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交流坊「禮儀新訊」
 
交流坊「禮儀新訊」
 
交流坊「婦女神學」
 
交流坊「泰澤團體」
 
交流坊「聖樂創作」
交流坊「經驗交流」
交流坊「代禱欄」
交流坊「最新情報」
 
交流坊「主日讀經分享」
 
交流坊「禮儀問與答」
 
交流坊「愛德實踐」
 
交流坊「禮儀電子報」
 
交流坊「網站連結」
 
交流坊「網站連結」
 
「交流坊」是一個開放給所有網友的園地。您所提供的寶貴的經驗、意見、想法,將與我們共同編織這個園地。我們歡迎所有對於教會禮儀有興趣、有經驗的朋友,提供資料﹙以及相關照片)給我們這個園地,好讓大家在網上交換意見,彼此鼓勵與學習。 郵寄的方式一律採用電子郵件方式,我們的電子郵件信箱是:lc@mail.fju.edu.tw 。謝謝!  

船舶下水、命名及交船典禮儀式的傳統

顏闓明950705

一、前言
  2006年4月20日,中船公司高雄廠區有兩艘新船舉行命名與交船儀式,其中N5827 5,500 TEU貨櫃船,由德國彼得•多勒(Peter Doehle)航運公司船東的友人薇安•梅夫人(Vivian May)為該船的教母(Godmother),舉行命名擲瓶,該船命名為『沙伊頓(Chaiten)』,沙伊頓為智利Padagonia著名的小鎮;另一艘N5832 4,050 TEU貨櫃船,由南美智利(CSAV)航運公司委託挪威銀行的副總夫人珊卓•比雲特(Sandra Buente)為該船的教母,舉行命名擲瓶,該船命名為『隆加維(Longavi)』,隆加維為智利穿過安第斯山脈的河流名字。至於教父或教母,也有人使用教父、母(Sponsor)的通用字。

  儀式中,先唱雙方國歌、獻花及致詞後,接著是神父的祈福,最後為命名儀式。儀式的高潮就是擲瓶,教母用斧頭切斷細繩,連接細繩的一瓶香檳從船艏上方滑落,擊中船艏後破裂,湧出許多白色的氣泡;隨後船上接連鳴笛,以及一陣鞭炮聲中,彩球張開,內部的彩帶與紙片四散,音樂與彩帶四處飄揚,場面熱鬧極了。(請參見照片一及照片二)

照片一:美麗的教母接受獻花 照片二:薇安•梅夫人(左)、珊卓•比雲特夫人(右)手持斧頭切斷細線,擊破香檳瓶

  薇安•梅夫人祝福沙伊頓輪遨遊七海,將和平帶給各國家,以及平安的在全球航運與貿易,將財富帶給船東及承租者,並願上主祝福妳(沙伊頓輪)及所有船員。珊卓•比雲特夫人則祈求隆加維輪及船員、船東、船廠、承租者最大的祝福,並希望隆加維輪能終身平安的回到母港,並願上主祝福妳,在航行中保護妳。

  船舶命名(Ship Christenings)典禮,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宗教洗禮命名儀式。在基督教國家,船舶下水就像是領洗一樣,受到上帝的祝福與保護。當然,也有人採用祝福(blessing)或是命名(naming)的用法,其目的也是祈求船、船員,以及旅客的平安與好運。

  有許多人曾問過:「典禮的傳統怎麼來的?」「是不是一定要用香檳?可不可以其他東西替代?」「萬一香檳一次擊不破怎麼辦?」「命名、下水及交船儀式是否一定要邀請女士嗎?」對於這項傳統的儀式,我們可以從歷史的過程來探討,以解答大家心裡的疑惑。

  當然,為了避免一次擊不破或是打傷人的困擾,現在多半採用細繩索綁在船上,經切斷細繩使得瓶子直接撞向船殼。不過,一旦出現狀況,船廠還是有備用的香檳應急;為了要讓香檳氣泡更多,船廠也有特別處理。

