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曾慶導神父所撰寫。曾慶導神父的神學涵養紮實深厚,他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及小故事,以淺顯簡單的語句闡明聖啟示的真理,將高深的神學理念化成日常生活的實踐,並針對教友的靈修需要及反省成果。願此文能做為個人或小組讀經的參考。
乙年
常年期第六主日
憐憫心和痲瘋病
肋十三1-2,45-46;格前十31~十一1;谷一40-45
默想:
在舊約時代,可能沒有一種疾病比痲瘋病更讓人害怕的了。痲瘋病人在社會上可說是與死人無異,病人的皮膚流膿發臭,神經系統失去知覺,肌肉活動能力也漸漸喪失,手指腳趾潰爛變形,最後孤獨地死去。當時因為這種疾病極易傳染,每個人(包括家人)都不准與病人有任何肢體的接觸,病人被隔離在遠處,越遠越好。為此,梅瑟法律有今天讀經一裡那種對待痲瘋病人的條文。
對痲瘋病人來說,得了這種病真的是生不如死,死亡甚至是一個解脫。明白了他們的慘況,我們更容易了解今天福音中那位被隔離的痲瘋病人為何在走投無路時鋌而走險,「違法」走近主耶穌,乞求祂的治癒。可以想像,那位可憐的病人多麼渴望能回到家人身邊,重新過正常人的生活!他知道主耶穌有能力治好他,所以他跪下乞求說:「只要你願意,就能使我潔淨。」充滿憐憫的主耶穌,伸手(觸犯禁忌!)撫摸他,神醫的撫摸治好了這充滿信心的病人。
這個感人的故事可給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幾個提示:
- 主耶穌給了我們憐憫人的榜樣。我們雖不能如主耶穌一樣顯奇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也沒有機會接觸到痲瘋病人,但我們應憐憫受苦的人,對他們的苦我們應感同身受,並盡力以行動減輕他們的困苦。憐憫的英文字 Compassion 是指「與受苦的人一起受苦」。主耶穌是最會憐憫人的人。在這一點上,就算釋迦牟尼也是望塵莫及,不能與主耶穌相比。有誰能像主耶穌一樣,為了拯救我於罪惡與痛苦而受盡痛苦,捨棄了自己的生命,被釘在十字架上?一個小女孩走進一家珠寶店,向老闆說,她要買一個生日禮物給她的小姊姊。看過琳琅滿目的商品後,她決定買的是一串漂亮的手鍊。但小女孩不知道手鍊價值五十元,掏出她僅有的五角,莊重地對老闆說:「我願意用我全部的積蓄,給我的小姊姊買生日禮物;她現在是我的媽媽,我們的媽媽上星期去世了。」老闆把手鍊塞進小女孩手中,並說:「小甜心,錢妳留著以後用吧。要替我祝妳的小姊姊生日快樂哦!」這就是用行動表示的憐憫心,這應是基督徒之心。
- 聖經中主耶穌的治癒故事,都有精神層面的意義。今天那個痲瘋病人的疾病,可以看作是我們靈魂上的痲瘋病我們的罪過。我們靈魂上的痲瘋病也使我們的靈魂「流膿發臭」,且會傳染給別人,「成為猶太人、或希臘人、或天主的教會跌倒的原因」(讀經二)。靈魂的痲瘋病使我們的靈性生 命有如死人一般。但願我們都能意識到靈魂痲瘋病的嚴重性,看到罪的可怕而刻不容緩地來到主耶穌前,跪下求祂說:「只要祢願意,就能使我潔淨。」慈悲的主耶穌一定是願意且喜悅的,祂早已立下了告解(和好)聖事等著潔淨我們的靈魂。有罪時,特別是犯了大罪時,我們懷著真誠悔改的心到告解亭去接受主耶穌的寬恕撫摸,我們將會感受到心靈潔淨的輕鬆和喜樂,那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我們不能詬病梅瑟法律用隔離的方式來處置痲瘋病人。今天我們不是也會把一些極易傳染的病人隔離治療嗎?可惜梅瑟時代沒有治療藥方,只能隔離。從身體的痲瘋病轉到靈魂的痲瘋病(罪),我們是否也要把罪人隔離?保祿宗徒就曾把格林多一個犯嚴重罪過的基督徒開除了教籍(ex-communicate),以免他在團體中造成壞的影響(格前五1-5)。教會的「訓導、管理、聖化」功能,是有權柄對犯罪的人採取開除教籍的管理方法,以免「癌細胞」影響其他健康的細胞。像保祿一樣,教會也希望藉此行動使犯罪的人幡然悔改,獲得最後靈魂的得救。
在一個比較個人的層面,我們特別要時時教導我們的孩子提防損友。假如我們有能力影響損友,使他們改過遷善,我們應該懷著愛德接近他們。但如果與損友來往只會讓我們自己跟著學壞,則要果斷地遠離他們,同時為他們的改過不斷祈求天主,並獻上自己的刻苦犧牲。
禮儀歌曲建議:蘇開儀老師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