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2014年05月06日 |
||
胚胎幹細胞研究的迷思(2)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甯永鑫教授 一、幹細胞簡介 幹細胞是人體內能產生所有組織的母細胞,屬於非特化細胞(Unspecialized Cells),就其定義上來講是指一群具有複製,再生能力,並且可以分化為許多不同的特定組織細胞的原始細胞。幹細胞在生命體由胚胎發育到成熟個體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即使發育成熟之後,幹細胞仍然普遍存在於生命體中,擔負著個體的各個組織及器官的細胞更新及受傷修復等重責大任。人類幹細胞的的分類依取得途徑不同,主要分為胚胎幹細胞與成體幹細胞(包含來自臍帶血、羊水中的幹細胞),將於下文中詳述。另外,依其分化能力的不同及分化順序的先後,幹細胞又可分為全能性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s)、豐富潛能性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特定潛能性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及單能性幹細胞(或稱祖源細胞)Unipotent Stem Cells (Progenitor Cells)四種,茲分述如下:
二、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s) 當接合子發育成囊胚(Blastocyst)時,代表兩層不同型態細胞群的產生:胚體層(Embryoblast)細胞和滋養層(Trophoblast)細胞。胚體層是位於囊胚中央的內細胞團塊(Inner Cell Mass),未來將發育成胚胎本身。滋養層由囊胚外表的牆狀外細胞團塊(Outer Cell Mass)組成,此層將構成部分的胎盤。【註一】在胚胎著床作用(Implantation)期間,內細胞團塊也同時分裂與發育並迅速地形成一種雙層構造,稱之為雙層胚板(Bilaminar Embryonic Disc)。雙層胚板由外胚葉(Epiblast)與內胚葉(Hypoblast)所組成。在第三週時雙層胚板將發育成為胚胎的三個胚層,分別為:外胚層(Ectoerm)、中胚層(Mesoderm)及內胚層(Endoderm)。從受精後第四週至第八週這三個胚層將分化及發育成胚胎(人體)中各種不同的組織(如皮膚、骨骼、毛髮…)及器官(心臟、腎臟…)。【註二】 胚胎幹細胞就是從囊胚內尚未分化的內細胞團中所取得的一種幹細胞,它們是豐富潛能性(Pluripotent)的,意即它們能發育成超過200種以上不同功能的成熟細胞型態(如血液細胞、心臟細胞、腦細胞等等);在技術上胚胎幹細胞是不死的,因為它們能無限期的複製(Replicate)下去。然而,目前科學界尚未對胚胎幹細胞的複製(Replication)及分化(Differentiation)建立有效的控制機制,意謂著現階段若使用胚胎幹細胞修補心臟破損,很有可能長出的是毛髮或骨骼,而非心肌組織。同時,由於胚胎幹細胞的特性與惡性腫瘤細胞十分類似(癌細胞能夠無盡生存和繁殖、入侵鄰近組織和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能力),一旦胚胎幹細胞的自我調控機制失靈,很可能會發生癌化,也就是轉變成惡性腫瘤。因此,現階段胚胎幹細胞根本無法進入人體實驗的階段,更遑論臨床醫療價值了。 註釋:
<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