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薛恩博樞機所撰寫。薛恩博樞機為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奧地利主教團團長。他是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學生,曾任《天主教教理》七人編寫小組總編輯。譯者是丁穎達教授。希望能繼續滋養大家的性靈。
甲年
聖枝主日:悲傷與喜樂
瑪竇福音 廿一1~21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每年聖枝主日,大批群眾舉著楊柳和棕櫚枝遊行的傳統,可以一直追溯到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那一天。幾天以後,大批群眾又會因祂聚在一起,這次不再狂熱地呼喚「賀三納」,而是煽動地高喊「釘死祂」!
那驚心動魄的一週大約發生在主曆三十年,從此之後,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不斷地慶祝和紀念這一週。「聖週」在德文中的原意來自古高地德語,有「哀嘆」、「憂傷」、「悲痛」的意思。耶穌被捕之前盡是煩惱和憂慮,接著是審判,最後是殘酷的十字架極刑。聖枝主日嶄露的似錦前程,短短幾天後好像即刻以悲劇收場。其實不然,事情並沒有在絕望中結束,一切將在復活日的清晨見分曉。
讓我們回想一下當年的場景:耶穌上耶路撒冷去,準備過逾越節。那幾天,成千上萬的朝聖者都在趕路,要到人山人海的耶路撒冷,慶祝猶太人的逾越節慶。那年的氣氛頗為緊張,羅馬佔領軍全面戒備。原因是在猶太人的信仰裡,逾越節是期待偉大的解放者──默西亞的日子。很多人都在自問:這納匝肋人耶穌會不會就是我們等待了那麼久的默西亞呢?
當耶穌快要走到聖城耶路撒冷時,祂更讓那私底下的猜測呼之欲出:祂坐上了一頭母驢,騎著牠進耶京。耶穌非常有意識地這樣做,因為古時的先知曾經預言過:默西亞君王來的時候,不會手握權威、身披華麗、騎著雄駒,而會謙卑地跨上庶民騎的驢子。
耶穌正是要藉此表明自己就是默西亞,那期待已久的君王。人們歡呼,稱祂是「達味之子」,希望這偉大君王的後裔能恢復昔日的榮耀。他們高喊「賀三納」,就是「求禰救助」的意思──願上主扶助這新君王。
結果事與願違,幾天後,在苦難日,耶穌高懸在十字架上;比拉多還嘲弄性地再寫上「猶太人的君王」。看不出任何跡象,天主會派誰來救援祂揀選的那一位。當耶穌的屍體被放進墳墓時,一切更顯得灰飛煙滅。然而這不是終結。接著是復活日的早晨,墳墓空了,主復活了,阿肋路亞!
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今後的幾天內將陪同基督走這極不平凡的路程。這就是「聖週」,基督徒所有慶節中的最高潮。只要全心全意地參與彌撒、慶祝這幾天,我們就能明瞭其中的真諦。有誰沒有經歷過生命的高潮與低潮,以及十字架和種種的痛苦呢?我們都免不了要一死。但我們也要經歷復活,墳墓絕不是終點。聖週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一點,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
—————————
譯註:德文「聖週」是Karwoche,字首Kar-出自古高地德語kara,與英文字care同源。
反省與實踐:
- 耶穌進耶路撒冷,群眾前呼後擁狂熱地呼喚「賀三納」。看!耶穌,這個人,為我,祂是誰?
- 本主日福音宣讀耶穌基督受難史,經文中除了有耶穌基督外,還有其他如司祭長和長老、比拉多、猶達斯、伯多祿及其他門徒、巴辣巴、基勒乃人西滿、群眾、百夫長與士兵、富翁、婦女們等人物,請再次默念這段經文,回顧這些人的作為,並想一想:
(1)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曾經有過與他們相似的行為?
(2)我們是否把握住為耶穌基督背十字架的機會?
(3)我們甘心情願背自己的十字架嗎?
