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禮儀人》電子報 |
|||||||||
簡述猶太秋季節期與公教會禮儀年度的聯繫正如七燈臺(Menorah)燃點的燭焰有七道,昔日上主同以民訂立節期,總數也是七個。在希伯來聖經(Tanakh,即舊約聖經)中,《肋未記》第廿三章,聖經作者完整陳述上主訓示梅瑟的七個節期,其中屬於春季的有逾越節(Pesach)、無酵節(Chag HaMatzot)、初熟節(Reishit Katzir),屬於夏季的是五旬節(或稱七七節,Shavuot),屬於秋季的是吹角節(Yom Teruah)、贖罪日(Yom Kippur)、帳棚節(Sukkot)。在基督信仰內,我們都很熟悉主耶穌的逾越奧蹟同猶太春季節期之間是如何緊密地聯繫,聖神於五旬節降臨又是對應當年梅瑟於西乃山上領受上主頒佈律法,那麼,基督徒慶祝奧蹟中的哪個部份對應上的是猶太秋季節期?公教會禮儀年度的兩大支柱分別是基督的降生成人以及光榮逾越,後者對應上了猶太春季節期,那莫非前者對應上的是基督的道成肉身? 相對於那以逾越節居首的猶太春季節期,秋季節期為天主教徒來說是較為陌生。認識秋季節期,首先我們可以先從贖罪日開始。猶太傳統上相信,贖罪節這日子正是梅瑟第二次領受約版下山之日。在《肋未記》第十六章,聖經作者也為我們詳述贖罪節的禮儀,而其中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兩隻公山羊在抽籤後,一隻獻於上主作贖罪祭,而另一隻則為替罪羊;當大司祭活著走出至聖所之後,將雙手按在替罪羊頭上,明認以民所犯一切的罪惡、過犯、罪過之後,放入曠野中,歸於「阿匝則耳」。在第二聖殿時期又實行一個綁紅線的儀節:當決定好哪一隻公山羊要放入曠野之後,大司祭將紅線擺在這替罪羊的角上,又將這線拾取一段,繫在聖殿東門的門把上;相傳,當替罪羊死去時,聖殿東門門把上的紅線將變白;相傳,聖殿毀滅前四十年,紅線已不再變白(註1)。在西元70年聖殿毀滅之後,會堂和家庭轉變成為另種新的聖所,辣比們編纂了節期禱告書,規範懺悔禱文,並擴展悔改的框架,將贖罪日與猶太新年(以民充軍歸來後,吹角節又被訂為猶太民曆的新年)結合起來,這便是為期十天的「可畏十日」(Yamim Noraim)。(註2)西元1948年之後,彌賽亞信徒(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的猶太人)慢慢出現,幾十年下來,一些基督新教的信友也開始以基督信仰的眼光操練「可畏十日」、「贖罪日」,以及秋季節期每一個重要環節;贖罪日方面,這在聖經真理上的基礎必與主耶穌是為除免世罪的羔羊有關。 論及吹角節,按照肋廿三24-25所載,上主吩咐要安息,要有吹號角的聖會,任何工作都不可做,要給上主奉獻火祭。顯然,吹號角是這節日的一大特徵。號角(shofar)在以民的生活中,是樂器、兵器,也是屬靈的武器,可用於召集民眾,可用於戰場上報信,也用於屬靈上的甦醒。如上一段所述,吹角節甦醒了以民的心,從而展開可畏十日,妥善預備贖罪日的懺悔。吹角節的吹號角還有其指定吹法及慣例,今限於篇幅暫且不展開這子題;而無論其吹法如何變化,終究是與誠心悔罪有關。而吹角節也並不只是為預備贖罪日而已,我們也要留心它所預表的究竟是什麼——吹角節預表雅威上主最終的拯救,而上主的受傅者就是要被差遣來完成一切。(註3)為依然期待默西亞的以民來說,他們依舊相信雅威上主的救恩最終要臨到以色列家,正如每次吹號角時所宣告的一樣;而為已經相信耶穌是默西亞的人們,吹角節乃預表著祂末後第二次的來臨。(註4) 按《肋未記》廿三章所載,猶太聖曆的七月初十是贖罪日,而七月十五,上主吩咐以民說,在收了那地方的出產,應七天舉行上主的節期,第一天和第八天應完全休息。