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人口過剩的神話
很多人一直聯繫我們,問我們,要如何反駁世界人口過剩的論點,因此我們決定編寫一本簡短的入門書,名為《如何通過三個簡單步驟,揭穿人口過剩的神話》。
然而,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定義術語。所謂的人口過剩,乃是描述一種情況,即在一封閉環境中,大量人口耗盡資源,以至於無法再支持該人口。
我們來想像一下,我們的PRI辦公室,突然變成一個封閉的環境,任何東西都不准進出。顯然,我們的員工很快便會耗盡可用資源:水冷卻器會被排乾,冰箱會被清空,氧氣會全部用完。
顯然,我們辦公室有太多的人在享受資源了,但我們還沒有開始試圖消滅我們的同事,以確保我們自己的生存。我們還沒有發起針對年輕同事的絕育運動,也沒有鼓勵年長的同事從窗戶跳出去。為什麼沒有呢?
嗯,當然,我們受到道德教導的約束。但除此之外,我們知道這間辦公室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環境。人口過剩的狂熱分子所引用的大多數實例,例如「擁擠的城市」或「貧窮的國家」,也都不是封閉的系統。都不是。
當人類刻意地創造封閉環境時,其他虛假的人口過剩情況就會發生。如果有人把你鎖在一個房間裡,導致你死亡,大多數人並不會把你的死歸咎於「房間人口過多」,而會歸咎於把你鎖在裡面那個殘忍的人。同樣,如果政府政策阻止食物被運送到需要的地方,或分發給飢餓的人,罪魁禍首不是「人口過剩」。而是政策,愚蠢。

此外,人口過剩被定義為由人數所造成的問題,而不是他們的行為所造成。如果每個人都要求擁有自己的大陸或島嶼,那麼世界將很快顯得「人口過剩」。
當我們思考「地球作為封閉環境而人口過剩」的論點時,讓我們謹記這些事情。這個地球飛船(他們喜歡這樣稱呼它)是否正耗盡資源呢?來評價一下:
一、食物
「食物不夠!」自1800年代初期托馬斯·馬爾薩斯 (Thomas Malthus) 時代以來,世界末日論者就悲觀地預測,人類的數量將遠超過食物的供應量,因而將導致災難性的飢荒。然而,世界目前生產的食物足以養活100億人,而我們只有70億人。也就是說,有70億人在工作,我們可以為100億人生產足夠的食物。[1] 想像一下,用100億人的頭腦,我們可以生產多少食物!
「可是世界上還有飢餓的人啊!」是的,飢餓在世界某些地方仍然是一個問題,但這不是由人數引起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樂施會,在評論最近的索馬里亞飢荒時表示,「飢荒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災難性的政治失敗。」

「嗯,我們很幸運,是因為綠色革命,使糧食產量猛增,但我們不能指望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為什麼不?沒有理由認為,我們正在耗盡人類的聰明才智。如果要我說的話,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多的科學合作機會,和更多的專業化,那將導致該種科學的飛躍呢。
「好吧,但人類現在在我們過去所吃的食物鏈上,更上層樓了。我們不能保持這種狀態,但仍然足夠供每個人使用!」當然,已開發國家的人吃比較多的肉,這比我們吃穀物和植物蛋白的人,每卡路里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吸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耗盡食物。我們正在吃能量更高的食物,因為它們比過去更便宜——而且當商品稀缺時,價格並不會下降。高能量食品價格的下降,表明它們變得越來越充足,而不是越來越少。根據世界教育服務中心的數據,「當今世界農業,每人產生的卡路里,比30年前多17%……這足以提供世界上每個人、每人每天,至少2,720大卡 (kcal) 的熱量。」
二、水
「我們快沒水了!」地球被泡在水中。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平均深度為6,000英尺(1828.8公尺)。這就是為什麼地球從外太空看起來是藍色的。你無法用光水或破壞水;你只能改變水的狀態(從液體到固體或氣體),或污染水使它無法飲用。
「這個理論很好,但是如果我渴了,理論對我意義不大。沒有足夠的淡水供每個人喝!」有的!自1900年以來,淡水抽取量(即可用水的生產),其增長速度,遠遠快於人口的增長速度。自1900年以來,淡水抽取量增加了七倍,而世界人口僅增加了四倍。[2]這表明,我們獲取可用水的能力,比人口增長快得多。
「你去跟生活在薩赫爾(北非)的人講啊!」你說得對,缺水是一個嚴重的人道主義問題。但不是人口過剩的問題。水雖然充足,但很難輸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因此有地方性的水資源短缺。正如Karen Bakker(2003年)所說的:「人類在日常謀生過程中,所調動的物質,水是最重的物質之一……相對於單位體積的價值而言,水的運輸成本很高,需要對基礎設施的網絡進行大規模的資本投資,這基礎設施是一個有效的屏障。」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更多的水壩、運河和水管,而不是更多的墮胎、避孕和絕育。
三、增長率
「但我們正在倍數增長!」其實不然。人類確實有在增長,但不是倍數增長。「倍數增長」是指數量越大,其增長速度越快。事實上,世界人口增長率,自1960年代初達到頂峰以來,一直在下降。1950年至2000年間,世界人口以1.76%的速度增長。2000年至2050年間,預計將增長0.77%。[3]所以是的,因為0.77大於零,它是一個正增長率,世界人口將繼續緩慢增長,但不會呈倍數增長。
大部分增長將來自發展中國家——他們的預期壽命,預計將在未來50年飆升,從而促進其人口增長。非洲的增長並無需擔心。
然而,歐洲的衰落,卻值得擔憂。聯合國一份報告,題為「到2300年的世界人口」,描繪了歐洲的未來,如果歐洲的生育率不超過目前水平的話:「歐盟最近擴大到4.52-4.55億人(根據2000-2005年的數據),將在2300年減少至僅5900萬。大約一半的歐洲國家,將失去95%或更多的人口,而俄羅斯聯邦和意大利等國家,將只剩下1%的人口。」換句話說,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和英國人,實際上將不復存在。

