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期2012年10月22日 |
||
胚胎幹細胞 道德爭議有解英國的戈登爵士和日籍的山中伸彌教授共享諾貝爾醫學獎榮耀,前者開啟動物複製的先河,後者則是研究出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簡稱iPS),對再生醫學貢獻很大,也為未來器官再生、組織修復和疾病治療帶來革命性突破。 1997年,英國宣布成功孕育出複製羊「桃莉」,關鍵技術就是戈登的發明。但早在1962年,戈登就已把青蛙的卵子剔除細胞核後,改由取自蝌蚪的細胞核替代,最後長出了新一代的蝌蚪,當時卻被譏為「笑話」、「造假」。如今細胞核轉殖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各種複製動物相繼出生,也衍生複製人的爭議,但也導引「萬能細胞」的出現。 山中伸彌最早把KLF4、OCT4、SOX2和C-MYC四個基因放進皮膚細胞內,製出可變化成心臟筋肉、神經等各種細胞的全新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也就是俗稱的「萬能細胞」。 山中伸彌六年前才發表他的研究成果,獲獎相當快速,顯示萬能細胞受全世界重視的程度。 山中伸彌開發出這種多功能幹細胞,一舉解決了過去以胚胎幹細胞研究所帶來的倫理及道德爭議,而且不會有免疫排斥問題。另外,將來可針對各種遺傳疾病,只要取得病人任何細胞,做成客製化的誘導型幹細胞,一方面從中瞭解其病程發展,也可做為藥物篩選的平台。<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