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曾慶導神父所撰寫。曾慶導神父的神學涵養紮實深厚,他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及小故事,以淺顯簡單的語句闡明聖啟示的真理,將高深的神學理念化成日常生活的實踐,並針對教友的靈修需要及反省成果。願此文能做為個人或小組讀經的參考。

丙年 常年期第五主日
漁人的漁夫

依六1-8;格前十五1-11;路五1-11

默想:

  耶穌會第卅二屆全會的文獻裡,開宗明義提醒每一位耶穌會士說:我們應意識到我們是罪人,然而卻被天主召叫,在基督十字旗下為天國奮鬥。

  今天的三篇讀經都記載了罪人被召去為天主效勞的故事,可以說是聖召主日的讀經。在第一篇讀經裡,依撒意亞看到萬軍的上主的光榮聖潔時,留意到自己的污穢,不禁自形慚愧,但天主藉侍立在天庭的天使潔淨了他,並且揀選了他去執行他的使命。

  第二篇讀經裡,保祿宗徒也坦誠告訴格林多人,他不堪當被天主召選,因為他曾狂熱地迫害過天主的教會,甚至不配出生在世上(流產兒)。但復活的耶穌「俘虜」了他,過去的掃祿成了今天的保祿,這個「愛的囚徒」在天主愛的催迫下,為拓展天主的教會勞碌,至死不渝。

  今天的福音也有類似的情景,昔日在革乃撒勒湖畔的漁夫西滿,看到主耶穌的大能奇蹟後,覺得唯一適合他做的事,就是跪伏在耶穌腳前說:「主啊,請你離開我吧!因為我是個罪人。」但和依撒意亞、保祿一樣,西滿從今以後叫作伯多祿,離開革乃撒勒小湖,到更大的海洋作捕人的漁夫,把世人從鹹水苦海中,「網」到天國的福樂和生命裡。

  為什麼他們三個人在天主前都自覺卑微難堪?因為全能、全善、全聖的天主實在是太偉大超越了。他們是被天主召叫的。但天主是誰?舊約中所描述的版本是:赫赫光榮的天主「坐在崇高的御座上,祂的衣邊下垂,遮滿聖殿,色辣芬(天使)侍立在她左右。他們互相高呼說:『聖!聖!聖!萬軍的上主,祂的光榮充滿大地!』由於呼喊的聲音,門限的基石也震動了;殿內充滿了煙霧。」(讀經一)

  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不是也被天主召叫去作漁人的漁夫嗎?我們不妨用現代科學的版本描述一下這召叫我們的天主是誰:這天主創造了地球和一切生物,地球繞著比它大一百三十萬倍的太陽轉動。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在太陽所在的銀河系裡有一千億個之多!而這樣子的銀河系則有五百億到一千億個,離地球最遠的星球「光」要走一百五十億年才能到達。這些星球都是光輝燦爛、熱力四射的火球,但只不過是天主手中的小彈丸,而這些千千億億個小彈丸都各有軌道,飛快且有條不紊地自轉、公轉、再公轉!好一幅壯麗的天體馬戲團表演!

  被這樣一個堂皇、偉大、光榮的天主召叫,為祂服務的我們感到極不堪當的同時,能不感到無限的光榮?但如此大能「天主」不是自相矛盾的名詞組合嗎?就像「黑色的雪花」、「冰冷的火爐」那樣的不可理喻。

  天主真的不需要我們的幫助,就好像獅子不需要蚊子的助力,那麼為什麼天主召喚我們為他工作呢?因為有工作表示不是「白吃飯」的,才有光榮和尊嚴。天主要我們參與祂的工作,作祂的「合作者」,是為了要我們感到光榮,就如保祿宗徒說的:「是為把祂那豐富的光榮,在那些他早已準備好,為進入光榮而蒙憐憫的器皿身上彰顯出來」(羅九23)「我們這現時輕微的苦難,正分外無比地給我們造就永遠的光榮厚報」(格後四17);又像《默示錄》說的,天主在迎娶耶路撒冷(即教會,即我們自己)前,要把耶路撒冷打扮成一個華麗的新娘(廿一2,22-23),這就是天主召叫我們為他工作的原因。

  天主如此希望給耶路撒冷光榮,以至於祂要祂的新娘耶路撒冷擔起全部的工作(祂「退休」,只許諾「天天和我們在一起」)。主耶穌升天前對祂的宗徒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意謂有需要時,我可以作你們的後盾),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瑪廿八19)。換句話說,主耶穌很調皮,用激將法對新娘耶路撒冷說的不做的話,我是沒法做的,所以妳一定要去做。」(背後的意思就是:妳一定要穿上這件光榮的華服!)

  以前加州有一個耶穌會堂區叫基督君王堂,教堂前的基督君王石膏像的兩隻手,在一次地震中掉落受損了,堂區議會商議要修復那兩隻手,但主任神父說:「不要修,就讓它那樣好了,只是在基督君王像下方放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除了你的手,我再沒有手了!』」

  基督君王要我們去作漁人的漁夫,使萬民成為門徒,把萬民都「網」進天國裡。這樣的召叫、這樣的使命、這樣的辛勞、這樣的光榮令你心動嗎?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禮儀歌曲建議:蘇開儀老師建議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