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路加福音明言耶穌對祂的門徒有許多要求,其中一個是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14:33),另一個強調得更多的要求是悔改,並且要及時,不可讓眼前的瑣事遮蔽視線,漠視準備天國來臨的重要性(13:7-9、28)。 這兩個主題,放棄與悔改,是本主日福音(路16:1-13)的軸線。首先是有一個管家被人告發揮霍主人的錢財,要被停職(1-2)。他想出一套策略,讓自己在離職後有棲身之處(3-7);這裡不必問他的欺騙手段是否合法,因為重點在於突顯他的精明。 「主人就稱讚這個不忠不義的管家辦事精明,因為在應付自己的世間事上,世俗之子比光明之子更精明。」(8)主人(在福音寫出之前,可能指耶穌自己)稱讚不義管家的精明,稱他為世俗之子,在追逐自身利益時十分精明。反而,光明之子,無論是真實的或自以為如此的,卻不那麼為自己靈性上的未來著想。他們不會解讀現時的徵兆(12:56),那些要求迅速悔改的徵兆。他們不懂,耶穌來到人間,給他們悔改的緩衝時間(13:6-9),他們忘記耶穌的話;當天國的主人關上門後,許多人想要進去,卻為時已晚(13:24-25)。 「所以,我告訴你們:錢財固然不義,卻可用來為自己結交朋友。這樣當錢財無用時,他們會迎接你進入永恆的家。」(9)上一節所說的光明之子,是指與天主站在同一邊的人。他們也可學做聰明人,就是把財產施捨給他人,那些受惠的人將會為他們轉達,迎接他進入永恆的居所(4),樂善好施會結實纍纍(谷10:21;路11:41,12:33,19:8)。 說錢財不義,是因為金錢的貪欲容易造成不公不義,也欺騙愛財如命的人,把一切希望寄託於錢財。今天社會普遍以經濟掛帥,善用錢財是福音適時的教導。修會三願之一的「貧窮願」就是實踐福音勸諭。 「如果你們在世俗的不義錢財上不忠信,誰會把真正的財富託付給你們呢?如果你們在別人的錢財上不忠信,誰會把屬於你們的交給你們呢?」(11-12)耶穌勸人在管理現世財產上要忠信,即便是不義之財(11),或不屬自己的財產,因為有一天要放下(12)。這需要內心的悔改,遵行福音一切的要求,如此才配接受真正的財富(11)。「你們的寶藏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哪裡。」(路12:34)內心皈依了,把耶穌的話奉為圭臬,追求天上真正的財富,才是精明的光明之子。 「沒有一個僕人能同時伺候兩個主人。他或是厭惡這個而愛那個;或是效忠這個而輕視那個。你們不能服事天主,同時又服事錢財。」(13)金錢之律或理財之道,是要使錢越滾越多,千方百計不得虧本。天道之律卻是把財富分給大家。兩種規律背道而馳,所作要求,互不相容。耶穌在此,並無意說,基督徒不可作理財專家或銀行家,否則會不忠於基督信仰。祂要說的,毋寧是悔改帶來痛苦的決策,就像祂曾在其他章節裡說過的:「有錢人要進天主的國是多麼困難啊!駱駝穿過針眼,比有錢人進天主的國還容易。」(路18:24-25) 悔改的真意在此是指人生觀或世界觀的改變:看清現世財富的真實價值,用以賺取天國的永恆生命。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