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期2017年07月14日

若您願意,請轉寄給5位好友,
邀請他們加入讀者群的行列。
我要訂閱取消電子報。

同性戀是先天的嗎?看看科學如何說

遺傳決定論怎麼驗證同性戀?

  1993年媒體大肆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同性戀基因」,然該名研究員迪恩‧哈默事實上說:「我們還沒有發現造成性傾向的基因,我們不認為它存在。」這是一樁媒體炒作。從遺傳學上各類研究報告來看,要把特定行為歸因於單一的或某些的特定基因所造成,是被科學家證明極為困難、且無效益的;基因與性慾之間的關係,也是微乎其微。

  在此,列舉幾個遺傳決定論結論的反駁:
(1)同性戀一代到一代之間的變化太快,突然出現、突然消失,相反基因遺傳的影響。
(2)若完全同性戀者來自基因遺傳,則在數代內就會從族群中死光,事實卻相反,研究發現自我歸類為完全同性戀的人,大約3人中有1人育有孩子。
(3)男性青春期(發情期)受90%遺傳影響,聚集在12歲左右開始,但第一次產生同性吸引的年齡則散佈非常廣泛且飄忽不定,完全不像是遺傳的影響。
(4)不同文化的同性吸引出現率可由0(甚至有些文化並無禁令)、到罕見、到強制性義務,其發生率的數據結果極為發散,也反駁了同性戀是遺傳決定的。

基因突變或產前因素也不可能!

  會不會是基因突變?研究指出是不可能的,因為同性戀加上雙性戀的發生率共佔2.4%,遠遠大過所有因突變產生的遺傳疾病發生率之總值(1%)。另外,因著腎上腺生殖症候群者以及追蹤產前激素治療所生下的孩子等諸多研究,推翻了胎兒發育暴露在過多或過少產前激素對後來性傾向之效應的理論,否決了「同性戀是胎兒錯誤發育的結果」。懷孕母親的母職壓力影響或母體免疫假說也有許多研究證明是絲毫站不住腳的。

  最有力的證據是許多的雙胞胎研究(尤其是同卵雙胞胎實驗,因為他們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皆指出不僅你的基因沒有辦法決定你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產前賀爾蒙、母體免疫等等也沒有。

同性戀腦子在作怪?

  同性戀是不是先天的腦子造成的?至今解剖學和生化學的研究尚無法找到先天上同性戀和異性戀的腦部的真正差別。腦部在兩性分型時,認知上或行為上腦功能的理論已被證明與學習和經驗有關。神經科學家不再相信腦子在出生前就形成不變的模式,事實上腦有驚人的可塑性,而且是「一輩子」都可以透過反覆施作的學習,甚至心中模擬演練而達到改變。總之,真正「能形塑你腦子的匠師,就是你自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