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在新的禮儀年,本中心參考輔大神學叢書「活水聖經詮釋系列」及其他相關資料,撰寫新年度的「聖言默想」專欄。

  「活水聖經詮釋系列」,由「活水編譯小組」集體完成,是一套具有當代聖經學術基礎、可讀性高、大眾化的聖經詮釋書籍,適合個人默想及團體研經使用。願意深入聖言堂奧的朋友,歡迎自行參閱。(訂閱資訊)

甲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禮儀研究中心 編著

默想:

  在禮儀年的開始,教會呼應上一個禮儀年尾端的末世概念。今年是甲年,開始一個新的禮儀年的讀經循環,所以基本上,福音選用瑪竇福音。本主日的福音(瑪24:37-44)傳遞了一個重要訊息:基督徒應當要警醒,因為在意想不到的時刻,人子就來了。在這一段聖言中,福音作者以一連串的比喻和象徵,強調門徒必須「時常醒悟」:有無花果樹發芽和洪水來臨的比喻,也提及了在田間工作和推磨的男女,一個被接去,一個被遺棄。末世即將來臨,正如我們可從無花果樹的發芽,推知夏天將要來臨一樣;末世像是諾厄等待的洪水,終究會來到,又像是男人在田間工作,女人在推磨時,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降臨。

  「我實在告訴你們:非到這一切發生了,這一世代絕不會過去。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絕不會過去。」(瑪24:34-35)耶穌鄭重宣告了在不可預知時辰,末世即將來臨,因此,門徒們應當做好準備,像諾厄聽命建造並進入方舟一樣,能安然無懼地面對滅世洪水;也要時常反省、悔改,保持聖潔,好能在主來臨時,獲准進入永生。末世來臨,世界會發生怎樣的大變動,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但主的話語卻是亙古常新,萬世永存,為信徒帶來了恩寵和力量,更是我們迎向末世的旅途中,堅強的後盾和依靠。「因此,你們應該隨時準備好,因為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刻,人子就來了。」(44)

  在讀經二中(羅13:11-14),保祿直言:我們是一天天更加接近那救恩之日,也就是主耶穌來臨的末日。保祿運用了「黑夜」與「白日」的強烈對比,要信徒們認清:此刻,基督徒的生命,是處於「黑夜深了,白日已近」(12)的時刻,應當「脫去黑暗的行為,配戴光明的武器」(12)。13節中,保祿以羅馬人夜晚酒吧的生活實況,列舉了黑暗的行為:狂宴豪飲、淫亂放蕩、爭鬥嫉妒;基督徒該棄絕這些掛念肉性、滿足私欲、自我放縱的惡行,就像脫去夜晚的衣著。

  為迎接即將來臨的白晝,基督徒當穿上白日的衣服,蓄勢待發,一見光明就開始行動。白日的衣服,是藉著聖神的推動,從信徒心內湧現而出的克己、利他之愛;換句話說,也就是「穿上主耶穌基督」(14),祂以無私、犧牲的愛,救贖了普世人類。白日的衣服,是光明的武器,也就是「基督徒的全副武裝」(參閱:弗6:10-18),在黑暗的世界中,用真理作帶,穿上正義作甲,以和平的福音作鞋,並拿起信德當盾牌,戴上救恩當盔,以聖神——天主的話語作利劍,抵抗邪惡勢力,醒寤不倦地為眾聖徒祈求。

  福音和讀經二的訊息,在新的禮儀年度開始、等待基督降生的將臨期,別具深刻的意義。降生成人的基督已經來過人間,以祂的苦難和復活,為人類開啟了永生之門;我們藉由將臨期的禮儀慶祝,以等候基督降生的心情,迎接祂的再度來臨。在這盼望的時期,我們當振作精神,保持醒寤,誠心反省,確實悔改,脫去黑暗的行為,活出基督徒應有的愛心和聖德。「雅格的家族,來吧!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依2:5)

反省與行動:

  1. 我深信基督將再度來臨嗎?我期待祂的來臨嗎?
  2. 我能體認保祿所說的「黑夜已深,白日將近」的意義嗎?對於聖言的恩寵和力量,我有怎樣的體會?
  3. 在新的禮儀年度的開始,我如何自我期許?我擬定什麼計劃,革新信仰生活?

禱文:

  1. 請為天主子民祈禱。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基督將再度來臨。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徒,在禮儀年度的開始,常能保持警醒,更新生命,活出光明的見證,以迎接主耶穌的光榮來臨。
  2. 請為煉靈祈禱。煉靈月,我們特別為所有的亡者祈禱。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煉獄中的靈魂、已亡的親友,和懷著復活的希望而安息的兄弟姊妹,早日淨化完全,與諸聖和天使歡聚在天上的耶路撒冷,永遠歌頌讚美主。
  3. 請為我們的政府祈禱。政府治國應厚植國力,增進人民的福祉。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政府,跳脫意識型態,認清國家當務之急,遵守法治,制訂正確的政策,讓國家在安定中繼續發展。
  4. 請為受苦的人祈禱。上主富於仁愛寬恕,願意世人常享平安。祈求仁慈的上主眷顧所有受苦的人,尤其是各地的難民,各種大自然及公安事故的傷亡者,和飽受污染毒害的民眾。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