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實用篇 交流坊 禮儀電子報 關於我們

 

 

 

 

 
默觀聖藝 淨化生命 善度四旬期

錢玲珠(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創立人/台北總教區禮儀委員會聖藝組召集人)

  為了聖化天主子民的生活,慈母教會特別制訂了「禮儀年」,讓信友們可以「在一年的週期內,經歷基督的全部奧蹟:從降孕、誕生,直到升天,聖神降臨,以至期待光榮的希望,及主的再來。」(參閱:《禮儀憲章》102號)
       
 禮儀年

  禮儀年有兩個基準點:聖誕節和復活節。前者每年在12月25日慶祝;後者則是春分後第一個月圓5之後的主日。以此兩大慶節為基礎,禮儀年包括兩大週期:慶祝耶穌降生奧蹟的聖誕週期,和慶祝耶穌逾越奧蹟的復活週期。此外,則是常年期。與救恩史相關的慶節,以及聖母、聖人慶節,分佈在全年之中。教會成員就在禮儀年的韻律中,重活以聖三為中心的神聖奧蹟。

逾越週期

  禮儀年的高峰是慶祝耶穌犧牲的受難、救贖的死亡和光榮的復活。為了可以真情實意的慶祝這逾越節三日慶,在此之前,加上了40天左右的四旬期,以淨化反省來準備;並在之後,安排了50天的復活期,讓普世同歡基督的復活,並傳揚這喜訊。

四旬期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禮儀更新後的四旬期,是由聖灰禮儀開始,直到「主的晚餐」慶典之前為止,約40天,包括6個主日。

  四旬期起源於第一世紀末,願意跟隨基督的慕道者將在當時唯一的慶節復活夜接受洗禮,因此,在洗禮前一、二天,施洗和受洗的人都要守齋,也鼓勵信友團體中其他的人一起守齋,為候洗者祈禱。後來這準備洗禮的齋期,慢慢發展成一週、四週、40天。

  四旬期的核心精神,是為復活節作雙重準備:一開始是整個教會陪伴候洗者做洗禮前最後階段的準備;後來教會日益茁壯,已接受過洗禮的基督徒,也在這段齋期中,再一次悔改皈依,紀念自己的洗禮。加深祈禱,以淨化自己,不斷向天父皈依;還要克己行善,效法基督自我捨棄、自我交付的精神,敏感於別人的需要,並慷慨的答覆,努力愛人。

  在禮儀年的循環中,今年正值甲年,主日福音都是特別為準備洗禮而安排。就讓我們陪伴候洗者,一起透過美麗的聖藝作品,來深入省思聖洗的意義,也紀念自己的洗禮,不斷聖化生命。

耶穌三退魔誘

  四旬期第一主日,宣報的福音是「耶穌三退魔誘」(瑪4:1-11)。人生在世,處處皆是誘惑。耶穌是如何面對誘惑的呢?

  耶穌在約旦河受洗之後、公開生活之前,先被聖神引到曠野40天,禁食40晝夜,在極度飢餓又疲勞的情況下,接受試探。魔鬼的試探有三個層次:物力(經濟/物質/餅)、神力(宗教/異恩奇蹟)和權力(政治/地位/威權)。

  得以溫飽的物質生活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曾幾何時,雖然路有凍死骨,但朱門酒肉臭的醜態也比比皆是。當人有貪欲,永不滿足,巧取豪奪,就造成了貧富不均,甚至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失衡狀態。人與人之間是如此,國與國之間亦復如是。尤有甚者,我們為了自己的生活舒適、奢華享受,不惜掠奪以後世代的自然資源。所以,耶穌在面對「餅」的誘惑時,把短暫的物質層面轉為恆久的精神層面:「人不僅是靠著餅生活,更要靠天主口中說出的每句話。」

  宗教信仰是人的依託,但是當信心不足時,我們常會忍不住要試探上主,會抱怨、要求奇蹟或徵兆。就像梅瑟帶領以色列百姓出離埃及時一樣,百姓方才經歷「過紅海」的奇蹟,卻在曠野中懷疑上主是否在他們中間,而向梅瑟要求水喝,氣得梅瑟質問他們:「為什麼要試探上主?」上主的照應還不周全嗎?天降瑪納、擊石出水、以銅蛇救助被蛇咬傷的人……。但也不能濫用上主的恩典,如果為非作歹、背離福音精神,怎能請求上主顯奇蹟來逃脫法律制裁呢?所以,耶穌拒絕魔鬼、也提醒我們:「你不可試探你的天主上主。」

