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薛恩博樞機所撰寫。薛恩博樞機為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奧地利主教團團長。他是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學生,曾任《天主教教理》七人編寫小組總編輯。譯者是丁穎達教授。希望能繼續滋養大家的性靈。 丙年 常年期第六主日 全新的價值觀 路加福音 六17,20~26 默想: 耶穌要求祂門徒們所付出的,絕不是微不足道的代價。被耶穌稱為「有福」的人,絕不是平常過著令人羨慕生活的人。相反地,平常度著看似幸福生活的人,卻被祂稱為「有禍」的可憐一族。總之,耶穌完全顛覆了公認的價值觀。祂為何如此武斷地視俗世的爭逐如敝帚呢?我們該怎樣去領悟這一切呢? 首先,我們要瞭解一個簡明的史實:瑪竇與路加筆下的山中聖訓,是兩個不同的版本。瑪竇的是八端「有福」;路加則是四端「有福」,以及四端「有禍」。這兩者的區別,並不代表耶穌的話在傳達上有所失真。耶穌經常在不同的地點,訓導各式各樣的群眾。在這些場合裡,祂訓導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但表達的方法則可能因地制宜。 為了更深入瞭解耶穌的「全新價值觀」,我們應當(而且必須首先)設身處地從耶穌的第一批門徒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確實貧窮,因為他們為分享耶穌的貧困生命而放棄了一切。他們確實饑餓,跟當年(以及當今)許多窮人的境遇沒有甚麼兩樣。他們確實哭泣,因為耶穌教導他們要有同情心,不要忽略別人的貧困與哀傷,卻要陪伴哀慟哭泣。他們很快就要被惱恨、被棄絕,跟他們的師傅一樣,被群眾批評得體無完膚。 耶穌安慰他們說:你們會得到滿足,會歡笑,會在天上獲享豐厚的賞報。你們現在承受痛苦;將來會享受無窮喜樂。你們為此歡喜踴躍吧,天國的福樂已經藉著現世的困苦照耀在你們身上。 卡爾.馬克斯(卒於一八八三年)與他的追隨者們對此不懈地加以抗議。他們不滿意耶穌對「新生活」之類的倡導,僅僅用遙遠的天國來撫慰貧窮與受迫害的人;他們主張改變現狀,把貧困與不義從世界上一掃而空。共產革命的本意是讓天國實現在人間。不幸的是,它帶來了古拉格,導致千百萬人成為饑餓、集中營、政治迫害、軍警恐怖手段的犧牲品。總之,共產主義沒有為我們帶來地上樂園。 時過境遷,資本主義似乎在今天、在世界各地無往不利。它所崇尚的「有福」,卻與耶穌兩千年前所宣講的完全背道而馳:成功的人是有福的;捷足先登的人是有福的;尋歡作樂的人是有福的;家喻戶曉的名人是有福的;信奉「我就在天堂」的人是有福的;實現野心、永保姿色的人是有福的。 所有跟隨耶穌的人,必須徹底地調整自己的價值標準。成功固然好,但人的因素更加重要。享受生活固然快樂,但不是生活的一切。有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逆境才會學習到。如果認真觀察被耶穌稱為「有福」的人,我必定能學到很多。 反省與行動:
禮儀歌曲: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