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實用篇 交流坊 禮儀電子報 關於我們

 

 

 

 

 

和基督一起逾越

錢玲珠(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創立人/台北總教區禮儀委員會聖藝組召集人)

  整個四旬期的淨化自己,都是為了準備迎接禮儀年的高峰: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對基督宗教來說,這救恩事件是信仰核心中之核心。歷代以來,無數的藝術家以此為主題,留下了傳世精品。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大師杜喬(Duccio,約1255–1319)被視為中世紀歐洲最負盛名且珍貴的席安納(Siena)主教座堂的祭台畫Maesta,就留下了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基督受難、死亡與復活的一組畫作,膾炙人口。

  這個主祭台畫作,是杜喬在1308年10月9日受託開始繪製,歷經32個月,於1311年6月9日完成。當時,全城百姓由聖職和城市首長領軍、樂團伴隨,歡天喜地又虔誠恭敬的捧奉著這組作品,由杜喬的工作室出發,隆重的在城中遊行,恭送至主教座堂安置,接著還有三天的慶祝活動。可見這組藝術精品受重視的程度,也成為席安納城的驕傲!

  這巨幅祭台畫是雙面繪製的蛋彩木版畫,背面的中央部分,共有26幅圖,正是耶穌的逾越奧蹟,取材自四部福音。杜喬的這些畫作,融合了東方拜占庭傳統畫風和西方哥德精神,創造出一種新形式,成為此後席安納繪畫的典範。

  就讓我們隨著禮儀年的韻律,默觀杜喬的聖藝作品,進入救恩事件中,和基督一起逾越!

  天主教會按照當年的實境,連續三天慶祝耶穌的逾越奧蹟,分別是:主的晚餐、主受難日,和復活夜(復活主日)。而這一切,都要從四旬期第六主日慶祝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城開始。

序曲:榮進耶京

  四部福音都記載了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城的故事,我們在聖枝遊行時宣讀,這是逾越節三日慶的序曲。杜喬的這幅畫,構圖繁複、描繪細膩、人物眾多、色彩繽紛、氣勢驚人,盡顯畫家功力。耶穌騎著讓門徒牽來、鋪著衣裳的驢駒,在門徒們的簇擁下,進入耶路撒冷城,這是祂將要祭獻自己的地方。耶路撒冷是聖城,各種建築物自然氣象宏偉。城牆也高大結實,防禦的孔隙歷歷可見。由城中湧出一大群男女老少,都熱情的迎接這位常顯奇蹟、名聲如雷灌耳的耶穌。有的人擠不上大道,就倚在牆頭看著,還有人從家中窗戶伸出頭來張望,更有些男孩乾脆爬上樹去。他們把衣服和樹枝鋪在地上,像鋪設了一條星光大道,歡迎耶穌進城。

  畫中植物種類繁多,細緻入微。枝幹、樹葉、各顯風姿。連地上的草,都細緻娉婷,絲絲入扣。人物很明顯的區隔成兩大群:耶穌和門徒們,是一個堅實的團體,井然有序,堅定的面向前方,耶穌還舉起手來,一路降福著群眾。城裡的民眾和他們之間有一段距離,雖然熱鬧卻紛雜。而且,今天歡呼著「賀撒納」熱情歡迎耶穌進城的這一群百姓,數日之後,是不是又要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呢?

  我們默觀此畫,不由得想:在生活中,我們天天熱誠的邀請耶穌進入我們的內心嗎?我會像當年聖城的居民一樣,以邪惡的心思和行動,傷害愛我的耶穌嗎?在今日,耶穌又化身成為弱小的哪一位呢?我會無知且是非不分的以各種形式釘死他/她嗎?

第一幕:主的晚餐

  「主的晚餐」慶典,是逾越節三日慶的第一幕。在這組祭台畫中,杜喬為「主的晚餐」,描繪了三幅圖,都是綠牆、褐色花格天花板的背景,表示事情是發生在同一個房間中。

濯足

  根據禮儀中宣報的若望福音(13:1-15),耶穌在吃晚餐時,脫下外衣,在腰間圍上毛巾,打了盆水,為門徒們洗腳,再用束腰的毛巾擦乾。由於當時的習慣是僕人為主人和客人洗腳,所以前面兩位已經洗過腳、正在穿鞋的門徒,和後面列隊等待洗腳的門徒們,都神色驚異。當輪到伯多祿時,他左腳踏在水盆裡,右腳被耶穌捧在掌心中,更是嚇壞了,期期以為師父不可以為徒兒們洗腳。從他和耶穌的姿態,看得出他們間的激烈對話。
耶穌是用實際的行動教導門徒們,祂謙卑的服務,是為潔淨他們,並因而和他們建立了一體性,要求他們以祂為榜樣,也謙卑的彼此服務、更為他人服務。