  名利與權勢,常是俗世追逐的目標。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鎮江金山禪寺山頭上欣賞長江的風光,詢問作陪的住持法磬禪師:「長江每天有多少船隻往來?」禪師回說:「只有兩艘船。一艘船為名,一艘船為利!」的確,如今世局和政局的紛亂,不皆是如此嗎?政治人物,原是為福國利民,但今天卻是爭奪權勢,以及隨之而來的名聲和滔天利益。至於百姓安居樂業的卑微願望,竟成為這些骯髒污穢的行徑的犧牲品。所以耶穌戳破這些虛假如浮雲的榮華權勢,直指人心的嚴詞拒絕:「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單單事奉祂。」

  這段福音發人深省,我們要自問:今天我面對的誘惑是什麼?只能隨波逐流,缺乏分辨大是大非、堅持真理正道的膽識?無法對感情、家庭和工作忠貞?沈迷於3C產品不能自拔?爭強好勝,永遠不能成為輸家?物質慾望如永遠填不滿的谿壑?耶穌三退魔誘的榜樣,提醒我們面對暫世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誘惑,要能舉目凝望耶穌,像祂一樣的堅定拒絕。

聖藝作品默觀

  耶穌三退魔誘雖不是最引人注目的聖經故事,但也不乏容我們細思冥想的多元聖藝作品。

  一塊耶穌以東方坐禪形式退居曠野祈禱的印染布幅,色彩清淡卻十分吸睛。耶穌挺直端坐,昂首垂目,流溢著靜謐的氣息。的確,唯有深刻祈禱,時時與天父同在,才能陶養出豐厚的靈性底氣,讓心靈澄澈如鏡,拒絕一切誘惑。

  這一幅,是古代晚期到中世紀的作品,以連接畫的方式,十分清楚的描繪出三個誘惑的內容。耶穌都是嚴肅的教導姿態,魔鬼的樣貌卻是變化多端。

  與此類同卻更精緻的是這幅14世紀希臘的東方聖像畫。背景的山峰和樹木,表示故事發生在曠野。畫的左側,是魔鬼指著地上的石頭要耶穌變成餅,來滿足物質上的慾望。中間是耶穌站在莊嚴的聖殿上,站在極低處的魔鬼和石階,都暗示著聖殿有相當的高度,跳下來會有危險。右側耶穌的腳下是三位國王,分別拿著權杖,他們面前的桌上,放著代表權勢的王冠和財富的金銀。聖像畫中的顏色,都具有象徵意義,耶穌穿著象徵祂為了救贖人類而流血捨命的紫紅色長袍;右臂上有象徵祂死而復活後進入天國光榮的金色肩帶;象徵復活的白色外氅是比較少見的耶穌服飾,在這裡的運用,是要和四旬期第二主日宣報的「耶穌彰顯聖容」的福音連起來看,意義就會更加明顯。

  這幅畫作,是保存在哥本哈根的一本13世紀上半葉的聖詠集中的作品。長著角的魔鬼兇惡的指著地上的石頭,威脅著耶穌:「祢若是天主子,就命令這些石頭變成餅吧!」已經餓了40天的耶穌,卻溫柔又堅定的搖手拒絕了。

  這一幅是1895年法國藝術家James Tissot的作品。巨大又怪異、長著綿羊的彎角、一雙巨大的翅膀、面孔又幾近骷髏的魔鬼,把比他小很多的耶穌,懸空高舉在當代聖殿形貌的建築物的頂端,似乎隨時就要鬆手,讓耶穌掉下去。畫面的建築物雖然莊嚴寫實,但整個畫風卻十分虛幻,唯一具體有力又突出的,只有耶穌,給人安穩的力量。的確,耶穌正是支撐我們生命的核心啊!

