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平安! 根據台灣衛生署2002年的統計指出,懷孕婦女中,每十個有二個會選擇墮胎至少一次。墮胎婦女的比例這麼高,她們的身、心、靈在事後是否得到妥善的陪伴與處理?本期電子報特地刊出一篇分享短文「幸福的康復與寬慰」,文中敘述一位多年前因環境因素不允許而多次墮胎的婦女,數十年來受盡內心煎熬,即使罹患乳癌都希望儘早離開人世,以死謝罪。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墮胎後傷痛癒合與陪伴週末退省」。這次的退省幫助她平靜內心的焦慮,與被拿掉的三個孩子和好,期待在天上歡喜重逢。 發生性關係之前得明辨慎思;不慎懷孕或懷孕後面對各種外來壓力,欲以墮胎解決問題時也需要明辯慎思。不幸有過墮胎經驗而致內心憂苦的人有另外的方法彌補,一種是二度貞潔,重新過聖潔的生活;另一種是前來參加退省,療癒傷痛的心靈,更新自己的生命,重獲內心的平安。 祝大家 平安喜樂!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敬上
皇家醫學院警告:墮胎會造成精神疾病 【timesonline.com.uk英國2008/03/16報導】英國皇家醫學院警告,有墮胎經驗的女性有可能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皇家精神醫師學會(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表示,婦女除非在諮詢時得知墮胎有危及精神健康的可能性,不得墮胎。這個結果推翻了數十年來的共識:繼續非預期懷孕對精神健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過墮胎後活在懊悔中的可能性。 一些國會議員希望女性於墮胎前能有段「思考期」,利用這段時間了解墮胎可能造成的後果,包括影響精神健康。在英國,每年20萬次的中止懷孕(即墮胎)案例中,相信超過90%是醫生相信繼續妊娠可能引起更嚴重的精神負擔而致。英國皇家精神醫師學會建議更新傳單上的墮胎訊息,包括加入可能罹患憂鬱症的細節。他們表示:「婦女沒有得到所提供的正確及足夠的訊息,不能表示同意墮胎。」(更多) 幸福的康復與寬慰 文/姜書云 好友的姊姊,只比我大四歲,卻得了乳癌,八年前一系列的開刀化療,耗盡了她的生命能量,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半年前,卻又發現復發並且已轉移多處,癌末的疼痛除非親身經歷,否則真的難以體會,她痛到拜託她兩個學醫的兒女放棄對她的治療,她幽幽的說:「我得這個病,是罪有應得,是老天給我的懲罰,我活該,不要再救我了,這樣只會更增加我的痛苦!」原來,她年輕的時候,曾因大環境的不允許,迫不得已拿掉了三個孩子,篤信道教的她深信是不甘願被墮的「嬰靈」們在她體內作祟,身痛加上心苦,活的生不如死。 好友知道我多年來都一直在為「失胎後傷痛陪伴與療癒周末退省」作服事,陪伴曾經失胎的婦女得到身心靈的治療與寬慰,讓靈魂深處能真正的痊癒,得享平安與寧馨,怯怯的問我:「姊姊不是天主教的教友,是不是也可以參加妳們辦的周末退省?」我當然是代表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展開雙臂歡迎她,三天兩夜的退省,她在沒有打點滴,沒有做任何治療的狀況下,奇蹟似的平安度過,並且不必靠藥物也睡得很安穩,掃除了內心背負三十多年的歉疚陰影,從「殺害腹中骨肉」的罪惡感中得到了釋放,她幸福的微笑著說:「我現在可以平靜的走了,我相信,那三個小寶貝正在天堂上等著我,他們會歡喜的迎接我,他們沒有怪我!」(更多)當心網路色情~系列四 色情網站的毒害――愈陷愈深 自1990年代開始,網際網路(Internet)的使用者愈來愈多,另一波「黃禍」――網路色情,亦悄悄趁勢而起。「當心網路色情」系列中不但為讀者介紹這個問題帶給青少年及成人的負面影響,也提供一些避開色情騷擾的保護方法,以及戒絕網路性成癮的方法,而這也是當前教導貞潔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網路性成癮與吸食古柯鹼一樣,都不是一次就上癮,通常是偷偷試了一次之後,感到刺激,於是昧著良心,一試再試,慢慢地就上癮了,最終形成一種強迫性,喪失自由選擇的能力,陷入不可自拔的情境。以下即大約分析性成癮的週期循環。 第一階段:隱瞞和否認。觀看色情網站後,儘管內心感到不舒服,依舊會以隱瞞和否認的方式為自己開罪。 第二階段:欺騙。自我欺騙或是欺騙他人的後果則是開始從事性活動。男性方面會開始自慰,尋求感官刺激,產生性幻想;女性方面則是產生性幻想,調情引誘,藉著網路聊天發展交往機會。這些行為會產生生理反應,或是心理感到補償,以此尋樂,迫使自己繼續這些行為。 第三階段:亢奮。亢奮是使自己陷入性成癮的主要原因。