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薛恩博樞機所撰寫。薛恩博樞機為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奧地利主教團團長。他是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學生,曾任《天主教教理》七人編寫小組總編輯。譯者是丁穎達教授。希望能繼續滋養大家的性靈。 甲年 常年期第四主日:不是單純的快樂 若望福音 五1~12a 默想: 任何到過加里肋亞的人,都忘不了站在「真福山」頂上遠眺時,那盡收眼底的美景。 就在那裡,在革乃撒勒湖畔的山上,根據古老的傳說,耶穌講述了所謂的「山中聖訓」,其中最精典的莫過於「真福八端」,就是今天的福音。 當地的山嶺自然形成了一個類似階梯教室的場地,因此,耶穌能對大批群眾高聲而又清晰地演講。當然最主要的是,祂在那裡所說的內容極其不尋常。 耶穌稱人是「有福的」,也就是「快樂的」。但人要是果真生活在祂所描述的情景裡,好像很難自然而然地快活起來。歸根到底,誰願意放棄六合彩的中獎號碼,而去過窮苦的日子呢? 誰會以哀慟為樂呢?溫良是件好事,人人都明白,但我們至少也發現,那不是件易事。飢渴慕義誠然是種良好的態度,但這也讓我們聯想到遭到非義中傷時,人急切求助正義的本性。我們一般對接受憐憫的態度都是來者不拒,但要給別人一點憐憫的話,為我們則不那麼容易。縱然每個人都期待和平,但締造和平絕不是一蹴即成的事。 最後兩端真福也許是最困難的。有誰為義而受迫害,或為耶穌的緣故而遭詛咒、迫害、謾罵,仍然能高高興興的呢?這些事完全不合我們的心意,為甚麼耶穌還稱它們是「有福的」呢?然而非常奇特的是:很多人都發現,從山中聖訓和真福八端的一開始起,就散發出一股吸引力、一種慰藉、一份嚮往,連外教人也能察覺得到。甚至在現場聽耶穌演講的人都嘖嘖稱奇地說:「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講話,像這人講話一樣。」(若七46) 很多人許諾快樂,每個廣告也如此保證。耶穌則不然,祂許諾的快樂並非我們唾手可得的。祂向我們保證一種無與倫比的極樂,祂稱之為「有福」。祂沒有說,這種快樂很容易、很直接、花很小代價就能得到。耶穌說:「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真的,我們得到的保證是在「另一邊」有福,「上在天國」,一切悲傷都將在那裡終結。 卡爾.馬克思和他的追隨者們把這種安慰斥責為「麻醉人民的鴉片」,要大家用來承受世間的苦難,讓窮人知足,以避免任何要在今生更改現況的企圖:雖然眼下不如意,但將來一定會好起來,所以要耐心靜待來生的快樂。 然而這恰好是耶穌沒有說的。祂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祂寧可通過改變人心,進而改變世界。祂所倡導的快樂並不僅僅是那「另一邊」的快樂。 儘管真福八端聽起來非常相背於我們的本性,它們同時也能激起喜樂的迴響。我們不免假設,要是我們真的活出耶穌所概括的真福八端的話,那麼「你們是有福的」將已經變成眼前的現實了。 當然,真福八端所許諾的,指的是將來。那麼為甚麼談到死後永生的希望時,人感覺不爽呢? 其實不是有很多事已經在今世發生了嗎?天主安慰哀慟的人,熱愛締造和平的人,憐憫人的人也受天主的憐憫。按照山中聖訓指示去生活的人,就能把快樂帶進生命裡。說實在的,誰會信以為真,覺得快樂生活易如反掌呢? 反省與實踐:
信友禱文:
禮儀歌曲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