  這一幅畫,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杜喬(Duccio Di Buoninsegna)在1310年的蛋彩版畫作品。魔鬼把天下萬國的權勢和榮華富貴指給耶穌看,只要耶穌屈膝稱臣,這一切都將屬於祂。耶穌卻嚴詞揭示真正的宇宙之主是誰。耶穌身後的兩位天使,隨即上前服事耶穌。

  在這幾幅藝術品中,魔鬼幾乎和天使一樣,都有翅膀。有人稱魔鬼是背叛造物主的墮落天使,是人類的誘惑者。但凡心中的邪惡勢力超過了善良的力量,譬如嫉妒、驕傲等,天使就會變成惡神,善、惡,只存乎人之一心,怎麼能夠不警惕呢?四旬期,正是讓我們深度自省的時期,讓我們都能提高對內心陰暗面的警覺性,並且消除它們。

  原則上,教會在這一天舉行甄選禮,願意接受洗禮、皈依並跟隨耶穌的慕道者,會向教會提出申請,成為候洗者。讓我們陪伴候洗者一起,深深自省,以堅定的心志,消除一切生命中的誘惑。

耶穌彰顯聖容

  四旬期第二主日,宣報的福音是「耶穌彰顯聖容」(瑪 17:1-9)。四旬期甲年的福音是專為候洗者安排的,深具內在靈修旅程的邏輯性。第一週,是耶穌三退魔誘,第二週,是耶穌親率三位徒兒上山,在他們面前彰顯聖容,預示了祂復活的光榮。這兩週連續宣報的福音告訴我們,若是我們跟隨基督,看清且摒棄、抵擋世間的一切誘惑,將來就能和基督一樣復活,進入永生,享有天國的光榮。

  今年教宗的四旬期文告,就是以耶穌彰顯聖容為主題。教宗提醒我們每年的四旬期,都是上主帶我們與祂去一個退省避靜的地方。我們獲邀和耶穌的門徒伯多祿、雅格、若望,一起陪伴耶穌登上「一座高山」,體驗一種靈修上特別刻苦的經驗。我們和耶穌一起登上巔峰、這趟旅程的終點。在這兒,耶穌改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17:2)。我們和三位門徒得到親眼目睹上主榮耀的恩寵,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充滿神性之美。

  這時,舊約中的兩位人物出現了:象徵法律的梅瑟,和象徵先知的厄里亞。耶穌是歷久彌新、亙古常新的,祂的「新」,是滿全舊約和天主所作的許諾:基督的「新」(newness),和天主與祂子民的歷史密不可分,並且透顯了更深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扎根於教會傳統,並敏銳的察覺時代訊號,不斷與時俱進的更新。

  教宗勉勵我們:更新、轉變,要以預示了逾越奧蹟的耶穌顯容為標竿。教宗鼓勵我們聽從耶穌,正如從雲端傳出來的聲音:「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祂!」透過參與教會的禮儀、誦讀當天的讀經;以及透過別人,尤其是有需要的人的面容和遭遇,聆聽耶穌。我們也要互相聆聽,這樣,更能幫助我們聆聽基督。

  三位門徒面對這場景都震驚不已,害怕的俯伏在地,耶穌卻安慰他們:不要怕!教宗也因此鼓勵我們:不要害怕面對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但在這之前,祂要先經過苦難、背起沈重的十字架;我們若「只追隨耶穌」,就必須和祂一樣,愛人、犧牲,方能進入復活的榮光中。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來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就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

  教宗最後祝福我們,「在今年的四旬期,願聖神激勵並支持我們與耶穌一起上山,好使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神聖的光輝,而能堅定信仰,在與耶穌──上主子民的光榮和萬民的真光──同行的道路上,堅毅不撓。」

  三位門徒是這個高峰時刻的見證人,我們整個人生的信仰,正是要與人分享的經驗。於是,在下山之後,以淨化的容顏和行動,一起慶祝並宣揚耶穌復活的大喜訊!

