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Logo
首頁倫理專題YOUTUBEPODCAST
Hero Image

倫理專題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良心的總動員,以及同心協力,振興倫理,推動支持生命的運動。我們必須一起合作,建立一個新的生命的文化。」《生命的福音》通諭,95號

面對末期及臨終病人

天主教會鼓勵推動真正的安寧緩和醫療

文:符文玲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倫理神學助理教授)
*本文刊於《天主教周報》2022年708期8版

  梵蒂岡於2017年11月16-17日舉辦一場關於臨終問題的歐洲區域會議,與會者有世界醫學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宗座生命科學院(Pontifical Academy for Life)成員。教宗方濟各在致辭【註1】 中援引多篇天主教會訓導文件,如1957年11月24日教宗碧岳十二世講辭【註2】 、1980年5月5日信理部《教會對安樂死的聲明》【註3】 、1992年的《天主教教理》2278號【註4】 ,論及由於現代醫學進步,醫院對臨終病患所做的無謂搶救,事實上是使臨終者在過度醫療處理下延長死亡的生命,所以在給予基本照護(如水、養份)同時,可以本著良心拒絕過度、並不相稱的醫療。

  跟隨早在1957年教宗碧岳十二世就已頒布的文件,方濟各與前幾任教宗及信理部一致的教導均指出,雖然人有義務維護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但人沒有義務去延長因己身疾病導致臨終、正處於死亡過程中的自己或他人生命。面對臨終病患,避免採用顯然無效而又過份負擔的醫療方式(accanimento terapeutico)來延長生命,從倫理的角度來看與安樂死完全不同。安樂死總是錯誤的,其目的是提早結束生命、導向死亡。

  2017年的這篇講辭中,教宗方濟各同樣跟隨上述教會訓導文件(1957年11月24日教宗碧岳十二世講辭、1980年5月5日信理部《教會對安樂死的聲明》、1992年的《天主教教理》2278號),指出安寧緩和醫療的重要性,且特別要求在面對艱難情況及臨床實踐時,必須以教會一直以來所教導倫理行為的三個構成要素:「具體行為」(oggetto morale)、「環境或情況」(circostanze)和「意向」(intenzioni),加以分辨評估。教宗方濟各重申「絕對的命令是永遠不要放棄病患。…我們不總能保證治癒疾病,但我們總能關懷生者:我們不能縮短他的生命,也不徒勞抗拒他的死亡。這種方法反映在安寧緩和醫療(la medicina palliativa)上。」【註5】

  然而,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官網於2018年10月7日貼出的訊息,其中論及教宗方濟各和天主教會面對義大利於2017年12月22日通過「預定醫療處理」法案(Disposizioni anticipate di trattamento-DAT)【註6】 的立場,內容上卻有極大錯誤。官網訊息內容如下:

  義大利參議院在2017年12月14日以180票贊成、71票反對以及6票棄權下,通過《Dichiarazione Anticipate di Trattamento》(DAT) 法案,並於2個月後生效 (2018年1月31日)。意願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預先訂定臨終前接受或拒絕哪些醫療,包括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義大利是天主教國家,天主教認為,為了解除痛苦而造成死亡之行為或不作為,不論其本身或其意圖,均構成謀殺。故此,保守派天主教國會議員一直強烈反對此法案,甚至提出超過3,000個修正案來阻止它通過,以致提案長期擱置在議會。隨著天主教立場軟化,教宗方濟各出人意表地表示,教會雖然反對安樂死,但沒有理由為了延長生命,不惜一切地讓垂死病人遭受「過度」照護,才使法案最終獲得通過。【註7】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官網訊息錯誤之處是:首先沒有正確理解天主教會自1957年教宗碧岳十二世即已表達天主教會對於臨終病患施予安寧緩和醫療的立場,而非2013年教宗方濟各上任後才「立場軟化」;其次是官網寫道義大利於2017年12月22日通過「預定醫療處理」法案(DAT)是「預先訂定臨終前接受或拒絕哪些醫療,包括人工供給養、水份(nutrizione artificiale e idratazione artificiale)」;但是在仔細研讀DAT法條內容後,卻發現實際上DAT法案並非只限定「臨終前」病患,而是相當寬鬆的「預立醫療處理」。