信友禱文:
- 請為準備在復活夜領洗的候洗者祈禱。求主賞賜他們慷慨奉獻的精神,使他們效法受苦僕人的榜樣,空虛自己,放下一切的驕傲和虛偽,即便身處艱難,亦不改心志,如同耶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與祂同死同生。
- 請為患病與身負重擔的人們祈禱。祈求全能的天主大發慈悲,安慰他們的心靈,堅強他們的信德,讓他們在困難中仍能感受到十字架上耶穌基督的愛,勇於為基督背起十字架,承受生活上的各種磨難。
- 請為我們軟弱的心祈禱。祈求天主垂憐我們,寬恕我們的罪,淨化我們的心思念慮,能夠時時保持警醒,並藉著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得到所需的力量,在一切事上效法基督,學習服事基督。
禮儀歌曲建議:
|
歌本:賀三納
|
|
進堂曲
|
賀三納
|
No.1
|
|
歡迎光榮的君王
|
No.128
|
獻禮曲
|
奉獻全部生命
|
No.220
|
|
我要真心奉獻
|
No.221
|
領主曲
|
耶穌我愛禰
|
No.149
|
|
主耶穌使我喜樂無比
|
No.190
|
禮成曲
|
我已經決定
|
No.148
|
|
頌揚十字聖架
|
No.152
|
|
|
|
|
歌本:輕歌讚主榮
|
|
進堂曲
|
噢撒納達味之子
|
p.241
|
獻禮曲
|
奉獻
|
p.184
|
|
屬於禰
|
p.186
|
領主曲
|
渴慕天主
|
p.269
|
|
我是生命之糧
|
p.316
|
禮成曲
|
跟隨我
|
p.229
|
|
信賴耶穌心中就有平安
|
p.280
|
|
|
|
關於禮儀的建議與提醒:
- 本週為聖枝主日。教會提供三種進堂的方式:遊行、隆重進堂、以及簡單進堂;詳細進程請參閱《感恩祭典》(87)∼(96)。禮儀準備人員應準備適當數量與尺寸的樹枝,以及足夠的聖水,以提供主禮降福樹枝時使用。如果採用第一或第二式進堂方式,也應注意音響、視覺、音樂、以及路線行進動線等問題。最好的方式,是所有禮儀服務人員(含主禮),依照當日實際情況彩排一次。
- 主禮(與執事)的祭披應用紅色(殉道聖人紀念使用者),應避免使用有聖神降臨號徽者。
- 遊行使用的十字架、至聖所的讀經台、以及教堂內外可考慮用遊行用的聖枝先加以佈置。
- 主禮致候時,可以提醒大家:(1)四旬期已經結束,自本主日起,教會進入聖週;(2)該堂區/團體在今年的四旬期中,值得提出來的重點;(3)將四旬期中,本堂區/團體所共同努力的結果,指向聖週內耶穌基督的苦難、死亡與復活。
- 降福聖枝:樹枝可以在禮儀開始前先發給信友,要降福樹枝時,請所有信友將樹枝高舉,主禮灑聖水並且降福。或者,樹枝先集中在一處,待禮儀中降福完畢後,再發給現場信友。
- 【聖枝】福音宣報後,主禮可作簡短講道,或是省略。
- 遊行進堂時,可將聖詠團員分散在信友中,以協助遊行群眾歌唱。
- 【吾主耶穌苦難史】宣報前,不上香、無致候詞,也不在經書上劃聖號。宣報時,不用蠟燭。宣報可由主禮、執事、或者信友宣讀,但只有執事需向主禮請求祝福。(參見《感恩禮典》第22號,頁(98))福音宣讀後,宣報員仍應說:「基督的福音」(或按照各地主教團規定),信友並且依往常福音宣讀方式回應。(如:『基督,我們讚美禰!』)
- 聖週內,堂區/團體應協助全體信友將焦點集中在逾越三日慶。因此應盡量避免舉辦其他可能分散教友注意力的活動(團康、聯誼、出遊等),或是禮儀(如婚禮等)。關於聖週內,堂區/團體各項與聖週有關的禮儀,應將詳細時間、地點、與內容公告周知,提醒信友踴躍參與。
- 若在四旬期間有愛德活動,本(聖枝)主日可提醒教友,將愛德活動的成果準備好,並在聖週四帶來聖堂,於「建立主的晚餐」彌撒中奉獻。
- 建議再次提醒信友:聖週五應守大小齋(守齋方式請依照各地主教團的規定)。根據台灣地區主教團的規定,「小齋」為「年滿十四歲的教友,…戒食熱血動物的肉,但魚、蛋及乳類食物不在此限」;「大齋」為「年滿十八歲至五十九歲的教友,…一天只飽食依餐,其他兩餐可進少量食物,其餘時間只可用不含酒精的飲料」。每年守大小齋僅兩次:聖灰禮儀、以及聖週五。
- 關於聖週禮儀的準備,請參閱【我們如何慶祝「逾越節三日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