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房志榮神父
  在新的禮儀年度的開始,我們特別邀請聖經大師房志榮神父,為大家主筆接下來三年讀經循環的「讀經默想」專欄。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作戰,宣講,祈禱

(傳教節)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今天是普世傳教節,也是丙年常年期第廿九主日。本主日的聖言選讀正好強調傳揚福音的幾個重點:讀經一,出17:8-13,指出福傳是作戰,傳福音必須以祈禱作後盾,才可得勝。讀經二,弟後3:14-4:2,保祿力言要宣講聖道,因為整部聖經是受天主默感而寫成的,「天主的話是生活的,比雙刃的劍還銳利。」(希4:12)福音選自路18:1-8,是主耶穌用比喻勸告人,必須恆心祈禱;「隨後,耶穌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教導他們要常常祈禱,不可灰心。」(1)這個比喻可以和路11:5-8「有個人半夜向朋友借餅」的比喻互相對照。

  「在某座城裡有一名法官,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他人。」(2)這名法官是「不義的法官」(6),只顧自己的休息,不管別人的需要(5),他正像依撒意亞先知說過的:「他們都愛好賄賂,索取報酬,不為孤兒伸冤,不受理寡婦的訴訟。」(依1:23)「那城裡有個寡婦,不斷到他那裡說:『給我正義的裁決,制裁我的敵人吧!』」(3)在聖經裡,寡婦是缺乏保障的婦女,無依無靠,受人剝削(耶7:6),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出來保護她們。(參閱依1:17)舊約法律書嚴懲虐待寡婦的人:「不可苛待寡婦和孤兒,若苛待了一個,他向我呼求,我必聽他,而要發怒,用刀殺死你們:這樣,你們的妻子要成寡婦,你們的兒子要成孤兒。」(出22:21-23)

  「初時他(法官)總是拒絕,後來他對自己說:『儘管我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別人,但這個寡婦不斷煩擾我,我就給她正義的裁決吧,免得她繼續來使我勞累不堪。』主說:『你們聽聽這不義法官所說的話!天主揀選的人日夜向祂哀求,祂怎能不給他們正義的裁決呢?祂會遲遲不來幫助他們嗎?我告訴你們:祂一定會很快給他們正義的裁決。但是當人子來到時,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4-8)一個不義的法官,最後還是作了正義的裁決,何況至公至義的天主呢?人覺得天主遲遲不來拯救,是因為天主緩於發怒(出34:6),等待罪人悔改(伯後3:9),但祂終究要來臨,那是人預料不到的決定性時刻。

  無論是個人生命的終結,或是世界末日,為迎接基督的來臨,還要注意這句聖言:「但是當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猶太傳統認為,審判之日來到以前,會有一段信仰衰退的時期。因此,基督徒更該警醒守護自己的信德,以路17:26、28中耶穌提及的兩個舊約故事為戒:「人子的日子,就像諾厄時代的日子,又像羅特時代的日子,人們照常吃喝買賣,耕種建屋,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羅特離開索多瑪的那天。」我們該如何回應耶穌的警告?

  今天的讀經二,保祿在勸勉弟茂德後,說到自己,作了最好的答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好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要賞給我的。」(弟後4:7-8)

反省與行動:

  1. 我常能體會聖言的力量嗎?我渴望引導他人認識真道,走上成聖之途嗎?
  2. 我時常以祈禱作為後盾,在生活中全心為基督作證嗎?
  3. 我願意幫助兄弟姊妹們善度福音生活,以期在主耶穌來臨時,獲得圓滿的救恩嗎?

禱文:

  1. 請為天主子民祈禱。生活的聖言,是萬民走向永生的道路。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徒,常能蒙受聖言的光照,警醒祈禱,並熱心福傳,帶領眾人走向圓滿的救恩。
  2. 請為我們的國家祈禱。兩岸關係緊繃,民生物價高漲,我們的國家需要天父的憐憫和眷顧。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執政者,能放下意識型態,體認國家當前的處境,體察人民生活的疾苦,以務實、穩健、誠信的領導,帶領國家度過難關。
  3. 請為平息天災人禍祈禱。天災人禍頻傳,許多兄弟姊妹正在受苦。祈求仁慈的天父終結敘利亞的內戰,弭平中韓漁船衝突,撲滅茲卡病毒的疫情,撫慰各地公安事故的傷亡者,並恩賜暴雨成災的台灣東部和海地颶風災區,早日完成災後復建。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