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薛恩博樞機所撰寫。薛恩博樞機為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奧地利主教團團長。他是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學生,曾任《天主教教理》七人編寫小組總編輯。譯者是丁穎達教授。希望能繼續滋養大家的性靈。 丙年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路加福音 廿27~38 默想: 人死後會復活嗎?復活的生命是怎樣的?這些是人類自古以來常問的問題。當考古學家尋覓原始時代人類蹤跡時,如果發現古墓及陪葬品,他們所關注的絕對是人類的骨骸,而不是動物的,因為只有人類才埋葬死者,動物不會這樣做。凡安葬死者的人,都在表達一種信念:死亡不是一切的終結。 從前的東德曾長期處於無神的共產極權統治之下,死者不是被埋葬,而是被「處理」。假如沒有天主、沒有永生的話,何必大費周章地辦喪事呢?只是為了追憶亡者嗎?那固然是開挖墓穴的原因之一,但放置一張遺照以供瞻仰不就夠了嗎? 千百年來,為死者的遺體舉行莊嚴的殯葬禮儀,就是因為未亡人相信死者會「在末日」復活。非但亡者的靈魂不死,他們的身體也將在那一天復活。 然而據我猜測,許多現代人跟當年的撒杜塞人一樣,否認復活。撒杜塞黨人在耶穌時代由聖殿的司祭與大司祭組成,他們以否定死者身體復活的辯論為樂。在這篇福音裡,他們試圖考倒耶穌,舉出一個詭辯的例證,一個在今天似乎依然切題的例證:如果一個人結過好幾次婚,那麼復活後,會是誰的妻子或丈夫呢?我們彷彿能看到提問者那副嘲諷的嘴臉。他們把握十足地認為,這次為耶穌設下的圈套可謂天衣無縫,祂還能施展甚麼解套本領呢? 耶穌的回答簡單明瞭,但必須藉著信德才能理解。我們的認知侷限於塵世生命,對於死後的狀況全然未知。由於我們只曉得今世,所以難以想像來世的生命。在塵世,我們受制於時空;在那裡,我們則屬於永恆。塵世生命需要食物、婚姻、受孕、生育及傳宗接代,因為這一切攸關今世生命的延續。但是人死後,一切都會改變。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甚至不能再死」,為此,受孕、生育、婚姻都沒有必要了。到底那會是甚麼樣的生活呢?雖然我們無從比較,不過耶穌指出:我們會跟祂一樣,身體將從墳墓裡復活,並永遠做天主的兒女。 的確,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答:屍體埋在土裡已經腐爛,浸在海洋中變得肢離破碎,或者已被熊熊烈燄燒成灰燼,它們怎麼能再復活呢?復活後的身體當然會跟死亡的身體不一樣。我們儘管不知道答案,也無法證實,但是應該堅信「肉身的復活」。耶穌的話要比科學驗證更具權威:「祂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面對死亡,我們手足無措,無能為力;天主則不怕死亡,因為祂就是生命。「所有的人為祂都是生活的」,即使是死者也不例外。 反省與行動:
禱文: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