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曾慶導神父所撰寫。曾慶導神父的神學涵養紮實深厚,他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及小故事,以淺顯簡單的語句闡明聖啟示的真理,將高深的神學理念化成日常生活的實踐,並針對教友的靈修需要及反省成果。願此文能做為個人或小組讀經的參考。

丙年  四旬期第四主日
為什麼基督宗教常講罪?

蘇五9-12;格後五17-21;路十五1-3,11-32

默想:

  我們在福傳的時候,甚至在教友中間,常會碰到一些質疑:「為什麼基督宗教常講罪?耶穌要人悔改,四旬期也要人悔改,還要去向神父辦告解,太過分了吧?我雖不是完人,但說犯罪也未免太嚴重了!」不少受無神人文主義影響的人乾脆說:「我沒有罪!不需要救贖!」

  主耶穌碰到的經師及法利塞人也是這樣子,他們自覺清高得很,還批評耶穌去親近罪人(稅吏、娼妓等)。主耶穌為了挽救這些經師和法利塞人,才講了今天福音裡「浪子回頭」的故事。這故事的主角好像是小兒子,畢竟他確實「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父親」。但故事的高潮不是小兒子的回頭,而是後面父親與大兒子的對話。可能很少人會認為大兒子是一個罪人:「他沒離家出走,還在田裡勞作,他頂多只是脾氣暴躁一點,小氣一點而已,雖不是完人,但絕不是罪人!」但在主耶穌心中,大兒子才是更大的罪人!小兒子的罪明顯是「身體的罪」,但除了身體的罪(如強盜、稅吏、娼妓等)以外,還有心靈的、思想上的罪,這心靈思想的罪比較隱密,卻比身體的罪更普遍,惡果更大。大兒子的罪就是這一類「體面人」的罪。

  大兒子如果對弟弟有一絲愛心的話,聽到弟弟改邪歸正平安回家時,是沒有理由生氣的,他的生氣顯示弟弟在他心目中沒有什麼價值,頂多只是一個不值得挽救的「人渣」。他沒把弟弟看成弟弟,可從他對父親說的話看出來,他不說「我這個弟弟」而是說「你這個兒子」(界線劃分得很清楚)。他沒把弟弟看成弟弟,其實也沒把父親看成父親,而是一個奴隸主。他服從父親的命令不是出自愛,而是為得到「奴隸主」的賞報。他這以利益為出發點的心態,使他在該高興的時候卻埋怨父親說:「你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和我的朋友們一同歡樂。」一個大男人為了一隻小山羊而噘嘴賭氣?芝麻綠豆的小事為什麼比弟弟的回頭更重要?小弟死而復生不足以歡樂,要同朋友一起吃喝才是歡樂?可見他的價值觀完全顛倒了!為了幫助他認識到父親是他的父親,弟弟是他的弟弟,父親的回答一針見血:「孩子(我的兒子)……你這個弟弟……」

  當時的經師和法利塞人除了價值觀顛倒、冷漠、嫉妒、不肯與人同樂外,還有另一個心靈思想的罪——驕傲。在故事裡,這些人的「代表」——大兒子說:「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言下之意是「你應該給我這個那個的」。謙虛的人不敢對天父說自己「應該」得到什麼。天國永生不是我們應該得到的,而是一個恩寵,天主為了給予這恩寵,甚至付出了最大的代價。其他的一切也都是天主白白賞賜的禮物。「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格前四7)父親對大兒子的回答再一次一針見血:「孩子,你常和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天主常和我們在一起,對我們(不論是否相信祂的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才是自以為「我無須天主,我自力成功」的人成功的真正原因。這樣理解父親的話會更貼切:「我常和你在一起,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

  有人說,弟弟之所以離開慈愛的父親出走,很可能是因為他的哥哥:哥哥從來沒有把弟弟當作弟弟看待!可能弟弟沒有他自己那樣聰明能幹——「成功」,所以在他眼中是個一事無成的「失敗者」,無用的「豬」(去吃豬食也無須可憐)。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大哥每天對他尖酸刻薄的諷刺譏笑,或自私冷漠、傲慢不屑的舉止神態,是比割肉更劇烈的割心之痛。可以說,使小兒子離家犯罪的原因是大兒子的罪,別人後來也因小兒子而犯罪。罪的後果因而倍數增加、擴展,在社會上蔓延!

  我們每天讀報,看到的是小兒子那類的「肉身」自對傲慢、自私、冷漠這類心靈上、精神上的罪卻很少報導,但這種罪其實更加普遍,造成的傷害、痛苦和罪過更加嚴重。試想想:就以現代來說,各種錯謬、極權、無神的思想學說,帶給世人多少的家破人亡!難怪主耶穌要頭帶茨冠來補贖人的思想的罪!犯「肉體」罪的人至少不會否認自己是罪人、需要悔改(所以他們主動接近主耶穌),但犯「心靈」罪的人就像法利塞人一樣,很難承認自己是罪人。今天福音的故事更加希望這些人能夠悔改。

  若想解除人類的痛苦而不願面對罪或不承認罪(特別是心靈精神的罪),是隔靴搔癢的做法。任何宗教若不嚴肅看待罪的問題,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罪與人的幸福和痛苦太密切了。基督宗教正是勇於面對罪的宗教,更是一個歌頌寬恕及救恩的宗教(見讀經二)。基督宗教絕不要人感到罪惡深重而抬不起頭來。其實,沒有一個宗教比基督宗教更肯定人的尊嚴和光榮。教會堅稱人乃是天主的肖像,可以分享天父的完美。如果因為教會講罪而成了一些人接受基督信仰的絆腳石,我們為這些人感到擔憂,因為他們的痛苦將難有翻身解放之日!人只有謙虛承認自己離開了天主的正道(即犯了罪),而求天主寬恕(重回正道),才是值得歡宴的!

禮儀歌曲建議:蘇開儀老師建議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