晚餐

  三部對觀福音和更早的格林多前書記錄了耶穌在餐桌上建立聖體聖血聖事的事蹟。所以,在「主的晚餐」慶典中,新約讀經選用了格林多前書中簡要的記載,(11:23-26)配合著福音宣報的濯足,圓滿的呈現了耶穌在此時吩咐「你們要照樣作,為紀念我」的兩大幅度:禮儀中的慶祝和生活中的服務。
餐桌上,13個人的神情姿態各異,畫家描繪的似乎是耶穌預言將被出賣的瞬間,(若13:21-30)所以大家互相觀望、猜疑。耶穌所愛的小若望依偎在耶穌懷中,伯多祿舉手示意,要他問問。於是耶穌伸手在桌上拿了一片餅,說:遞給誰,誰就是。

贈言

  要負賣耶穌的猶達斯離開後,耶穌坐在一張連著腳凳的木凳上,面對著圍坐在祂面前的門徒們,給予一段好長的臨別贈言,包含了很多重要的訓示,譬如:彼此相愛的新命令;揭示耶穌自己正是道路、真理、生命,唯有經過祂,才能到天父那裡去;祈禱的神效;等等。也預告了伯多祿三次背主;天父會賜下護慰者聖神;以及自己的死而復活。(若13:31-16:33)

  有趣的是,在這三幅畫中,只有在餐桌上的那幅畫中有12位門徒,其他兩幅都只有11位門徒。猜測少了的那一位,應該是猶達斯。他背叛耶穌,因此與耶穌無份,無緣讓耶穌洗腳,這是畫家對猶達斯的針砭吧。

  我們默觀畫作時,彷彿也進入晚餐廳,當耶穌為我屈膝洗腳時,我有什麼感動?我願意和耶穌一樣謙卑的為人服務,不求回報嗎?在每一次的感恩禮中,我都人在心在的領受天主聖言、基督體血,而願意聖化自己和世界嗎?我願意按照耶穌臨別贈言中的教導去生活嗎?

第二幕:耶穌受難

  「主受難日」,是逾越節三日慶的第二幕。宣報的福音是主耶穌基督受難史。杜喬非常仔細忠實的為這過程,留下18幅作品。

負賣

  因為耶穌的宣揚天國和彰顯奇蹟,吸引了很多人跟隨祂,引起震動,所以,在政治和信仰上的掌權者,密謀要除之而後快。對財物十分敏感、充滿貪欲的猶達斯因此抓住機會,要出賣耶穌,以換取銀錢。

  這幅畫面的主體,正是猶達斯會見司祭長和聖殿警官,商議出賣耶穌的事宜。這些人因為正設下詭計,要抓捕耶穌,所以個個面容都十分陰狠。他們緊緊群聚一處,正顯示了他們是一丘之貉。

  畫面的背景,是一座的涼亭,拱頂結構和放眼所及的建築物,都繪製得十分精巧到位。

祈禱

  晚餐後,耶穌率同門徒們到革責瑪尼莊園去。祂只帶了伯多祿和雅各伯、若望兩兄弟深入林中去祈禱,而要其他門徒們在原地等待。這是耶穌最孤寂的時刻,祂清楚知道即將發生的是什麼,祂的人性層面憂悶驚懼,所以血汗併流的祈求天父免去這一個苦杯。但隨即,祂的神性又抬頭了,願意按照天父的意願成就。耶穌內心的掙扎這樣劇烈,但離祂幾步之遙的三位門徒,卻無法按耶穌的要求,陪祂一起醒寤祈禱,避免陷於誘惑。

  杜喬把這些場景,全部融在一幅畫中。圖畫的左下角,是留守的門徒們東倒西歪的沈沈睡去。居中的是耶穌要三位門徒醒寤祈禱。右上方,則是耶穌孤單的跪下祈禱。背景中由左下方往右上方斜面延伸的一片土石,反映了耶穌內心的孤寂和荒涼,耶穌身後有三株樹木環繞著,顯示祂在人間被隔絕的孤單情境,只有一位來自天上的天使,給祂支持和力量。

  當耶穌深陷苦難中時,我是如同門徒們一樣,沈睡不醒,還是能醒寤祈禱,陪伴耶穌呢?我自己陷入苦難窘境時,能夠學習耶穌,不斷祈禱、依恃天父,願照祂的意願成就嗎?

