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 新研究發現,22週與23週的早產兒,其積極治療率與存活率均提高。
- 在2014年至2023年間,接受積極治療的22週早產兒,其存活率由25.7%上升至41%。
- 即使未接受積極治療的22週早產兒,其存活率也由7.4%提升至32%。
詳細內容:
該研究分析了將近58,918名早產兒的存活率。根據《MedPage Today》報導,22週早產兒的積極治療與存活率皆有增加。積極治療比例由28.8%上升至78.6%,而這些嬰兒的存活率則由25.7%上升至41%。至於23週誕生的嬰兒,接受積極治療的比例由87.4%上升至94.7%,存活率則由53.8%提升至57.9%。
所謂「積極治療」包含:面罩給氧氣、鼻導管持續正壓呼吸、氣管插管、表面活性劑治療、機械式呼吸器、胸外心臟按壓,或腎上腺素給藥。
南卡羅來納大學的Nansi Boghossian博士向《MedPage Today》表示:「我們知道可存活的界線隨時間已經在改變。這項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顯示醫療進步與臨床指引的發展如何促成這種轉變。最引人注目的結果,是22週早產兒接受積極治療的比例急遽增加……這顯示臨床醫師越來越願意在早產的最初階段採取積極介入。」
在所有22週出生的嬰兒中,不論是否接受積極治療,存活率皆由7.4%上升至32%。而在23週未接受積極治療的嬰兒中,存活率由46.9%升至54.7%。

22週超音波影像
Boghossian博士補充說:「22週早產兒接受積極治療的比率增加,顯示新生兒醫療團隊正逐步在可存活的門檻上進行介入。這突顯了持續討論關於預後、父母諮詢,以及醫院在臨界存活期決策上的重要性。」
研究還發現,22週出生的黑人嬰兒更可能獲得積極治療照護。研究對象中40%是黑人、24%是西班牙裔、36%是白人。
Boghossian指出:「雖然黑人嬰兒比白人嬰兒更可能獲得積極治療,但先前研究顯示,新生兒醫療結果仍可能因種族與醫院層級因素而存在差異。臨床醫師必須保持警覺,避免潛在偏見,並確保所有家庭都能獲得全面且不偏頗的治療諮詢。」
為何重要:
懷孕24週前出生的嬰兒往往被拒絕醫療,因為某些醫師誤以為他們無法存活。在其他情況下,早產兒所在的醫院也無力照顧這樣的早產兒。TwentyTwoMatters組織製作了一張地圖,列出願意協助這些孩子的醫院。
此外,美國許多州允許在懷孕24週以前墮胎,而有9個州與華盛頓特區則允許在整個40週懷孕期內墮胎。懷孕中期最常見的墮胎手術是「擴張與排空手術」(Dilation and Evacuation, D&E),過程涉及肢解嬰兒並壓碎其頭顱。許多在此階段的嬰兒,實際上已足以在母體外存活。
若必須終止懷孕,醫師完全可以把胎兒活著接生下來,而不是故意殺害尚未出生的孩子,即使是為了挽救母親生命的情況,蓄意殺害胎兒都是不必要的。
(編者註 2025年8月17日:存活率已更新,以反映準確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