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曾慶導神父所撰寫。曾慶導神父的神學涵養紮實深厚,他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及小故事,以淺顯簡單的語句闡明聖啟示的真理,將高深的神學理念化成日常生活的實踐,並針對教友的靈修需要及反省成果。願此文能做為個人或小組讀經的參考。

甲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領洗」和「講耶穌」

出十七3-7;羅五1-2.58;若四5-26,39-42
曾慶導神父 著

默想:

  領洗與四旬期有很密切的關係,原因是我們在此期間反省生活時,都應以四旬期紀念主耶穌的救贖,以及我們領洗作基督徒時的許諾作為光照和準則。不少慕道者也是在四旬期作最後的領洗準備,因此今天的讀經都很恰當地顯示出聖洗聖事的意味。在讀經一,天主命令梅瑟以棍擊石給在曠野中流浪的以色列人水喝,這是聖洗聖事的一個預象。在福音中,主耶穌的行為——和一個撒瑪黎雅婦人在公開場所談話,並要求她給水喝——與當時社會和種族的「規條」背道而馳(當時男女授受不親,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互相鄙視),以致他的門徒也十分不解。主耶穌沒有受限於這些規條,反而很大膽地和那婦人接觸,也很有技巧地把救恩帶給她,並藉由她將救恩帶給鎮上其他的撒瑪黎雅人。《若望福音》記載的這個故事包含了領洗神學的幾個重要幅度:給予生命的活水,對基督的信仰、真正的 宗教朝拜,以及領洗後的福傳使命。

  1. 首先,撒瑪黎雅婦人在中午時分到雅各伯井打水,這不是一個「好」婦人會來打水的時間。主耶穌當然知道這一點,但祂以要求這婦人給一點井水喝為由,有意拯救她,賜給她生命的活水。在圍繞著「水」的交談中,婦人的概念和主耶穌的概念是在完全不同的層面。婦人所想的是物質的水,現世的水,但主耶穌的卻是「精神的水,永生的水」(跟隨耶穌一段時間的門徒也比那婦人好不了多少,他們的「食物」和主耶穌想的「食物」也不是同一個層面)。我們時常發覺還未認識基督時,人們的思想和所追求的總是離不開物質的層面,但物質的東西真的沒有辦法滿足人心靈的渴求,所以會如這婦人渴望的:「先生,請給我這水(生命的活水)吧!免得我再渴。」「活水」在《若望福音》指的是在聖神內的生命,這生命是藉著對耶穌的信仰獲得的。「活水」也指向「施洗」(參若四1)而正是在洗禮中聖神傾注給受洗者永恆的生命(參若六63)
  2. 在和那婦人的互動裡,主耶穌慢慢顯露自己的身份,而婦人對主耶穌的信德也逐步增長。開始時她自覺與耶穌有很遠的距離(「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聽了主耶穌「活水」的言論後,她開始稱呼耶穌為:「先生」,接著被耶穌點出她在罪中的婚姻時,她認出耶穌為「先知」。 後來她聽到耶穌說要以心神和真理朝拜天父後,心裡開始懷疑耶穌是默西亞,而耶穌也用舊約代表雅威名字的「我是自有者」(參出三14)來給她 一個肯定的回答:「同你談話的我,就是……」,鎮上許多的撒瑪黎雅人因著婦人的作證而信從耶穌「確實是世界的救主」,他們也得到了「活水」的恩賜。很明顯的,若望在這裡表達了天主的恩賜和我們信德的回應是同等重要的。天主要給我們生命的活水,但我們對耶穌要有信心,要願意聆聽耶穌穌的話,有意願挽留耶穌住下……
  3. 真正的朝拜不依賴外在的某一地域或某一處,而是用心去做,按著真理去實踐。主耶穌在這裡說的並沒有「宗教混合主義」的意思,不表示「什麼宗教都一樣」;剛好相反,他強調宗教信仰要建基於真理之上。而真理不是相對的,是有客觀標準的,是「真理之神」指引我們到一切真理,把耶穌從天父所領受的傳告給我們(若十六13-15)。所以,真正的朝拜應當有如這婦人,從逐漸明白到接受而由衷地朝拜:相信耶穌為默西亞,為世界的救主。
  4. 福傳使命:撒瑪黎雅婦人信仰的增長,促使她不得不把遇到默西亞的喜訊告訴別人,就像安德肋把遇到默西亞的喜訊跟弟弟伯多祿分享一樣(參若一41)。 她拋下她的水桶(水桶象徵她過去以為能給她解渴的信仰),由一個要避開眾人的罪婦變成一個向眾人宣講基督(默西亞)的證人。就如主耶穌派遣宗徒外出傳教時說的「莊稼多,工人少」(瑪九37),今天福音中耶穌也這樣對門徒說:「舉起你們的眼,細看田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若四35)。鎮上所有的撒瑪黎雅人都是這「發白的莊稼」,每一個領了洗的基督徒都要像那婦人一樣回到自己的「鎮上」,把耶穌傳給人。
  5. 接受洗禮不是有如加入一個社交團體,接受洗禮是承認自己不是一個「義人」,並且需要得到罪的寬恕、與天主和好、獲得永遠的生命,信仰也不只是理智上相信一些真理,更是對天主子,救世主耶穌基督此「神一人」的信仰和委身.對基督的委身即是基督應成為我們整個生命的楷模。在今天的讀經二,聖保祿強調我們是因信主耶穌而成義的,主耶穌藉著自己的死亡使我們有罪的人與天主和好。「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

  基督宗教最基本的教義是耶穌基督降世的天主子——「神—人」,為了愛人類,拯救人類脫離罪惡,而付出最大最重的代價,以十字架的死亡贖回了我們的生命。天主教是既講「神的救恩」,又講「人的善工」的宗教(救恩在先,善工在後作為回應),但絕不是「只講人的善工,不講神的救恩」的宗教。在這一點上,東方宗教不知敬拜降生的天主子基督,只注重「作好人」的靈修,雖然不錯,但大大不足,更缺乏救贖的能力,因為它沒有能力使人與「人以外」的神建立關係(有些東方宗教甚至根本否認人之外有神存在)。人要擺脫罪惡的漩渦而上升,是絕對需要神的下降的。「除他(耶稣基督)以外,無論憑誰,絕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四12)。主耶穌也說:「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十四6)

  因此,基督宗教在宣講「好人」之前,首先要宣講耶穌基督。在亞洲的基督徒若不提救主耶穌,只講「作好人」是絕對不夠的,不是真正服務亞洲的人民。 其實,沒有耶穌的救讀功勞在先,人無法作好人得永生。因為在天主面前沒有人可稱為義人,基督是為罪人而不是為義人死的。所有人的成義得救,包括亞當和亞當以後、耶穌降生之前的人,包括孔子、孟子,都是歸功於二千年前耶稣一次而永遠的奉獻犧牲。而回應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流露的對人的愛,也是衡量人所做的「好」 事的唯一標準。這是我們基督徒對自己的信仰應有的自我認知,也是對「領洗」的無窮價值的感恩。

禮儀歌曲建議:蘇開儀老師建議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