被捕

  就在莊園中耶穌還和門徒們說著話時,猶達斯領著一隊兵和司祭長、法利塞人派來的差役,帶著火把、燈籠和武器來捉拿耶穌。猶達斯用先前約好的暗號口親了耶穌,其他的人就一湧而上抓捕了耶穌。

  杜喬的這幅畫,非常寫實有力。猶達斯引著重兵來圍捕耶穌,並且用本來應該是表達親密關係的口親,出賣了一無所懼、居中站立的耶穌。知道了逮捕的目標之後,就有人伸手來抓捕耶穌。在圖畫的左下角,穿著綠色衣衫的宗徒之長伯多祿氣憤不過,激動的拿出身上帶著的短劍,削下一位僕人的耳朵,耶穌立即阻止了他,並且治癒了那人的耳朵。圖畫中垂直的樹木、火把、燈籠和長矛,有一股森然之氣,襯托出兵士抓人的肅殺氣氛。

  而圖畫的最右邊,耶穌其他的門徒們沒有見過這等緊張的場面,恐懼非常,匆忙逃離現場,卻又放心不下的頻頻回首。他們身後高聳如山的岩石,正反映出他們心頭巨大的壓力。

  耶穌被負賣了!而且是用一種親密的舉動。我們曾經被負賣過嗎?當時是如何回應的?今天,我們的思言行為,有沒有負賣耶穌呢?

受審

  耶穌被捕後,就開始了祂苦難的旅程。一整夜,祂被帶到這裡、那裡,接受不公平的審判,受盡屈辱、嘲弄、霸凌,心靈和肉身都飽經各種痛苦折磨。最後,終於在十字架上毫不保留的獻出自己。杜喬也跟隨聖經的記載,繪下一幕幕場景。但因為這些畫經過移動重新陳列,如今畫幅安排的次序,也許有誤。

耶穌被解送給亞納斯與伯多祿三次背主

  耶穌被捕後,先被送到大司祭亞納斯那裡去,伯多祿關心耶穌,也跟著混進去。

  在畫中,雙手被綁住的耶穌在二樓中央接受坐在椅子上的亞納斯的審問,抓捕祂的羅馬兵仍拿著長矛看守著。在樓下的庭院中,伯多祿夾在人群中豎起腳背烤火取暖。一位女僕認出他來,伸出右手指著他質問道:「你不也是這人的一個門徒嗎?」伯多祿嚇得立即否認。

耶穌在蓋法面前

  之後,亞納斯又把綑綁的耶穌送到大司祭蓋法的府邸去。經師和長老們已經聚集在那裡。蓋法坐在一張石質的御座上,當他聽到耶穌肯定自己就是天主之子時,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要治耶穌的罪。

  而關心耶穌尾隨跟來的伯多祿,又在門外被質疑是否是耶穌的門徒,他第二次否認了。

耶穌被嘲弄

  當司祭長們和經師們決議要處死耶穌之後,羅馬兵和僕役們就嘲弄耶穌。耶穌雙眼被蒙上,一動不動的站在中央,承受別人無情又嚴酷的棍棒和言語的攻擊。

  這時,拱門外的伯多祿正急著否認他和耶穌有關係,而拱門頂邊的公雞就叫了。伯多祿想起耶穌曾經預言「今天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當時他還信誓旦旦的保證不會,誰知卻不出耶穌所料。他就難過的痛哭了起來。

耶穌被交給比拉多(法利塞人的控告)

  當司祭長、長老、經師、公議會決議之後,就把耶穌帶到總督比拉多面前,控告他。

  圖畫中,羅馬兵押解著耶穌到總督府。耶穌置死生於度外的安靜站著,羅馬兵們卻都回頭望著激烈地向比拉多控告耶穌的法利塞人。站在兩造之間的比拉多,眼睛望著激動以手勢加強控訴力道的法利塞人,右手卻指向耶穌,似乎在做雙方的調解人。