聖藝作品默觀

  這是在聖地耶穌真正彰顯聖容的大伯爾山聖堂正前方的馬賽克鑲嵌畫。因為這個救恩事件中,「光」是非常重要的象徵焦點,因此,據說在設計聖堂時,特別計算光線,讓8月6日耶穌顯容瞻禮時,陽光可以透過正門上方的彩玻小圓窗,照射在這幅鑲嵌畫的耶穌身上,讓耶穌顯容的光景,活生生的再現。畫像中,耶穌身著象徵復活的白色衣衫在中央浮懸著。祂的左後方是梅瑟,捧舉著在西奈山領受的十誡;右後方則是伸展雙手祈禱的厄里亞,他藉著忠誠的祈禱,成就了不少奇蹟。他們三位的腳下,都漂浮著燦爛的雲彩。而在他們的上方,是少見的色彩斑斕、莊嚴繁複的曼朵拉,象徵天國,上主就是從那兒傳下聲音。驚訝不置的三位門徒分列兩旁,腳下的岩石和樹木,顯示他們在山上。整幅畫的背景是一片金光,象徵著天國。的確,耶穌彰顯聖容,正是在預曉他在逾越之後,在天國將享有的復活光榮。

  這一幅,是15世紀初法國西北部Rennes使用的日課經書的畫作。耶穌居中站立在山頂,頭上有象徵聖神的鴿子與祂同在。左側頭上有角的梅瑟和右側的厄里亞,都在羽毛狀的雲彩中,合掌朝拜耶穌。三位門徒跪在耶穌腳前,正中拿鑰匙的是大宗徒伯多祿,雅格和若望兄弟倆分居兩側。

  這一幅,是藝術家主保道明會士Angelico在15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初期的作品,畫面清淡素雅。畫中,耶穌以最大的身幅,居中而立,背後是雲彩圍成、象徵天國的曼朵拉,耶穌伸展的雙臂和身體,形成一個十字架,而身穿的白袍,象徵祂的復活,蘊含在其中的「逾越奧蹟」之深意,不言而喻。耶穌左右兩側的頭像,是梅瑟和厄里亞,下面有幾筆雲彩。在頭像下方,聖母和會祖聖道明隨侍兩側,這是Angelico畫作的特色。三位門徒驚訝又尊崇的跪倒在地。這一場奇景,足夠他們默思許久了。

  這一幅,是號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在1516年的知名作品。穿著白袍的耶穌居中,和左邊捧著十誡的梅瑟以及右邊的厄里亞,都飄浮在空中,他們身後是一片瀰漫的雲彩。三位門徒已經姿態各異的嚇倒在象徵山上的一片岩石上。背景中向右方傾斜的樹枝,顯示風勢不小,這雷霆萬鈞之勢,的確符合這個令人震驚的救恩事件。超出聖經描述之外的,是畫中還有兩個人也在山上,而山下,更有一大群男女老少神色驚異的議論紛紛。或者畫家要表示這個預顯天國光榮復活的事件,其實也是關乎天下萬民的吧!

  這一幅,是義大利巴洛克早期的藝術家Ludovico(或 Lodovico)Carracci在1594年的作品。畫中六個人物的神情姿態都栩栩如生,彷彿在對話。耶穌是這幅畫的核心,祂一手指天,彷彿在說些什麼,其他五個人都專注的凝視、聆聽著祂。我們也可以走進畫中,參與他們。我們會和他們說些什麼呢?我們的震驚和感動又會是什麼呢?

  這一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之名畫家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的作品。相較於其他耶穌顯容的畫作,是比較平鋪直敘的寫實作品。耶穌和兩位來自天上的先知站在山上的更高處,正商討著可能是有關祂將復活的大事, 而三位徒兒驚倒在地。

  東方聖像畫,也有不少以此為主題的作品。

結語

  每一年,我們隨著禮儀年的韻律,再一次經驗基督的救恩,再一次深深進入聖三的奧蹟,再一次和整個教會一起慶祝。這是一條不斷划向信仰深處、也不斷昇揚的螺旋形軌道。便在年復一年,與基督同行的步履中,我們不斷走向天國!且讓我們追隨基督,回歸內在的初心,努力摒除生活中的一切誘惑,將來,也必能享有天國永恆的光榮與福樂!

    縮節版同步刊載於《天主教周報》 730期,12-13版,(2023.03.05)

台中教區媒體福傳委員會媒體組製作的影音節目,將三月介紹本文中的聖藝作品,歡迎觀賞)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