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2010年8月09日 |
|
德國「嬰兒箱」搶救棄嬰【www.la-croix.com德國2010/07/02】「Anna當時睡在嬰兒床上,吸著她一直帶身上的奶嘴。她靜靜地躺著。之後,她爬起來,自顧自地玩了起來。」Eva Winkler-Jansen愛憐地回憶著她第一眼看到Anna的情景。五年前,德國科隆「天主教婦女社會服務中心」(SKF)【註1】婦幼組負責人在「嬰兒箱」中撿到Anna,並收留她。「嬰兒箱」的功用是為了讓不知所措的孕婦於生產後,不要丟棄她們的嬰兒,把孩子放置在箱內,好讓撿到的人得以照顧他們。這是個自動保溫箱,放在服務中心牆壁的窗邊,母親可用匿名方式,把剛生下來的嬰兒放進箱內,再按牆上的門鈴。 Anna後來被收養。她很想知道自己的身世。她的養父母陪著她到科隆,看看自己曾被丟棄的地方。Anna是在2001年9月28日那天被生母丟棄。 易被控告「丟棄嬰兒」 十年前,漢堡市設置了第一個棄嬰箱。從那時起至今,德國共計有百多位這樣的嬰兒。然而,在設置棄嬰箱的同時,有幾間醫院也同意孕婦以匿名方式生產後,離開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方式並不合法,婦女會因「丟棄嬰兒」罪名被起訴。 德國基民-基社黨(CDU-CSU)核心成員Ingrid Fischbach表示,「以匿名方式丟棄嬰兒」事關多人,每個人均有需要得到法規的照顧,「目前德國並沒有明確的統計可知究竟有多少這樣的棄嬰,一些機構拒絕透露數量。這十多年來,數目估計約是300到500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基民-基社黨正準備制定草案,好讓這些孕婦可以「機密生產」(accouchement confidentiel)。這個構想原本出於德國倫理委員會的建議。倫理委員會共由26位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所組成,包括科學、醫藥、神學、心理、哲學,以及卸任後的政治人物。這個委員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在政府或議會的要求下,討論某些敏感的倫理議題,並找出解決方式。 兩種基本權利相衝突 去年十一月,大部分倫理委員會成員表示「以匿名方式丟棄嬰兒」會造成二種基本權利相衝突:生命權和認識親生父母的權利。因此,委員會建議取消「嬰兒箱」,和停止孕婦用匿名方式生產,而是提議透過機密登記的特別服務,暫時保留孕婦個人資料一年,不呈報政府機關,以便母親有時間改變心意。在這期間,若母親決意放棄孩子,或沒任何表示,嬰兒即可出養。嬰兒的出生資料之後必須告知政府單位,待孩子十六歲時,有權知道他的身世。 倫理委員會成員之一,律師兼德國綠黨(parti vert)前黨主席Ulrike Reide應是這個提議的主要人物,他表示:「我們不能一手拿著這些憂傷母親的資料,另一手卻不讓孩子知道這些資料,這沒道理。」 「嬰兒箱」是最後的方法 二十六位倫理委員中,有六位拒絕這項提議。天主教倫理神學兼委員會副主席Eberhard Schockenhoff表示:「我們不能樣樣都立法。我們認為『嬰兒箱』是最後的方法,雖不要過度提倡,但也不能完全不做。」對Anna的案例,這六位委員堅持認為,若是科隆沒有設置「嬰兒箱」,應該沒有人會知道Anna會發生什麼事,也許她的母親會留下她,也許會將她丟在某處,也有可能一出生後就殺死她。根據德國Terre des hommes資料顯示,德國一年約有二十位嬰兒一出生即被母親殺死。這些母親有可能是因內心過度憂慮而無法承受新生兒的到來。 提議的草案如「箭在弦上」 Ingrid Fischbach表示,這個草案已準備完成,但在送入議會之前,必須先等家庭部要求調查嬰兒箱的結果出爐後,才會開始進一步討論。這份調查結果將於這個秋天出版。 Anna不知道生母的名字,也不清楚自己為何被丟棄,也有可能這一輩子都碰不到自己的親生媽媽,向她問個清楚。 註解: 1.Service social des femmes catholiques(SKF).<回上一頁> |
|
地址:(24205)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4巷103號 電話:(02)2901-7270 ext 158 或778 傳真:(02)2906-2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