  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醫學院教授、宗座生命科學院院士Roberto Colombo指出,DAT法案規定18歲以上意願人得以簽署「預立遺囑」(“testament biologico”或“biotestamento”),對18歲以下未成年者,DAT法案指出法定監護人有最終決定權,他們得以表達當日後無法自主(l’autodeterminazione)做出醫療決策時,得以執行事先預立的遺囑,接受或拒絕醫療照護,包括水份、養份供給。就是因為過於寬鬆,已屬被動安樂死,天主教會在義大利議會表決DAT法案時,已多次表達反對之意。【註8】 在目前義大利議會正為是否更進一步合法協助自殺展開激辯之際,法官Giacomo Rocchi直指2017年通過的DAT法案早已向安樂死邁開一大步,因為是戴上自主醫療和拒絕醫療權的面具,背後其實是為解決生病孩童、身障、智障、慢性病、退休老人、窮人的致命方案。【註9】

  針對「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官網的這則錯誤訊息,本文作者認為有必要撰文澄清教會立場:1.天主教會至少在1957年教宗碧岳十二世文件裡即已支持臨終照護的安寧緩和醫療。教宗方濟各是跟隨前幾任教宗及信理部一致的教導,重申「絕對的命令是永遠不要放棄病患。…我們不能縮短他的生命,也不徒勞抗拒他的死亡。這種方法反映在安寧緩和醫療上。」2. 關於義大利通過的DAT法案,雖然其施行方式上與《病人自主權利法》不同,但性質上卻是極為相似的自主拒絕醫療權—包括水份和養份、維生治療的供給,以達到非末期、非臨終欲提早死亡的目的。在此呼籲讀者清楚天主教會對於安樂死及安寧療護的立場,也籲請「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刪除這則錯誤的官網訊息。

義大利於2017年12月22日通過「預定醫療處理」法案(DAT)並非只限定「臨終前」病人,而是相當寬鬆的「預立醫療處理」。DAT規定18歲以上意願人得以簽署「預立遺囑」(“testament biologico”或“biotestamento”),對18歲以下未成年者,DAT指出法定監護人有最終決定權,他們得以表達當日後無法自主(l’autodeterminazione)做出醫療決策時,得以執行事先預立的遺囑,接受或拒絕醫療照護,包括水、養份供給。

 

註釋:

  1. Cf. Papa Francesco, MESSAGGIO DEL SANTO PADRE FRANCESCO AI PARTECIPANTI AL MEETING REGIONALE EUROPEO DELLA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SULLE QUESTIONI DEL "FINE-VITA",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Novembre 7, 2017. Accessed April 02, 2022
  2. Cf. Pape Pie XII, DISCOURS DU PAPE PIE XII EN RÉPONSE À TROIS QUESTIONS DE MORALE MÉDICALE SUR LA RÉANIMATION,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November 24, 1957. Accessed April 02, 2022
  3. Cf. SACRA CONGREGAZIONE PER LA DOTTRINA DELLA FEDE, DICHIARAZIONE SULL'EUTANASIA, maggio 5, 1980. Accessed April 2, 2022
  4. 參閱《天主教教理》(1992)(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1996中譯)。
  5. Papa Francesco, MESSAGGIO DEL SANTO PADRE FRANCESCO AI PARTECIPANTI AL MEETING REGIONALE EUROPEO DELLA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SULLE QUESTIONI DEL "FINE-VITA",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Novembre 7, 2017. Accessed April 02, 2022
  6. Cf. Ministero della Salute, Disposizioni anticipate di trattamento-DAT, February 11, 2020. Accessed March 03, 2022,
  7. 參閱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2018年10月07日,2022年3月24日取自https://parc.tw/trend/international/article/67 。
  8. Cf. Roberto Colombo, BIOTESTAMENTO Papa Francesco, la legge sulle Dat e il gioco di prestigio sull'eutanasia, Dicembre 13, 2017. Accessed April 02, 2022
  9. Cf. Giacomo Rocchi, Il Ddl Bazoli renderà le persone più fragili, La Nuova Bussola Quatidiana, March 28, 2022. Accessed April 02, 2022,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感謝您捐款支持

郵政劃撥:19341893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請於通訊欄中註明: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或 救助胎兒專用)

彰化銀行009-新莊分行:55500123973-810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匯款註記:給生命倫理中心,或請來電告知姓名以為專款專用)

支票捐款-抬頭: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
地址:24255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4巷103號,生命倫理中心 救助胎兒收

 電話:(02)2901-7270#250, 258,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