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丙年 第廿九主日 (傳教節)
雖然今天的福音幾乎全篇文字都是關於祈禱,不要灰心地祈禱,以及祈禱的效果,不過我們要特別提出並加以發揮的,是福音中將祈禱與人子來臨二者聯繫在一起的重要思想。 的確,四部福音中,路加福音更加重視祈禱,而且在耶穌生涯的記述中,也再三描繪祂的祈禱。耶穌幾乎在所有重要事件中都祈禱。耶穌重視祈禱,因此在訓誨門徒時,理所當然也講了不少關於祈禱的道理。我們在這裡要注意的是,人子來臨的時候,需要日夜呼求天主,也就是醒悟祈禱。 在耶穌宣講天國的道理中,經常會出現有關天主救恩歷史終結的言論;救恩史的末日,便是人子來臨。人子在福音中指耶穌自己,祂在世上是謙下的人子,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在耶穌三次預言苦難中,人子將要被交於人手,不過在大司祭蓋法面前,耶穌卻預言:「……要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這便是世界末日,人子來臨的時候。 關於人子來臨,福音中記載了不少耶穌預言的話,其中有些資料也非常複雜,不易解釋清楚,不過無庸置疑的便是人類歷史有其終點,且天主既然在基督內,創造、拯救了人類,祂定將在基督內,完成人類的救恩。所以信經說:「祂還要光榮地降來,審判生者死者,祂的神國萬世無疆」,這也等於說,人子來臨是人類救恩最後一個時辰。因此當耶穌論及末日時,常常要求人保持警覺,祂不少的比喻是勸人醒悟。所謂醒悟,在聖經中指的是祈禱的態度。而我們今天福音中,在一篇講論祈禱的道理之後,耶穌加上了一個重要思想:寡婦鍥而不捨的呼喊伸冤,正是人子來臨的時候,期待救恩的人所需要的祈禱態度。 是的,世界末日人子來臨是我們信仰的內容,但其日子和時刻,沒有人能預測,因此不易在我們生命中產生確實的作用。不過,另一方面,在我們個人自己的生命中,福音中有關人子來臨,富於警惕的思想,都能適用在死亡問題上,值得我們今天提出來。 我們每人都有一部個人的歷史,天父因著基督在這部歷史中不斷宣告天國喜訊:呼籲悔改,信從福音。在我們有生之年,基督藉著宣講與聖事,以及或大或小的事件,施與天主的救恩;雖然我們仍會違背,甚至犯罪遠離天主,不過常有回頭與復義的可能。至於死亡,便是我們個人救恩史的終結,或者可說是人子來到我們生命中,我們個人的末日來臨的時辰。按照聖經與教會的信仰,既然這是救恩的最後時刻,人死後已經不能更改生前已立下的生命方向;如果我們一生跟隨基督,我們死後將延續此一自由抉擇,與基督永遠同在,假使有人生前自由地拒絕天主的救恩,死後亦將延續此一抉擇。對個人來說,死亡真如人子來臨,審判一生,這是多麼嚴重的一刻。 今天福音中將祈禱與人子來臨兩者連繫起來的思想,對我們這些逃不掉死亡的人來說,又是多麼富有警惕性。我們必有一死,面對死亡,我們需要醒悟祈禱,接受人子來臨的救恩。的確,死亡的日子,一般來說,也是人莫能測;不過死亡比起人類歷史的末日,對我們是更加切身。至少我們可以這樣下結論說:生時不知醒悟祈禱的人,當死亡來臨時,他準備好面對了嗎? 聖神和新娘都說:「你來罷!」凡聽見的也要說:「你來罷!」「的確,我快要來。」「阿們。主耶穌,你來罷!」(默二十二17;20)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今天慶祝的傳教節在教會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自從第四世紀以來,由於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皈依,教會獲得國家的公開承認,漫長的迫害時期從此結束;不久之後,她在羅馬帝國獨受尊重,成為國教,整個帝國皈依基督。此後,當時尚稱為蠻族的帝國邊疆民族,也逐漸在幾位教宗,如聖大額我略的教導下接受福音;不少偉大的隱修士,如被派遣至不列顛的坎特伯里聖奧斯定主教,至日耳曼的聖博尼法爵主教,至愛爾蘭的聖柏特利克主教,都開創非常成功的福傳事業,歸化了邊疆民族。於是在中世紀,幾乎現在的歐洲各地都已信奉基督。教會領受的是耶穌的命令,如同今天福音所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要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