二、歷史上的記載
  四、五千多年前,人類就有記載船舶下水的情形。西元前3000年,從一位巴比倫人的記敘文中,述說他們在建造船舶下水的祭禮:
  "Openings to the water I stopped;
  I searched for cracks and the wanting parts I fixed:
  Three sari of bitumen I poured over the outside;
  To the gods I caused oxen to be sacrificed."
  『在下水以前,我停下來;
  我仔細檢查裂痕,修理缺少的部件;
  將三張沾滿瀝青的捲布,我傾注在船舶的外側;
  面對天上的諸神,我宰殺一隻閹牛作為祭品。』

  在人類的歷史中,以維京人(Vikings, 又稱北歐人)為了要海神息怒,由祭司主祭,還犧牲人類的血來祈求海神保護船員安全,算是最殘酷的命名下水典禮。

  在古埃及、希臘以及羅馬時代,就有儀式召喚他們的海神保護船員,典禮看起來也文明多了。在古希臘,他們召喚著海中最高統計者--海神波塞頓(Poseidon)的神話故事;羅馬則是海神納普丘(Neptune),其實就是希臘海神波塞頓的由來。

  古代希臘人在船舶下水時,頭上戴著用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在剛完工的船舶,作為賜福的象徵。在希臘及羅馬的船上,都設置有神龕(Shrines),此種儀式一直延續實施到中世紀。神龕多半設置在後甲板區,即使在現今的美國海軍船艦,在後甲板區都還有特別的重要儀式。

  在基督教禮儀中,嬰兒出生要受洗以及命名,在嬰兒受洗命名時會邀請與家庭有深厚關係、或有威望的人士幫嬰兒扶持,可男可女;男的就是教父(Godfather),女的則稱教母(Godmother)。

  在基督降臨後的中世紀,隨著基督教的傳播,新船命名儀式也採用酒及水的儀式,並廣為使用。習慣上,基督徒及猶太人就使用酒和水,祈求上帝保護他們在海上的安全。在教會中,也常要求基督徒祈求諸聖人來保佑。至於以宗教改革運動號稱的基督新教(Protestant)國家,則不太認同此一儀式。

  在鄂圖曼帝國(Ottoman)時代,對真主阿拉(Allah)的禱告中,則採用宰殺羔羊,並舉辦盛宴,來慶祝船舶的下水。

  歷史上第一次正式記載命名儀式,為1418年英國亨利五世付給班格(Bangor)主教五英鎊,由他命名當時最大的軍艦上主的恩典亨利號(Henri Graze a Dieu,翻譯為Henry By Grace of God)。

  在英國都鐸王朝(Tudor, 1485~1603年)時代,採用更壯觀的禮式來炫耀。在響亮的喇叭聲中,裝滿紅酒的金杯或銀杯,主祭者先啜飲一小口酒,輕呼船舶的名字,祈求船舶的平安,並將杯中的酒灑向甲板上,再以手中持劍的尖端,劃出羅盤的四個點。最後,他把杯子投到船外(或是水中),再離船上岸,完成整個儀式。

  以1610年威爾斯王子代表參加的下水典禮皇家王子號戰艦(有64門砲)為例,由著名的沃爾威治(Woolwich)船廠造船技師菲尼亞斯•佩特(Phineas Pett)主持下。當戰艦要下水時,他使用貴重金屬製成的站立杯子(Standing Cup),啜飲一小口酒,將剩下來的酒灑向甲板及船艏,將杯子擲向船外,誰撿到就是幸運者。不過,在1690年代左右,隨著英國海軍開始龐大,下水典禮過於繁多,在經濟的考量下,改用可擊破的酒瓶取代,剛開始還是裝葡萄酒,不久以後流行使用香檳,此種方式迅速傳播到世界各處。

  一般來說,早期英國船艦的教父(或教母)均為皇室成員、海軍上將、資深海軍官員,另外也有少許平民被邀請成為教父(或教母)。1875年,因為宗教的因素,英國首次邀請亞歷山卓皇后(Princess Alexandra, 威爾斯王子的妻子)作為教母,主持戰艦亞歷山卓號的下水典禮。她用唱詩方式,唱出聖經舊約聖詠集(詩篇)第107號部分章節,為新船祈福。此篇聖詠段落正是針對船員,有其特定的意義:
  “They that go down to the sea in ships, that do business in great waters;
  These see the works of the LORD, and his wonders in the deep.”
  “他們乘船下海行航,在大洋中往來經商;
  他們看見上主的作為,遇到他行於汪洋中的奇蹟。”