第一天應拿着樹木結的美果、棕櫚樹枝、葉密的大樹枝和溪邊的柳條;如此七天之久,應在上主前喜樂。這七天之久應住在帳棚內,好叫後代都知道,當雅威上主領以民出離埃及時,曾使他們住在帳棚內。照經文上來看,帳棚節具有秋收感恩,以及追憶出埃及時曾有段時期居住在帳棚之救恩史的意義;可我們也必須體悟,是上主賜福,降下時雨,在秋季才能夠慶祝豐收,也是同一位上主始終與以民同在,當以民住在帳棚裡時,祂透過會幕臨在於祂的子民中間。經文中提及的四種植物,在猶太典籍、民間習俗以及猶太文學中,也發展出了儀節,以及相關的象徵上的闡釋。(註5)除了前述我們略提的慶祝內容,帳棚節也是要向上主獻祭的。《戶籍紀》廿九12-29中敘述了獻祭公牛犢數量:第一日是十三頭,往後逐日遞減一頭,直到第七日是獻上七頭,而整個帳棚節總計獻上七十頭,這數目正好是《創世紀》第十章所載列國的數目;這麼說來,雅威不僅是以民的上主,也是列國的上主。(註6)在關於列國方面,我們也要留意這經文:《匝加利亞先知書》第十四章講述那屬於上主的一日到來時的種種狀況,在16節這麼寫著:「凡曾來進攻耶路撒冷的民族中尚存的人民,必將年年上來朝拜君王,萬軍的上主,舉行帳棚節。」(註7) 筆者執意在《禮儀人》電子報撰寫並發表這種文章,不外乎就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加深對於奧蹟的愛與認識,甚至朝向這理想推進:接近初期基督徒對於信仰的奧蹟以及聖經的理解和領悟水平。主耶穌自身也現身在帳棚節,這記載於《若望福音》第七章37-38節:「在慶節末日最隆重的那一天,耶穌站着大聲喊說:『誰若渴,到我這裏來喝罷!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關於這場景,我們得先明白,耶穌時代的帳棚節慶期每日早上都有「奠水禮」(ketzad ha-mayim)。(註8)再深一層來說,只要我們明白主耶穌就是那新的聖殿,且從祂內有活水江河湧流而出,便能領悟《厄則克耳先知書》四十七章提及的,有水從聖殿門限下邊湧出成河,且這河所流經之處百物必能生存,究竟是預表著什麼。再回到《若望福音》第七章,在39節這樣寫道:「他說這話,是指那信仰他的人將要領受的聖神;聖神還沒有賜下,因為耶穌還沒有受到光榮。」基督受光榮是在十架上,因祂身為除免世罪的羔羊,而祂在十架上一次而永遠完成救贖使聖殿的動物祭獻走進歷史,祂成了新的聖殿;祂在「那最隆重的慶節」的奠水禮上宣告了這一切。 讓我們繼續《若望福音》的考察。在第一章14節前半,「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這裡的「居住」的聖經希臘文ἐσκήνωσεν (從σκηνόω),意思就是「支搭起了帳棚」;這麼看來,在奧蹟上,降生成人與帳棚某程度來說大概能是同義詞……問題是,這同義詞只是在寓意上嗎?還是連字面義上都是?希伯來猶太傳統基本上並不重視一個人的生日,不過若要推知主耶穌的出生日期,聖經本身已經提供足夠的線索。在《路加福音》第一章5節提到洗者若翰的父親匝加利亞是屬於阿彼雅的司祭班子。循著司祭班子的線索,在《編年紀(上)》廿四10寫著阿彼雅是廿四個司祭班子中的第八;就此能推算其供職的日期大約是在猶太聖曆的三月的第一個星期,即目前陽曆六月份左右。(註9)若翰老父匝加利亞供職後回家與妻子同房成孕,待這孩子若翰六個月大時,聖母領報;就此能推算,主耶穌誕生日期應該是在九、十月份之間,也就是落在帳棚節的日期區間!(註10) 文章進展至此,相信讀者們也已經清楚,猶太秋季節期同公教會的將臨、聖誕週期,在奧蹟上是具有聯繫的。