其他有趣的想法:
– 人類知識可以通過書面和口頭語言的方式傳遞,這是進化或生物學優勢所不能的。
– 人口學家估計,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元年之間,至少有200億人生活在地球上。(沒錯,所有曾經活著的人中有一半現在還活著,這想法是個神話!)[4]
– 浮游生物的生物量的總和是70億人的3倍。[5]
– 地球上的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以擁有5英畝的土地。[6]
– 地球上的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以擁有半英畝的耕地。[7]
– 如果我們想靠近,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並肩站立在桑給巴爾島上。 [8]
– 大約 48% 的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的國家。[9]
– 全球總和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 2.53 個孩子。[10]
– 到 2050 年,尼日利亞的人口預計將超過美國。[11]
註脚:
- [1] Holt-Giménez, Eric, et al. “We Already Grow Enough Food for 10 Billion People… and Still Can’t End Hunger.”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36.6 (2012): 595-598.
- [2] Gleick, Peter H. “A look at twenty-first centur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Water International 25.1 (2000): 127-138.
- [3] “WORLD POPULATION TO 2300.”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4): https://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pdf/trends/WorldPop2300final.pdf.
- [4] Wachter, Kenneth W. “Cohort Person-Years Lived.” Essential Demographic Method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2.
- [5] Garcia-Pichel, Ferran, et al. “Estimates of global cyanobacterial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Algological Studies 109.1 (2003): 213-227.
- [6] Calculated from numbers found on: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World Factbook. Web. 30 Sept. 2013.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
- [7] Ibid.
- [8] “A Tale of Three Islands.” Demography. 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33364/print.
- [9]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2 Revisio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3): https://population.un.org/wpp/Publications/Files/WPP2012_HIGHLIGHTS.pdf.
- [10] Ibid.
- [11] Barnes, Hannah. “Is Population Growth out of Control?” BBC News. BBC, 28 Sept. 2013. Web. 01 Oct. 2013. http://www.bbc.co.uk/news/magazine-24303537.
參考書目:
- “A Tale of Three Islands.” Demography. 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33364/print.
- Bakker, Karen J. “A political ecology of water privatization.” 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70 (2003).
- Barnes, Hannah. “Is Population Growth out of Control?” BBC News. BBC, 28 Sept. 2013. Web. 01 Oct. 2013. http://www.bbc.co.uk/news/magazine-24303537.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World Factbook. Web. 30 Sept. 2013.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097.html.
- Garcia-Pichel, Ferran, et al. “Estimates of global cyanobacterial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Algological Studies 109.1 (2003): 213-227.
- Gleick, Peter H. “A look at twenty-first centur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Water International 25.1 (2000): 127-138.
- Holt-Giménez, Eric, et al. “We Already Grow Enough Food for 10 Billion People … and Still Can’t End Hunger.”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36.6 (2012): 595-598.
- Michael, Webber E. “How to Make the Food System More Energy Efficient: Scientific American.” Scientific American, 29 Dec. 2011. Web. 30 Sept. 2013.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more-food-less-energy.
- Wachter, Kenneth W. “Cohort Person-Years Lived.” Essential Demographic Method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2.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2 Revisio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3): https://population.un.org/wpp/Publications/Files/WPP2012_HIGHLIGHTS.pdf.
- “WORLD POPULATION TO 2300.”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4): https://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pdf/trends/WorldPop2300final.pdf.
- “2013 World Hunger and Poverty Facts and Statistics by World Hunger Education Service.” Weblog post. World Hunger Education Service. Hunger Notes, n.d. Web. 30 Sept. 2013. <http://www.worldhunger.org/articles/Learn/world hunger facts 2002.htm>.
文章來源: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013.10.1.
作者:Anne Roback Morse、Steven W. Mosher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