繁衍億萬物種生長,是靠著地球大氣層,如:二氧化碳、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的吸收,並貯存日照帶來的增溫作用。但是,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迅速產生過多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再加上大量破壞生態環境、砍伐森林,減少了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導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升高,造成全球的暖化現象。今日,不只是極地、島國才受到影響,所有國家都已難逃與溫室效應正面的碰撞,包括了疾病、食物、空氣、洋流、天災,都會影響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為了拯救地球,以及台灣的經濟發展,政府、業者都要正視「京都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