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新的禮儀年開始,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另一套主日講道集。此講道集為薛恩博樞機所撰寫。薛恩博樞機為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奧地利主教團團長。他是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學生,曾任《天主教教理》七人編寫小組總編輯。譯者是丁穎達教授。希望能繼續滋養大家的性靈。 丙年 聖趙榮及中華殉道諸聖節 讀經一 智3:1-9 (感恩禮全部經文,請參看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編印之《中華殉道聖人九日敬禮及中華殉道節日彌撒》,63-69頁)
祈禱
路加福音 十25~37 默想: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是福音比喻中最耳熟能詳的人物之一。有些慈善組織與機構的名稱,就採用撒瑪黎雅人,譬如,撒瑪黎雅工作者聯會。那麼這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到底是誰呢?當他的近人需要幫助時,他沒有無動於衷、置之不理,卻停下來悉心照料素昧平生的近人。 我們首先聽到的是一個典型的神學辯論,這在今天仍舊司空見慣──為辯論而辯論,提些蓄意羞辱對手的棘手問題,或是找些刻意討好聽眾的時髦論調。無論如何,當時的問題是:一個人怎樣獲得永生。要是到了今天,人們談起宗教與教會時,常找些更加膚淺的問題,諸如中世紀懲處異端的宗教裁判所、天主教倡導的禁慾倫理、或者教會的鉅額財產等等。 耶穌四兩撥千斤地把這場討論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面:別人說的話、甚至連聖經上的話,都及不上你自己的行為與生活所擁有的說服力。一眨眼的功夫,這場討論不再是無關痛癢的空談,而是對我來說全然個人化的闡述。 「誰是我的近人?」愛近人與愛天主密不可分,否則我們怎麼體現對天主的愛呢?耶穌在祂所講述的故事裡,為我們提供了永遠耐人尋味的線索。那位司祭剛在耶路撒冷聖殿履行完職責,急不可待地趕著回家。他也許擔心把路人打得奄奄一息的行兇強盜就埋伏不遠處,伺機攻擊下一個目標,於是決定少管閒事,走為上策,佯裝甚麼都沒看到、聽到。接著,在聖殿裡的職位低於司祭的一個肋未人同樣路過此地,不幸的是,他與聖職上司的行為如出一轍,也對可憐的路人置之不理。 這兩位以宗教為業的人士,在耶穌的故事裡貶遠大於褒。那對我們聖職人員來說時常是一種警訊。那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是陌生人、外邦人,然而他卻停下來幫助被毒打成重傷的路人。當年的猶太人視撒瑪黎雅人為敵人,並把他們的宗教貶作半異教性質,但是耶穌偏偏將他們中間的一員當作模範。 那位撒瑪黎雅人沒有像這年頭的我們,先抬起手錶看時間、或是查閱自己的行事曆,他立即暫停行程,因為傷者命在旦夕,救人要緊。他毫不猶豫地為受害者施行急救,清洗、包紮傷口,並且確定傷者在客店裡會得到妥善看護,然後他才重新啟程。 幾年前,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撒瑪黎雅工作者聯會新中心的祝聖慶典。我被邀請祝聖一幅平面畫像,那是一位俄羅斯正教會神父為新中心的主任辦公室所繪製的,畫面恰好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更驚奇的是,畫像中撒瑪黎雅人的臉,就是耶穌基督的臉。神父畫家解釋說:基督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我們則是那個受傷的路人。耶穌不會忽視我們的需求,祂停下來幫助我們、醫治我們、把我們帶到祂天父的客店。祂因此展現自己是我們真正的近人,並說:「你們去,也照樣做吧!」 反省與行動:
禱文: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