耶穌在總督比拉多面前

  羅馬總督比拉多威儀的坐在高台上,外表很像羅馬皇帝,頭上帶著桂冠,身穿華麗高貴的袍子,左手拿著象徵權威的權杖。他舉起右手,審問著耶穌。耶穌還是被羅馬兵戒護著,法利塞人則是在庭外等候。

  圖畫的背景,在在顯示出古典形式的影響:扭曲的廊柱、葉片圖紋的柱頂和飾帶等等。

耶穌在黑落德王面前

  當比拉多發現耶穌的司法管轄權屬於黑落德王之後,就把耶穌轉交了出去。黑落德王頭戴王冠,坐在一張大理石的御座上。伸出手來審判耶穌。

  黑落德王身邊的一位僕役,已經準備好了一件白袍,拿在手上,這是等一會兒耶穌被判成為罪犯之後,要給他穿上的。

比拉多二次審問耶穌

  耶穌又被送回比拉多面前,這一次,祂已經穿上罪犯的白袍。控告耶穌的法利塞人仍在庭外,以挑釁和責備的姿態,斥責耶穌。

耶穌受鞭笞
耶穌孤獨、赤裸的被綁在柱子上,兩個差役用不同形式的鞭子左右開弓的抽打著耶穌,一鞭下去,皮開肉綻,我們可以想見這酷刑的疼痛。
法利塞人在庭外心滿意足的看著,而比拉多高高站立,伸出手來,指向耶穌,威風凜凜的宣示著他的權柄。

耶穌戴茨冠

  杜喬的這一幅畫,完全是按照聖經描繪的:「兵士把耶穌帶到庭院裏面,即總督府內,把全隊叫齊,給耶穌穿上紫紅袍,編了一個茨冠給祂戴上,開始向祂致敬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然後用一根蘆葦敲祂的頭,向祂吐唾沫,屈膝朝拜祂。」(谷15:16-19)

比拉多洗手

  比拉多心知肚明耶穌是無辜的,但是卻無法抵擋無知群眾的壓力,不敢伸張正義,而決定處死耶穌。他又怕擔負這個責任,所以當著百姓的面前洗手,表示自己對這義人的血是無罪的。只見圖畫中僕人拿著水罐倒水給比拉多洗手。但是,對於這個判決,比拉多真的無罪嗎?我們是否也常找許多藉口,逃避自己的罪惡呢?

去哥耳哥達的路上

  塵埃落定,耶穌被一大群人,包括士兵們、哀痛的婦女們,和其他的人,簇擁著走向刑場哥耳哥達。因為耶穌不堪重負而跌倒,於是羅馬兵找來正好路過的西滿,強迫他幫忙背要釘死耶穌的十字架。聖母穿著藍色的斗蓬,跟在耶穌後面。耶穌回過頭,越過人群,凝望著聖母,可以想見這時母子心中深沈的不捨和哀痛!

被釘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祂苦難的高峰。在這幅圖中,杜喬構圖和寫實的高明技巧,展露無遺,也創造出高度的情感張力。

  正如聖經記載,畫面中有三座十字架,耶穌的最巨大貪且顯眼,居中聳立在哥耳哥達荒涼的山丘上。纖弱的耶穌痛苦的高懸著,已經沒有力氣,塌陷重垂在十字架的橫木上,血水由五傷中噴飛而出,以致十字架下流著一灘鮮紅的血。

  十字架下,有兩群人分立左右。圖畫的左邊,悔改的右盜的十字架下,站立著頭上有光圈的聖母、門徒若望,和一大群跟隨基督的人。他們大都神色哀戚,不安、不平的昂首凝視著受苦的耶穌。聖母眼見無辜純淨的愛子竟要承受這般的痛苦,站立不住,倒在身後的婦女身上,而在她面前,滿臉悲傷的小若望,立即伸出雙手扶持著聖母。

  而在不知悔改的左盜的十字架下,也站立著一群人,有司祭長、經師、長老們、羅馬兵,和圍觀的人。他們兇惡的眼神,喧囂、譏諷、吵鬧的姿態,和對面的那一群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在耶穌十字架的上方,有13位天使陪伴著耶穌。她們有的摀著眼睛、有的掩著耳朵、有的頻頻拭淚,有的想要飛離,對這樣的慘痛,真是不忍卒視、卒聽,讓人難忍啊!