可接下來的難處是,我們又要如何看待吾人早已習慣的,在冬季慶祝將臨、聖誕週期? 我們無意改變長久以來教會慶祝將臨、聖誕週期的日期,我們也無意將爭論的焦點擺在主耶穌聖誕的確切日期上;原本希伯來猶太傳統就是不重視生日,而設若我們要慶祝主耶穌的降生人間,那就要在更加認識奧蹟的前提下來慶祝。 我們身為外邦人,原本就沒有義務遵循秋季節期,但是藉由秋季節期的光照,我們對於降生奧蹟的認識能夠獲得提升,這也能使我們更妥善地去預備與慶祝將臨、聖誕週期。每逢秋季,我們可以在日曆上標註今年的吹角節、贖罪日,以及帳棚節的日期;我們也能夠提前預備心神,尤其藉由神修操練,進入將臨、聖誕期,以對抗消費社會炒作聖誕商機的嚴重世俗化。 吹角,喚醒我們的靈魂,叫我們舉心向上,引頸期盼並預備基督第二次的降來,這也正呼應著公教會禮儀中,將臨、聖誕週期慶祝基督的兩次來臨的主旋律。吹角,喚醒我們的靈魂,叫我們體悟:為預備基督第二次來臨,我們要力行革新,而我們可以利用「可畏十日」這寶貴的時間,好好反省並整理這一年以來自己的屬靈狀況。我們要承認自己有時真的就像是當年在山下的以民一樣,無視於上主在西乃山上與梅瑟往來的榮耀,居然恬不知恥犯罪,鑄造起金牛犢並膜拜它。我們可以在贖罪日安排一次年度性的總告解,並懷著在主內更新的喜悅,欣然迎接帳棚節,在總告解之後強烈、深刻的天主臨在感之中體認並默觀基督的道成肉身在客觀真理和個人主觀領受上的豐富意義,以及那不可言宣的奧秘。我們不僅提升了對於奧蹟的認識,更加深了對於降生聖言的愛。為了愛我們,祂甘心情願紆尊降貴,在我們中間支搭起了帳棚;為了愛,祂來到人間,並甘心情願為我們承擔罪過,成為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成為了真正的贖罪日禮儀。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末世性的體認?!在祂完成人間的使命,逾越、復活、升天之後,第二聖殿的贖罪日走入歷史,四十年之久天主不再悅納聖殿的贖罪日禮儀,因為基督才是真正的聖殿;而這一位在第一次來臨時成就真正贖罪日的基督,祂在末後必要再次來臨!那時,祂將以威儀赫赫的君王形象出現,而不是馬槽中可愛的嬰孩!我們當得起站立在祂面前嗎?為能當得起,我們得切身體認,在地上並沒有基督徒常存的居所,一如天主也只是支搭起帳幕。 註
|
|||||||||
關於我們----恩人錄 (每月月初的感恩祭中,特別為禮儀中心奉獻的恩人們祈禱。) 衷心感謝所有恩人對我們的支持,我們方得為全球華語教會提供更多、更深入的禮儀培育及服務。 如果您想持續定期收到本電子報,或對於本刊及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指教,歡迎與我們聯絡。若要取消訂閱,也請告知!(請點選下方小天使) |
|||||||||
| 版權所有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中華民國台灣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4巷103號 ![]() Copyright Fu Jen Faculty of Theology of St. Robert Bellarmine. No. 103, Lane 514, Zhongzheng Rd. Xinzhuang Dist., New Taipei City, 24255, Taiwan (R.O.C.) Phone: (886-2)2901-7270 ext.1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