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期2024年02月刊
若您願意,請轉寄給5位好友,邀請他們加入讀者群的行列。我要訂閱取消電子報。

反對開放單身女性人工生殖的十個理由:
對後代的影響

第一個反對的理由:單身女性人工生殖剝奪孩子擁有父親的權利
英國劍橋大學2016年研究51位接受捐精懷孕的單身女性和她們的孩子 [1],藉以觀察她們4至9歲兒童的想法和感受,27%的孩子對父親缺席有複雜或矛盾的感受,8%有負面的感受。4歲男孩說「哦,我真的想要一個爸爸」 、5歲女孩說「為什麼我必須只有一個媽媽?」;有些孩子們會為沒有父親做合理化解釋或編故事來欺騙自己,一位6歲男孩對母親說「我爸爸在一個很遠的國家工作」。以色列2012年也對曾進行人工生殖的母親做調查 [2],報告中說「根據母親們的報告,樣本中的所有孩子都渴望有一個父親。」這些研究結果顯示,母親無法完全取代父親的角色。每個人都渴望出生在健康的雙親家庭中,如果孩子從出生就被剝奪了一個父親,這對孩子是極大的不公平與不正義。

第二個反對的理由:有更強、更一致的證據表明,早期父親缺席會使青少女過早面臨性行為和懷孕
2003年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針對美國 ( N = 242) 和紐西蘭 ( N = 520) 「父親缺席是否會使青少女過早面臨性行為和懷孕?」所做的研究 [3],結果顯示:早期父親缺席(從 0-5 歲開始)的女孩,其早期性行為和青春期懷孕率最高,其次是晚期父親缺席(從 6-13 歲開始)的女孩,然後是父親還在(0 -13 歲)的女孩。例如,在美國樣本中,早期沒有父親的女孩的青少年懷孕率比有父親的女孩高約 7 倍,在紐西蘭樣本中則高 8 倍。即使控制行為、家庭和環境這些變數之後,在美國樣本中仍然高出5倍,紐西蘭高3倍。2009年美國俄勒岡大學所做的結果也呈現相似的結果 [4]。童年期缺少父親是無法彌補的,孩子在長大過程中會將對父親的渴望轉移至對異性的依賴和安全感上。

第三個反對的理由:捐贈受孕的後代成年後,非常高比例對自己受孕的方式感到憤怒,甚至需要心理與精神治療
2020 年 WE ARE DONOR CONCEIVED SURVEY REPORT(「我們是捐精卵的後代」調查報告),針對481名受訪者(捐精後代佔95%,成年人佔87%,涵蓋15個國家)的調查 [5]。結果顯示,71% 的參與者同意「我的受孕方法有時會讓我感到苦惱、憤怒或悲傷」且近一半(47%) 的人表示「他們有時會因為父母選擇使用捐贈者的精卵方式而感到悲傷、失望或憤怒。」哈佛大學醫學院2021年,對 148 名由捐精或捐卵後代進行調查(78.7%在31歲以上) [6],「將近 70% 的捐精卵後代表示,社會不應該鼓勵人們向需要的人捐贈卵子或精子。」且近一半的人(48.5%)尋求心理支持、心理治療,甚至需要精神藥物治療。在We Are Donor Conceived網站,一位捐精後代的心理學家描述在捐贈受孕後代中普遍存在的議題 [7],前幾名是:1.後悔、憤怒、感到不公平; 2. 感覺不適應家庭,與社會家庭的差異;3.身份混亂(我是誰?)

第四個反對的理由:捐精後代呼籲「兒童由生父生母照顧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39歲來自比利時捐精後代的Stephine在聯合國發言說:「大多數政府組織獲得這(人工生殖)產業的贊助,本應優先倡導所有孩子的權利,但卻缺乏承諾,也無膽量為人工生殖後代挺身而出。我們的完整性及尊嚴被嚴重侵犯。我敦促決策者承擔你的責任,允許大量生產兒童而不考慮他們的權利及福祉,這樣的社會是不合格的。」 [8]另一位人工生殖捐精後代的Rose博士說:「希望我們社會上對所有群體能夠尊重『血緣』及『基因』的親屬關係及身分,而不出售來自任何群體的特殊細胞。最重要的,由於 (人工生殖後代)特殊的脆弱性,以及我們無法為自己發聲,兒童由生父生母照顧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9] 此外〈兒童權利公約〉CRC第7條認為兒童「有知其父母並受父母照顧的權利」和第18條「確保父母雙方對兒童之養育及發展負共同責任的原則」 [10]。孩子應由父母自然受孕出生,並能由親生父母照顧才是最符合孩子的福利。

參考資料

  1. S. Zadeh, T. Freeman, and S. Golombok, "'What Does Donor Mean to a Four-Year-Old?': Initial Insights into Young Children's Perspectives in Solo Mother Families," Child Soc, vol. 31, no. 3, pp. 194-205, May 2017, doi: 10.1111/chso.12181.

  2. R. Weissenberg and R. Landau, "Are two a family? Older single mothers assisted by sperm donation and their children revisited," Am J Orthopsychiatry, vol. 82, no. 4, pp. 523-8, Oct 2012, doi: 10.1111/j.1939-0025.2012.01187.x.

  3. B. J. Ellis et al., "Does father absence place daughters at special risk for early sexual activity and teenage pregnancy?," Child Dev, vol. 74, no. 3, pp. 801-21, May-Jun 2003, doi: 10.1111/1467-8624.00569.

  4. J. Mendle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father absence and age of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Child Dev, vol. 80, no. 5, pp. 1463-80, Sep-Oct 2009, doi: 10.1111/j.1467-8624.2009.01345.x.

  5. "2020 WE ARE DONOR CONCEIVED SURVEY REPORT." https://www.wearedonorconceived.com/2020-SURVEY-TOP/2020-WE-ARE-DONOR-CONCEIVED-SURVEY/ (accessed 1/18, 2024).

  6. R. Burke, Y. O. Lavery, G. Katznelson, J. North, and J. W. Boyd. "How Do Individuals Who Were Conceived Through the Use of Donor Technologies Feel About the Nature of their Conception?" Biotechnology. https://bioethics.hms.harvard.edu/journal/donor-technology (accessed 1/18, 2024).

  7. L. W. Spencer. "MY EVOLUTION AS A DONOR CONCEIVED INDIVIDUAL." https://www.wearedonorconceived.com/personal-stories/my-evolution-as-a-donor-conceived-individual/ (accessed 1/18, 2024).

  8. Eva, 〈捐精後代聯合國發言二 Stephanie〉 ed. Youtube, 2021, 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8UPSlqClE&t=1s&ab_channel=Eva.

  9. 唐仙美, 〈觀點投書:只有投票權的大人才有人權?〉 in 新新聞, ed, 2023.

  10. 〈兒童權利公約〉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62 (accessed 1/18, 2024)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