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丙年 第廿七主日
天主與人類溝通和交往的事件,一般來說,是無法以我們有限的理性和語言,透徹地了解和說明的。我們比較能清楚描述的經驗,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往,以及人間的倫常關係。天主是造物主,是救世主,我們是受造物,是白白蒙受救贖的人,因此,天主與我們往來的關係,絕非可依照我們一般經驗來說明。為此,即使耶穌自己,有時也在不少問題上,應用了好像彼此矛盾,互相衝突的比喻來講解,譬如有關人立功勞、天主報答這個問題,福音中便有明顯的對立說法。 按照今天我們所聽到的比喻,作為僕人的我們,在做好吩咐的一切之後,在天主面前,似乎也只是做了分內的事,根本談不上領受賞報。可是同樣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的比喻中,卻說主人要對那些醒悟等候主人來到的僕人,束上腰,請他們坐席,親自來伺候他們;這表示天主會報答忠信立功的信徒。表面看來,兩個比喻,彼此難以融合;但倘若我們深深了解天父與人類,不是受造物與受造物,而是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關係,且人類的一切:他的生命和他的行動,必須時時刻刻依賴天主全能的支持與推動,那麼在同樣的路加福音中,耶穌所講的兩個比喻,是各自指出真理的一面,並彼此補充,將真理完整地保存下來。 若沒有天主的恩惠,我們什麼善事都不能做。既然人類一切都是來自天主,他能修德行善也是天主的恩惠,那麼我們真的沒有權利可向天主要求賞報,祂實在並不欠我們什麼。今天我們所聽到的比喻,徹底從「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只是做了我們分內的事」這句話,澄清了上述觀點。 不過另一方面,作為受造物的人類,在信仰經驗中,如果常常體驗天父不斷支持我們生命的成長和發展,與我們合而為一,體驗天父推動我們修德行善,與我們長相左右,這本身該是生命中多麼大的寵幸和喜樂,行為中多麼大的賞報和安慰。由此可見,在我們生命及行動中的天主,便是我們的賞報和幸福。祂不必再以其他東西來賞報我們,我們實在也不會再有比天主自己更加美好的賞報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天主並非不賜給祂忠信的僕人賞報,不過所謂的賞報便是天主自己與人永遠同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的比喻中,主人親自伺候僕人便是這個意思。 上面關於人立功勞與天主賜賞報的解釋,也該是旅途中的教會奔向永恆途中要體驗的。教會在旅途中,常是以上主的僕人自居,絕對不敢自矜為基督做了什麼而要求賞報,她只是無用的僕人,做了自己分內的事。不過,她同時也在旅途中,體驗到了天主豐富甚至百倍的賞報,因為基督與她同在,這種與主同在的經驗,深深地改變了她的視野。在教會信仰的眼目中,一切都成了天主的恩惠、天主的賞報,這大概也就是耶穌向代表教會的伯多祿所說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了天主的國捨棄了房屋、或者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沒有不在今世獲得百倍,而在來世獲得永生的。」旅途中的教會,在今世與基督同在,這已是她的賞報;在來世,將常與天主相偕,這將是她永遠的賞報。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對天主給予教會賞報的道理,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解釋。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