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開始重視人口問題,相繼提出包括生育及托育等補助方式,吸引國人生產,藉以提高總生育率。然而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倡導貞潔的觀念、不人工避孕、不人工流產,生育率至少達2.2以上才是根本之道。本單元刊載各篇相關報導,一齊幫助讀者看看台灣政府官員、學者如何解決即將來臨的人口危機。 想孕育下一代 熟女別忘要趁早 【自由電子報】 ( 2008-02-06 ) 文/林政君(高雄市健新醫院副院長 )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婦女所生育的子女數從1998年的257,546人急速下降至2005年的179,345人,7年間少了近一半的人口(內政部兒童局,2007)。據了解,人口數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文化與觀念的改變外,婦女晚婚,及漠視不孕問題,是台灣生育人口下降的主因。 由於現代女性婚後仍投入職場的比例佔大多數,如果任職於夜間需要換班、輪班的工作,生活作息不正常,就會大幅降低受孕的機率,而某些行業的工作壓力大,如銀行的內勤行員等,也會因為體質與心情的改變,影響受孕機率。 此外,如果工作環境單純,例如教職族群,不易遇到對象,也會因為晚婚,及身體的受孕環境變差,而不容易生出寶寶。 一般而言,長期服用避孕藥物,或是裝設體內避孕器1年以上,就會影響女性體內的受孕環境,導致女性體質上產生抗體,而不易受孕。像是做過人工流產的女性可能會因為子宮受到不當的外力傷害,使得受孕環境變差,不易受孕。 此外,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骨盆腔發炎的女性,受孕機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準備懷孕的女性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不致在想要懷孕時,因為子宮受孕環境不良,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免費贈送【殘蝕的理性】VCD:25分鐘的生命與性教育影片 聯絡人:陳青龍 符文玲; 網路編輯:藍斯 2006.04.01創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