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本主日的福音選讀,路10:38-42,是上主日善心撒瑪黎雅人比喻的續篇和補充。瑪竇記下耶穌的話:「全部法律和先知書就在這兩條誡命裡。」(瑪22:40)馬爾谷記載,有個經師過來問耶穌:「所有的誡命中,哪一條最重要?」耶穌回答:「第一條是:『聽啊!以色列!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主;你當全心、全靈、全意、全力地愛上主,你的天主。』」(12:29─30)耶穌的這些話並不意味忽視或小看對近人的好客和禮遇(參閱瑪25:31-46),而在今天的五節經句中,透過與伯達尼的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對話,明白說出一個優先:聆聽天主的聖言。 「他們繼續上路,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迎接耶穌到家裡。她有個妹妹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祂說話。但瑪爾大伺候祂說:『主啊!我妹妹丟下我一人伺候,難道祢不介意嗎?叫她來幫幫我吧!』」(《四福音》,樂仁出版社。路10:38-40)耶穌宣道生活有三個家:一在祂的故鄉納匝肋,一在湖邊的葛法翁,以伯鐸岳母的家為家,一在橄欖山東麓的伯達尼瑪爾大姊妹的家。《若望福音》報導耶穌多次來耶路撒冷,白天在聖殿講道,晚上就到伯達尼的家過夜。路加生動描述了這一場耶穌與姊妹二人的對話。 「但是主回答她說:『瑪爾大,瑪爾大,妳為了許多事操心又慌亂!但其實所需要的只有一件。瑪利亞選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手裡奪去的。』」(41-42)在人所關心、從事的許多事情中,聆聽聖言具有優先性;以天主聖言為重,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人生活不只靠餅。」(路4:4)這句話出自《申命紀》一書,須在此書的光照下來懂。耶穌用這句話拒退了撒旦的第一個誘惑,就是以色列子民在曠野裡四十年之久的經驗。在梅瑟的第二篇演說裡寫著:「他磨難了你,使你感到飢餓,卻以你和你祖先所不認識的『瑪納』養活了你,叫你知道人生活不但靠食物,而且也靠上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生活。」(申8:3)天主的眷顧會把一切所需,賜給那些首先尋求天國的人:「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比食物更重要,身體比衣服更寶貴。你們不要費心思找吃的喝的,也不要為此憂慮。因為這是世上外族所追求的,而你們的父知道你們的需要。只要尋求祂的國,這一切自會賜給你們。」(路12:22-23、29-31)的確,價值觀的本末倒置及過度的憂心掛慮,使人備受分裂之苦。耶穌的這番話,叫人有正確的價值觀,憂所當憂,樂所當樂,常以天主所言所許為作一切決定的判準。他對瑪爾大說的話也如此。 「其實所需要的只有一件事,瑪利亞選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手裡奪去的。」(10:42)路加不斷把聽天主聖言的重要性突顯出來,可謂用心良苦。這位唯一外邦出身的聖史,從希臘文化的哲學,進入希伯來啟示文化的聖言中,以極高的熱忱宣揚這聖言的可貴。人的一切行動作為,除非出自聆聽福音中的聖言,都是荒唐不經的,不會結出生命的果實。那又怎能叫瑪利亞不繼續在耶穌腳前聆聽呢?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