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丙年 第廿六主日
今天的比喻中,拉匝祿與富翁之間生活的貧富對比,以及富人對於窮人漠不關心的態度,不只在耶穌時代如此,在當今的時代,也依舊尖銳地存留著。耶穌先知性地在祂的時代中,強烈地指斥了這種現象。我們所讀的比喻,不正嚴厲地警告毫不關懷窮人的富人嗎?今天教會如果要忠於基督的福音,必須透過這個比喻,首先反省自身的生活,繼而在自己的時代中,發揚比喻中的先知性態度。 一般來說,四部福音中的路加福音,特別表現出耶穌對貧窮人的關懷,並毫無保留地嚴正指出富人的責任。耶穌清楚聲明自己的使命是向貧窮人傳報喜訊,祂直截了當地說:「你們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祂曾要求一位首領把一切所有的都變賣了,施捨給窮人,然後來跟隨祂。祂讚揚那個悔改的稅吏匝凱,把一半的財物施捨給窮人。另一方面,路加福音中,耶穌乾脆地說:「你們富有的人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已經獲得了安慰」;對那個不願跟隨祂的富有首領,耶穌說:「那些有錢財的人,進入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入天主的國還容易。」而我們今天所聽到的比喻中,耶穌更以永遠的喪亡,警告那些只知自己享受,不願關懷受苦窮人的富翁。 聆聽了以上所有的言辭之後,有兩點值得教會注意。首先,耶穌為了表示站在窮人的一邊,同他們心繫為一,祂自己甘心先成為貧窮的人:「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祂要求自己的弟子捨棄一切所有,跟隨祂。其次,祂的關懷窮人,警告富人,並非出於一種單純的同情心,而是表彰了天主的旨意。耶穌所認識的天父,在祂賜與人類種種恩惠之中,必定含有合乎人性尊嚴的物質生活,因此活得不合乎人性的貧窮,基本上違反了天主的旨意。而耶穌的使命,便是報告天國來臨,實現天父要在人間解救窮人困境的喜訊,於是便有了我們聽到的一切關懷窮人的話。不過貧窮人的喜訊,究竟怎樣才在人間實現呢?天父不顯奇跡,而是端賴耶穌的宣講與行動,要求富人正視世上的貧窮問題,應用自己擁有的財富來解決,這就是「施捨給窮人」的意義。福音中所有警告富人的話和比喻,無非是消極地要求他們了解,財富在天主旨意中的真實目的而已。 經過了上面的分析,我們要問,教會處在這個貧富仍舊懸殊的時代,將怎樣有效地延續耶穌基督向貧窮人傳報喜訊的使命呢?如果站在貧窮人一邊的耶穌基督,自己先參與了他們的生活,與他們有所聯繫,那麼教會不能不如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率先說的,要成為「貧窮的教會」。這值得當今許多地方教會深深地反省與改革;我們今天所聽的比喻,不是應當先針對教會自己來反省嗎?其實,唯有一個自身貧窮的教會,才能了解貧窮人的問題;必要時,她才能勇敢地,如同貧窮的基督一般,以言辭來指責今日世界上種種剝削窮人的不正義現象,並以行動來聯合貧窮人,爭取合乎人性尊嚴生活之權利。「貧窮的教會」實現這種先知性任務時,無所畏懼,因為她知道天主的旨意是什麼;她不怕,也因為她知道自己不會失掉什麼;如果她自己真的窮到不再多擁有什麼,她與貧窮人站在一起,當然不會怕失掉什麼。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