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揭示,「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如體外受精(FIV)受孕的嬰兒,患上重大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比自然受孕嬰兒高出36%。」 [1] [2] [3]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先天性心臟畸形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中某些心臟畸形可能危及生命」,歐洲心臟病學會(la Société européenne de cardiologie,ESC)在其報告中強調。
一項大規模研究
為了得出這些結果,科學家分析了以下數據:1994年至2014年間在丹麥出生的所有兒童,1990年至2014年間在芬蘭出生的所有兒童,1984年至2015年間在挪威出生的所有兒童,以及1987年至2015年間在瑞典出生的所有兒童,「總計超過770萬人」。
他們比較了經由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嬰兒數據,包括體外受精(IVF)、卵細胞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冷凍技術,與自然受孕嬰兒的數據進行對比。
研究人員考慮了其他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臟畸形風險的因素,「例如孩子的出生年份、出生國家、母親分娩時的年齡、母親在懷孕期間是否吸菸、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畸形等」。
無論使用何種輔助生殖技術,風險相同
科學家們觀察到,「無論使用何種的輔助生殖技術」,風險是「相似的」。[4] 然而,經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多胞胎嬰兒的風險高於單胎嬰兒(2.47%對1.62%)。該項研究負責人瑞典哥德堡大學(l’université de Göteborg)教授Ulla-Britt Wennerholm分析道:「無論採用哪種輔助生育方式,心臟畸形的風險都是相似的,這一事實可能表明,父母不育和其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因素」。
她指出,先前的研究顯示,使用輔助生殖技術受孕的嬰兒有較高的早產和低出生體重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知道,總體上,經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嬰兒有較高的先天性畸形風險」。透過這項工作,「我們還發現有更高的先天性心臟畸形的風險,這是最常見的重大先天性畸形。」
Montréal大學醫院研究中心的Nathalie Auger博士指出,目前,輔助生殖技術(PMA)佔「2% 到 8% 的出生率,視國家而定」。接受這些技術過程的婦女是否被告知相關的風險呢?
註釋:
- [1] Risque de 1,84 % contre 1,15 %
- [2] PMA pour procréation médicalement assistée
- [3] Nona Sargisian, Max Petzold, Eva Furenäs, Mika Gissler, Anne Lærke Spangmose, Sara Malchau Lauesgaard, Signe Opdahl, Anja Pinborg, Anna-Karina A Henningsen, Kjersti Westvik-Johari, Kristiina Rönö, Christina Bergh, Ulla-Britt Wennerholm.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 children born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 CoNARTaS 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DOI: 10.1093/eurheartj/ehae572
- [4] FIV ou ICSI, embryons frais ou congelés
文章、圖片來源:Gènéthique 雜誌
發表於:202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