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本主日的福音選讀(路20:27-38)報導,耶穌已到達了耶路撒冷,在聖殿裡宣講福音,與眾司祭長、經師和長老辯論,死者復活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一。耶穌時代的撒杜塞人,是官方猶太主義內的一個保守派。梅瑟五書寫成後,天主的啟示繼續發展,所謂保守是指撒杜塞人不接受五書以外的啟示,如死者復活的道理等。讀經一,加下7:1-2、9-14所描述的瑪加伯弟兄殉道,就是公元前第二世紀復活信理啟示的重要發展。達12:1-3再更進一步發展。撒杜塞人提出的問題,是在取笑復活的道理,他們要說的是:如果梅瑟相信復活,他不會訂立弟娶亡兄未亡人,為兄立嗣的法律。(申25:5-10) 「如今有七兄弟,老大娶妻後死了,沒有孩子;老二、老三也娶嫂為妻,但七個人同樣沒有生孩子就死了。最後,那婦人也死了。等到復活時,她應該是誰的妻子呢?因為七個人都娶過她。」(路20:29-33)這是概述申25:5-6的話。以色列如同其他古代東方國家一樣,只有兒子有繼承權(參閱:申21:15-17;戶27:1-11,36:6-9)。「耶穌對他們說:『今世的人,才要嫁娶;但那些堪當進入來世,從死者中復活的人,不嫁不娶。因為他們已如同天使,不會再死;而且是復活了的人,就是天主的兒女。』」(34-36)耶穌和法利塞人及大部分以色列人都信死者將要復活,但耶穌對復活後人的生命狀態的描述,跟他們所想像的大有出入。下面略予說明。 法利塞人認為復活後的生活,將擁有今世的一切歡樂和享受,包括夫妻的恩愛。耶穌卻啟示說,復活後的人「不嫁不娶」(35b),因為復活後,人不再死了(羅6:9),而將像天使一般;不再需要婚姻,因為像天使的屬神生命不須傳宗接代。更有甚者,人復活後,將有一個全新的生命,我們將稱為「天主的兒女」(參閱:若壹3:2;羅8:21);我們將脫胎換骨,大大改變,復活起來的身體是「屬神的身體」(格前15:44)。這分享天主生命的超然生活,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回到前世有過的那些活動。耶穌的這番開導,使撒杜塞人的問題淪為索然無味,無關宏旨的小道見解。路20:34-36這三節話,只涉及得救者的復活,至於一切亡者的復活,另有聖經根據(參閱:瑪25:32;默20:11-15)。 「死者是會復活的,梅瑟在《荊棘篇》中指明了,他稱上主為『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祂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因為在天主面前,所有的人都是活著的。」(路20:37-38)出3:6梅瑟聽天主說,祂是以色列祖宗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的天主,如果聖祖們只是死人,全然無知,做他們的天主有什麼光采?不,天主是活人的天主,梅瑟所聽到的訊息,表示聖祖們仍然活著,其中的一個可能,就是死而復活;總之,「在天主面前,所有的人都是活著的。」因此,梅瑟也多少含糊地具有某種復活信仰。至於這信理的全然確定,還要等耶穌自己由死者中復活起來,成為人類復活的初果。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