因為亢奮,成癮者此時會尋求更刺激、更強烈的感官享受,也尋求增強性經驗,經常找機會付諸實行。恍惚失神是這一階段的慣性特徵。 第四階段:自我控制失效。在尋求不斷的亢奮與尋求滿足感同時,其實成癮者自身的控制機制相對地也想發揮限制作用,扼止自己的行為,但在屈服不斷增強的亢奮與滿足的同時,自己卻愈來愈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於是就像橡皮筋失去彈性一般,整個控制機制大崩解,失去效力。 第五階段:絕望。在一而在,再而三的連番失敗下,導致陷入負面情緒:深層孤寂、絕望失落、情緒低潮。這種一落千丈的情緒引發要疏解低落情緒的需要,於是惡性循環的情況又週而復始。成體幹細胞研究:科學家樂在其中 【temple-telegram.com 2008/02/13報導】Darwin Prockop博士研究成體幹細胞已有18年,依舊能從這份工作中找到樂趣。「每週都有新鮮事!」他說。Prockop博士是紐奧爾良杜蘭大學健康科學中心(Tulane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基因療法研究室(Center for Gene Therapy)主任,他將在八月份時搬到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Prockop博士將帶領一組基因體醫學(Genomic Medicine)團隊,身任德州A&M健康科學中心醫學院,分子與細胞醫學教授,以及Scott & White的再生醫學中心主任。 每個人都有幹細胞,這是一種可「再生」的細胞,絕對可以再自行複製。此外,一個幹細胞有能力在體內產生不同種類的特定組織細胞,如心臟肌肉、腦部組織。Prockop博士解釋:「幹細胞依舊有著神秘色彩。許多人現在使用成體幹細胞治療幾乎任何一種說得出名字的疾病:關節炎、心臟病、糖尿病、史亞二氏症候群(stokes-Adams syndrome)、腎臟病等。為什麼幹細胞做它們該做的,卻令人百思不解?我們的觀點已經改變了,原來好像我們要補換現有的細胞,以修復體內任何一種組織,但問題是碰上疾病或受傷時,身體製造幹細胞的速度根本不夠快。」Prockop博士的研究團隊取出約一匙由病患身上取得的骨髓,送入實驗室,三週內製造了約3億個細胞。Prockop博士表示:「獲得了這麼多的細胞後,就可以加速修復的過程。」(更多)台灣人口問題 台灣政府開始重視人口問題,相繼提出包括生育及托育等補助方式,吸引國人生產,藉以提高總生育率。然而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倡導貞潔的觀念、不人工避孕、不人工流產,生育率至少達2.2以上才是根本之道。本單元刊載各篇相關報導,一齊幫助讀者看看台灣政府官員、學者如何解決即將來臨的人口危機。 想孕育下一代 熟女別忘要趁早 【自由電子報】 ( 2008-02-06 ) 文/林政君(高雄市健新醫院副院長 )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婦女所生育的子女數從1998年的257,546人急速下降至2005年的179,345人,7年間少了近一半的人口(內政部兒童局,2007)。據了解,人口數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文化與觀念的改變外,婦女晚婚,及漠視不孕問題,是台灣生育人口下降的主因。 由於現代女性婚後仍投入職場的比例佔大多數,如果任職於夜間需要換班、輪班的工作,生活作息不正常,就會大幅降低受孕的機率,而某些行業的工作壓力大,如銀行的內勤行員等,也會因為體質與心情的改變,影響受孕機率。(更多)墮胎後傷痛癒合與陪伴週末退省 康乃馨飄香的季節,我們尋找傷痛的母親,在特別的日子裡為她尋回心靈的平安寧馨! 您可有親朋好友或自己曾在生命過程中有過痛苦的失胎經驗?或人工流產、或胎兒不明原因流失、或嬰幼兒早夭、或其他身心傷痛,至今無法釋懷而內心難以平安?期盼不再負疚,能找到永遠的寧靜與平安,請來參加2008年第一梯次在淡水聖本篤修院舉辦的──墮(失)胎後傷痛癒合與陪伴週末退省(Rachel’s Vineyard weekend retreat),在退省中經歷耶穌基督的仁慈醫治,讓三天兩夜的深化課程討論、靈命操練、和好聖事及追思紀念彌撒,一起分享天父的愛、寬恕、撫慰與關懷,並且在全世界各角落有高達百萬名參加過RV的同工,同步為此次退省而祈禱,所有過程保證完全隱私保密;讓您感受前所未有的感動、愉悅、輕鬆,放下過去,放懷當下,放眼未來。(報名表) 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誠摯邀請 免費索取 免費贈送【殘蝕的理性】VCD:25分鐘的生命與性教育影片 聯絡人:陳青龍 符文玲; 網路編輯:藍斯 2006.04.01創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