  美國在獨立戰爭時代建造的船艦,船廠一般花費五十元作為提供木匠娛樂的費用,其中五塊錢用在檸檬汁上。1797年10月21日,美國獨立後第一艘戰艦憲法號(Constitution)的命名典禮,就在波士頓出名的老鐵甲艦(Old Ironsides)地方,由船長詹姆士•賽維(James Sever)在首斜桅處,擊破了一瓶馬得拉(Madeira)白葡萄酒來慶祝。

  法國人看新船就像是新生嬰兒一樣,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的初期,法國船艦下水及命名典禮,方式與基督徒出生受洗或是婚禮的儀式非常相似。當教父陪同拿著花束的教母,共同說出船舶的名字時,但並不擊破瓶子,而是由神父宣布船舶的名字,並灑以聖水祝福。

  1827年,美國軍艦康克號(Concord)下水典禮時,為美國首次採用女性主持,由普茲茅斯(Portsmouth)的一位女士成為教母;可惜的是,竟然未留下這位歷史先鋒的女士名字。美國已知第一位教母,為一位卓越的費城人士女兒拉維尼亞•法寧•華生(Lavinia Fanning Watson),在1846年8月22日為費城海軍船廠下水及命名德國鎮號(Germantown)軍艦,她在船艏處擊破了酒瓶,並灑上水以示祝福。從此,教母參與典禮的機會也就愈來愈多。

  十九世紀美國的船艦下水典禮,仍然採用教會的方式,當船舶被命名的時候,由教父或是教母進行,擊破裝有葡萄酒的酒瓶。雖然酒類是傳統教會命名常用的一種,但是其他液體如威士忌、白蘭地、蘋果汁、泉水、海水或是聖水,也都有使用;不過,號稱為貴族階級的香檳,在十九世紀末葉也逐漸風行起來。

  最早參與典禮的美國第一夫人為凱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她為飛船洛杉磯號命名。另外,第一夫人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在1931年為飛船阿卡迪亞號(Arkon)命名的時候,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擊瓶方式,她拉開飛船船頭籠子的細繩,一群鴿子順勢飛上天空。

三、近代船舶下水、命名及交船典禮儀式
  過去船舶命名典禮多半是下水階段進行,當擲瓶後,船舶緩緩滑下船台。而現代造船,船舶下水多半在塢內進水移出,引不起人們的注意;因此,命名典禮已逐漸轉為交船時辦理。

  至於命名典禮的教父母,主要以皇室成員、第一夫人、政府要員、船東/船廠老板夫人、社會賢達或是顯貴等,如伊麗莎白皇后在1939年成為伊麗莎白皇后號(Queen Elizabeth)的教母;她的女兒伊麗莎白二世,成為伊麗莎白皇后二號(Queen Elizabeth II)的教母。摩洛哥葛利絲王妃(Grace of Monaco)在1977年成為康納德公主號(Cunard Princess)的教母;她的女兒卡洛琳公主(Princess Caroline)海洋女神二號(Sea Goddess II)的教母。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於1984年成為皇家公主號(Royal Princess)的教母。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1991年成為王室公主號(Regal Princess)的教母等。

  不過現在的社會名流(Celebrity)也常出現在典禮中,尤其是旅遊船之類。這些名人如網球名媛克利絲•埃弗特(Chris Evert),她為往來美國—荷蘭間的沃倫丹號(Volendam)郵輪當教母;溜冰冠軍的卡特琳娜•維特(Katarina Witt)成為海上航行者號(Voyager of the Seas)教母;電影『愛的故事』男女主角艾莉•麥克勞(Ali MacGraw)及雷恩•歐尼爾(Ryan O'Neal),電影播出後30年後,再度成為海洋公主號(Ocean Princess)的教父母;挪威郵輪(NCL)公司重要資產—卡森(Carlson)公司總裁與執行長的瑪麗蓮•卡森•尼爾遜(Marilyn Carlson Nelson)也成為七海領行者號(Seven Seas Navigator)的教母等。其他的名人,如影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1989年成為麗星公主號(Star Princess)的教母;影星蘇菲亞•蘿蘭(Sophia Loren)成為皇冠公主號(Crown Princess)的教母,是第一艘由義大利建造的郵輪等。