  這真是人間至悲慘的事件。但是,卻又有一個伏筆。這幅畫,襯著一片空曠廣闊的金色背景,在聖像畫的傳統中,這代表著天國的光榮。耶穌為了救贖而不惜自我祭獻的愛情和忠誠的遵行天父的旨意,讓祂可以享有復活的光榮,進入永恆的天鄉。

  耶穌為了愛,背負了沈重的十字架,無辜的受盡折磨。人間一切違反愛德的言語行動,都是一根根把耶穌不斷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我們怎能不謹言慎行,避免讓自己的自私和愚昧,再度傷害耶穌?甚且,我們願意和耶穌一樣,為了愛,心甘情願的擔負起眾生的苦渴嗎?

卸屍

  比起耶穌高懸十字架上那一幅圖的構圖繁複和人群紛雜,這一幅圖清簡安靜得多。只有少數親近的人留下來卸下聖屍,在這樣的私人、親密的氣氛中,更顯深沈的哀痛,而更觸動觀畫者的心靈。

  圖畫中毫無生氣的耶穌仍是核心,每個人都圍繞著祂,焦點都在祂身上。尼苛德摩跪在耶穌腳前,為祂用鉗子拔除腳上的釘子。阿黎瑪特雅的若瑟是一位顯貴的議員,暗中成為耶穌的門徒,他得到比拉多的許可,領回耶穌的遺體。他爬到梯子上,左手掛在十字架上,右手和站在十字架下的若望一起抱住耶穌的聖屍,小心翼翼的卸下耶穌的聖屍。聖母迎上前,臉貼臉的雙手抱住她心愛又心疼的兒子。耶穌面容蒼白毫無血色,還有暗綠色的陰影。祂的雙手無力的下垂,越過聖母的雙肩,和聖母的手臂交叉,彷彿想要擁抱祂這在世的母親。而聖母身後的一位婦女就正好捧著耶穌的右手臂,用臉頰依偎著。其他圍繞著的婦女,也都一臉哀痛。

  看著這幅畫,我們能不心痛嗎?一個聖潔無暇的人,因為我們的罪和對我們的愛,為我們死了,十字架下還留著祂為愛捨生的鮮血。我們能夠如何還報這無邊的深情大愛呢?

安葬

  幾乎是卸下聖屍的原班人馬,安葬了耶穌。他們全都俯身朝向耶穌。若望和尼苛德摩扶著耶穌的頭和腳,讓阿黎瑪特雅的若瑟調整耶穌身下的墊布。聖母慈愛的輕撫著她心愛的兒子的下巴,親吻祂。瑪利亞瑪達肋納絕望地向天高舉著雙臂。背景是光禿的岩石,正反映出他們心境的荒涼。

第三幕:耶穌復活

  「主的復活」,是逾越節三日慶的第三幕。杜喬為此主題有4幅作品。

空墳

  在受盡痛苦、羞辱、折磨和十字架的酷刑之後,耶穌復活了!四部福音中都記載了不少耶穌復活後的歡樂故事。復活夜在甲乙丙三年中分別宣報的對觀福音中耶穌復活的故事,也是大同小異。按照畫中所繪,這幅圖應該是根據馬爾谷福音的描述(16:1-8)。

  因為耶穌是在週五死亡,當時只能草草料理後事,週六是安息日,一切停擺。所以,當安息日一過,幾位婦女就迫不及待的捧著盛裝香料油膏等物品的罐子,要來傅抹耶穌的遺體。卻看到一位身穿純白衣衫的青年,其實是天使,坐在貌似羅馬形式的石棺之上,棺蓋打開,棺木已經空了。三位婦人面色驚恐的往後退縮,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天使告訴她們,耶穌已經復活了!

  墳墓不會在城中,所以杜喬以荒蕪光禿的丘陵為背景,連一棵樹、一株草都沒有,一片死寂。天使背後的陵地最高,層層疊疊像座小山,明暗有致。三位婦女背後的山丘,則是低矮平坦許多。這山勢的區別,加上婦女們和天使之間明顯的距離,清楚看出天人之間的份際。

  耶穌復活了!這對受苦的人們是多大的鼓舞啊!身處逆境中時,可以因而充滿希望,耶穌不是逾越了嗎?那麼,跟隨祂的我們,必將如是。背負十字架之後,總有光榮復活等待著,永不落空!

