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曾慶導神父所撰寫。曾慶導神父的神學涵養紮實深厚,他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及小故事,以淺顯簡單的語句闡明聖啟示的真理,將高深的神學理念化成日常生活的實踐,並針對教友的靈修需要及反省成果。願此文能做為個人或小組讀經的參考。 丙年
常年期第六主日 耶十七5-8;格前十五12,16-20;路六17,20-26 默想: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本書:《科學家談廿一世紀》,書中描述在廿一世紀時,人類因為科技的發達,生活、工作各方面都可以用機器控制,物質生活變得非常方便舒適,任何東西只需按電鈕就可搞定,甚至連垃圾都可還原成一桌精美誘人的晚餐... 過去的一百多年,尤其是自個人電腦普及近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生活改變,確是令人目不暇給。推陳出新的速度驚人,最新的產品還沒完成包裝運銷,大概就已經「老舊」了。電子郵件、傳真等之快速,使通訊比眨眼還快地從地球一端傳到另一端。充足的營養及醫學技術的發展也幫助現代人更加健康與長壽。 但無論科技怎樣發達,人還是得面對死亡,死亡是人類永遠要面對的事實。西方諺語說:「生命中唯一確定會發生的事,就是死亡。」沒錯,我們都應努力建設我們的世界,改善人類的生活,盡力去消除貧窮、疾病、無知、戰爭、歧視、環境污染、社會不正義等等。但不論怎樣,這世界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是我們永久的居所,人還是會死的。死亡正如生命一樣,不是一個純生物或科學的問題,而是一個宗教的問題。受新時代(New Age)影響,一些自以為無所不能的現代人,可能不喜歡談論或聽到「罪」,但死亡的終極原因確實是罪。 那麼人能解決死亡的問題嗎?要投奔誰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科技、醫學、還是……?「主!唯祢有永生的話,不投奔祢,我們去投奔誰呢?」(參若六68)這句伯多祿的名言一語道破!就如今天第一篇讀經裡,上主藉耶肋米亞先知說道: 「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為自己的臂膊,決心遠離上主的人,是可咒罵的。」這樣的人就像曠野乾燥鹼地上的檉柳,完全失去覺察能力(即枯死了)。但那信賴上主,依靠上主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水邊的樹木,枝葉茂盛,結實累累, 充滿生機。「凡信賴世人而決心遠離上主的人是可咒罵的。」 這句話並不是叫我們不去信賴父母、教師、醫生……而是指出人不可能從「人」那裡找到生命終極的意義。以為人可以獨立於天主,「決心遠離上主」才是可咒罵的原因。 耶穌基督是「死亡」的答案。在今天第二篇讀經裡,聖保祿說:「基督從死人中實在復活了,作了死者的初果。」初果是往後將獲得的果實的預像、標誌。基督的復活是我們信從祂的人也將復活的預像。基督藉自己的死摧毀了我們的死亡,藉自己的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基督不是靠器官移植苟延我們的殘生,而是給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再沒有痛苦和眼淚的永生,基督許諾我們的不是延續我們那「不如意事占十之八九」的現世生命,而是一個完美、光榮、幸福、分享天主的生命。只有永生的擁有者——天主才能給我們永生,可朽的人沒有永生,自己沒有的如何給別人呢? 有復活信仰的人才聽得進今天主耶穌說的話:「你們貧窮的人是有福的;你們現在哭泣的人是有福的……」主耶稣知道這些貧窮、哭泣卻沒有離開上主的人的最後終局是什麼,所以可以非常安詳地說這些話。祂知道為信賴祂的人,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進入永生的門檻。主耶穌不光是說,還在每次的彌撒中把自己賜給了我們,作為通往永生的保證:「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到永遠!」 如果沒有復活,那些正直地生活卻受苦的人的確是最可憐的人(讀經二)。雖然現世生命的死亡是必然的,然而復活也是必然的,在今世不遠離上主的人,復活後必定獲得幸福的永生。所以,死亡不是一個問題,甚至復活也不是,問題是如何在此生不離開上主。 禮儀歌曲建議: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