  雖然中國歷史記載船舶完工典禮並不多見,但在宋代,每當春夏之交和秋冬之際,泉州的地方官員都要雲集在西郊九日山上,舉行隆重的祈風儀式,向海神『通遠王』祈求順風。每次祭祀典禮儀式結束後,官員們都要在岩石上刻字紀念,這是中國僅存的祈風活動記錄,也是宋代泉州海外交通繁盛的歷史見證。一般來說,新船在眾人的牽引下緩緩地滑向大海;在新船首航時,一定有新生參加,這是先輩傳下來的規矩,以圖生生不息的好兆頭。另外,中國傳統在新船下水出航時,必須同時製作一隻模型供奉在媽祖廟內,祈求媽祖關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許多媽祖廟內留下了大量古代船舶的模型。

四、典禮的一些經典小故事
(一)、動畫電影『小飛俠』的叮噹小仙女(Tinker Bell)也可以當教母
  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小飛俠』,在1998年11月以女主角叮噹小仙女作為迪士尼夢幻號(Disney Wonder)豪華郵輪典禮主角,觀眾不僅可以看到開香檳的影像,還可以看到叮噹小仙女被噴溼的電腦圖素灰塵(pixie dust)呢!

(二)、名星茱迪•丹奇(Judi Dench)成為浸濕(Drench)的茱迪
  主演『亨德森夫人的禮物』電影的名星茱迪丹奇,在2002年接受邀請作豪華郵輪嘉年華傳奇號(Carnival Legend)的教母,可是連續打擊到第三次才將香檳打碎,也濺濕了衣服,因此多了一個茱迪•浸濕(Judi Drench)夫人的別名。

(三)、參議員丹尼爾•井上健(Daniel Inouye)成為新船的教父
  2003年,美國國會在丹尼爾•井上健參議員的主導下,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在海外建造的挪威豪華郵輪可以懸掛美國旗,以提供夏威夷群島間的觀光旅遊活動,過去只有在美國建造的船舶才可以懸掛美國旗。為了感謝井上健議員的長期支持,以美國邁阿密為基地的挪威郵輪公司(NCL)執行長科林•維奇(Colin Veitch)邀請他在2006年5月20日,為夏威夷榮耀號(Pride of Hawaii)命名。

(四)、先開航再命名
  不是每一艘船舶命名後才開船,也有一些例外的時候,主要延遲的原因,是將船舶開航到較便利地方,如船舶的母港、主要城市等。例如豪華公主號 (Grand Princess)在1998年6月已經在歐洲開航,直到9月24日才在紐約舉行命名典禮。

五、結語
  船舶下水、命名及交船典禮儀式,是四、五千前留下來的傳統,方式也隨著國家、宗教、習俗,以及典禮的熱鬧性有所不同,但是惟一相似的就是:船舶遨遊七海之際,仍須要上天的保佑,包括船舶、船員、旅客,甚至船東、承租者等,因此各種儀式的進行,都以此為重心。

  看到公司一艘艘新船舉行的儀式,大家歡喜之餘,我特別研讀有關歷史記載,希望能讓大家更瞭解船舶下水、命名及交船典禮儀式的意義。下次交船典禮時,更希望大家注意多聽聽教母的祝福內容,以加深大家對於新船像新生兒降臨及命名的喜悅。

六、參考文獻

  1. John C. Reilly Jr.1975. “Ship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Christening, Launching and Commissioning.” Second Edition.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y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 “Ship naming and launchi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3. Borgo Mon, “Ship christening”, Jun 23 2003.
  4. Mary Ann Hemphill, “Ship Christenings: Tradition Lives On”.
  5. 朱明輝,“Peter Doehle『Chaiten輪』暨CSAV『Longavi輪』雙命名典禮及Chaiten輪交船典禮”,中船月刊359期,95年5月。

感謝顏闓明先生提供稿件並惠予轉載

其他人的經驗交流

我的信仰之旅
陳聰銘

2004年聖誕節
(flash動畫)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輔仁大學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