耶穌下降陰府

  耶穌復活後,高舉著十字架,上面飛揚著祂戰勝死亡的旌旗。祂下降陰府,踏碎了地獄的門扉,救出在陰暗的地府等待救援的先人們。基督伸手拉出鬚髮盡白的原祖父母亞當和緊跟在後的厄娃。他們身後還有達味、撒羅滿等君王和先知們,他們每一位都以期盼的眼神望著來拯救他們的復活之主。

  耶穌雙腳踩踏在惡魔身上,象徵祂的勝利。惡魔面目猙獰,身體憤恨的扭曲掙扎著。

  耶穌戰勝了死亡,我們可以歡喜的和耶穌基督一起進入永生,這是多麼大的福份啊!讓我們即使處在極端的困境中,也對生命充滿希望!

別拉住我不放

  這一幅畫,是耶穌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的故事(若20:11-18)。瑪利亞瑪達肋納在安息日過後的一大清早,就立即到耶穌的墳墓去探望,卻發現墳墓空了,耶穌不見了!她著急的痛哭,四處尋找。看見了耶穌,卻沒有認出來,以為是園丁。耶穌呼喚了她的名字,她這才發現眼前的這一位正是復活了的主耶穌,立即喊了聲:「師傅!」這讓我們想起耶穌曾經說祂是善牧,祂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羊也認得祂的聲音。(若10:3-4)多麼動人啊!

  這時,耶穌對瑪達肋納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去……。」意思是現在還沒有到在天堂歡聚的時刻,要去完成耶穌交代給她的使命。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我見了主。」

  圖畫中,耶穌站立在往上攀升的岩石和兩棵樹中間,象徵祂是生命樹,並且堅如磐石。復活之後的耶穌,服飾上常有的金色發光的縐摺,表示祂的神聖性。

  我們在人間也還有尚未完成的使命,要時時努力,全心奔赴,讓人人都能看見主、相信主。

耶穌顯現給兩門徒

  耶穌顯現給逃往厄瑪烏兩位門徒的精彩故事(路24:13-35),眾所周知。這兩位門徒因為遇見了復活的基督,生命幡然改變了!而這個故事,也被後世比喻成感恩聖事。

  圖畫中,描繪的場景應該是垂暮時分,門徒們要住下了,所以在有整齊房舍的村莊門口,兩位門徒回身,以期待的眼神和手勢邀請耶穌和他們一同住下。畢竟,這位同行者一路上為他們講解經上的故事,讓他們心頭火熱啊!也寬慰了他們逃離耶路撒冷城肅殺之氣的愁苦和恐懼。

  耶穌的裝束,是杜喬的匠心獨運。因為聖經上說「耶穌藉了另一個形狀顯現給他們」,(谷16:12)杜喬就把復活的耶穌描繪成中世紀朝聖者的模樣。耶穌穿著由動物毛皮製成的衣服,雙肩上掛著一頂遮陽擋雨的寬邊帽, 而身上背著的小包包,上面有扇形貝殼的裝飾。

  這個故事的尾聲,是當耶穌和他們一起吃飯,擘餅之時,他們認出了耶穌,連飯都不吃了,遂即動身,回到早晨迫不及待要逃離的耶路撒冷城,去報告他們遇見了復活的主基督的好消息!

  看!和復活的主基督相遇,能完全改變一個人,從沮喪絕望到充滿希望、拼勁十足。我們能在生活中意識到復活的主基督時時與我們同在,而能積極樂觀的面對一切嗎?

耶穌復活的故事

  杜喬除了在席安納(Siena)主教座堂的祭台畫Maesta背後中央部分26幅畫中繪出了四幅耶穌復活後的情景,在上方三角楣的部分,還有八幅耶穌復活後的事蹟,可惜位居中央最高處的「耶穌升天」和「在光榮中」的兩幅遺失了,只能默觀其他六幅畫作。

耶穌在上鎖的門後顯現給宗徒們

  耶穌在十字架上祭獻了生命之後,羅馬兵在耶路撒冷城中到處追捕耶穌的黨羽,風聲鶴唳。宗徒們為了保命,都躲在屋子裡不敢出門。而這木質大門,除了層層加拴鎖住,還用一條橫樑抵住,加強安全性。復活的基督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超越重重障礙,從容的顯現在門徒們面前,祝願他們平安!

  復活的主基督恰恰居中站在這拱形大門的背後。有別於東方聖像畫總是以純白色表達復活的基督,杜喬則是用代表犧牲鮮血與生命的紅色長袍,外加象徵神性的藍色外氅作為復活的主基督的服飾。並且在這紅袍和藍氅上,還綴飾著金色的縐摺線條,代表天國的光榮。而耶穌的雙腳上,釘痕宛然。

  門徒們分列兩邊,都驚呆了,不敢置信的定睛望著復活的主!在此之前,雖然陸續有人回報遇見過復活的師傅,但此刻親眼所見,還是十分震撼啊!
主基督已經復活了!我能看見嗎?能與祂相遇嗎?

多默探耶穌的肋旁(若20:24-29)

  因為一週的第一天晚上耶穌顯現給宗徒時,多默不在,所以不相信宗徒們說的話。於是,八天後耶穌在同樣的地方再次顯現。除了祝願大家平安,也高舉右手,撩開衣服,要多默伸手來探探祂肋旁的釘孔。耶穌雙手雙腳上的釘孔,更是清晰可見。復活的主和多默相對凝望著,耶穌告誡多默要做個有信德的人,多默也立即呼喚:「我主!我天主!」其他宗徒們也都為這一幕在現場作了見證。

耶穌在湖邊顯現(若21:1-14)

  當時伯多祿、若望等七位門徒在提庇黎雅海(湖)邊捕魚,一整夜都沒有收穫,天亮時,復活的主基督又顯現了,雙手釘痕明顯。祂站在岸上告訴他們向船的右邊撒網,結果竟捕上了153條大魚。魚網沈重得要三個人一起拉,其中兩位還費力的彎了腰,雖然魚獲豐富,網卻沒有破。這等奇蹟,讓若望立即認出了「是主」,熱血的伯多祿毫不猶疑的跳進水裡,游向基督。所以,在畫中,伯多祿不在船上,而在水中。其他四位門徒也驚異的望向復活的主。為他們來說,這真是個神奇的經驗!

耶穌在山上顯現(往訓萬民)(瑪28:16-20)

  耶穌召喚11位門徒到加里肋亞的一座山上去,派遣他們到普世去廣揚福音。耶穌舉起雙手以教導之姿委派告誡著他們。門徒們站立在耶穌面前,安靜的聆聽著。有兩位手中還拿著書,應該是要承擔福傳者的使命吧!

耶穌顯現給宗徒們(路24:36-49)

  當門徒們都望向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復活的主基督的時候,驚訝的睜大雙眼,不敢相信。於是耶穌和他們同桌共食,證明自己能吃能喝,是真的復活了!當耶穌問有什麼吃的沒有時,他們遞給耶穌一片烤魚,(路24:42)所以在畫中,餐桌上的盤中,有兩條烤魚。其實,畫中的桌面上,有五餅二魚,不知畫家是否在暗示著增餅奇蹟,讓人聯想起感恩禮的豐富性。

聖神降臨(宗2:1-13)

  復活期的最後一天,耶穌復活後的50天,聖神降臨,教會誕生!這麼一個重要的日子,聖母怎麼會缺席呢?所以,在這個聖神降臨的奇蹟中,杜喬讓聖母坐在居中的位置,身邊環繞著宗徒們,鮮紅的火舌降在他們的頭上。聖母穿著的紅色長袍和藍色外衫,都裝飾著金色條紋,強調她是教會之母的重要性。有一位宗徒手上拿著書冊,還有兩位手上拿著捲軸,都表示他們所代表的教會,肩負著努力傳揚福音的使命。

遇見復活的主基督

  耶穌的死而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感謝杜喬留下了這樣精彩的聖藝傑作,幫助我們走進畫中,和基督一起再次經歷的祂的逾越奧蹟。

  耶穌深深的愛著我們,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救贖我們,讓我們可以分享祂的生命和永福。我們是否和當年的門徒們一樣,和基督一起經歷了一切之後,
能意識到復活的救主也以不同的形貌,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呢?門徒們因為和復活的主基督相遇,而改變了生命,那麼,我們呢?

  祈願這一趟美麗奇妙的旅程,不僅改變我們,也能將這份感動,分享給更多還不認識基督的朋友。

(縮節版刊載於《天主教周報》734期,12-13版,(2023.04.02);
和736期12-13版,(2023.04.16)。

相關畫作的影片介紹,請觀賞台中教區媒體組製作的影音節目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