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2010年8月09日

本報發行量目前為26,409份。若您願意,請轉寄給5位好友,邀請他們加入讀者群的行列。
我要訂閱取消電子報。

家有老爸是對抗兒童貧窮的武器(下)

  【www.heritage.org Robert Rector 2010/06/16】美國主流媒體、自由派政客、激進份子、學術界經常感歎兒童貧窮的問題,但在一遍哀嘆聲中,人們總是忽略一個事實,兒童陷入貧窮的主要原因是:家裡沒有和媽媽結婚的爸爸。

左派政治人物的錯誤判斷

  然而,當左派政治人物(如性解放者)討論婚姻議題時,只要一提到婚姻與降低貧窮的關聯,就像是違反了他們的政治判斷,因此,大眾依舊不知道兒童貧窮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使當左派不情願地宣布低收入族群的婚姻瓦解時,他們所說的大部分也不真實。例如:

  • 性解放者堅持,貧窮婦女婚外懷孕,是因為她們不知道要生育控制(避孕),也不知道如何控制生育。但事實上,低收入族群中,婚外懷孕的女人並非出於這個原因而懷孕。【註10】
  • 性解放者堅持大多數未婚懷孕及未婚生子是意外的。事實上,大多數未婚生子的女性想要孩子。她們想懷孕,部分是有意的,或至少沒有刻意避免。【註11】

  左派份子(激進份子)辯稱,貧窮的單親媽媽不結婚,是因為孩子的爸爸沒工作、沒收入,這是「無法結婚」的主要原因。這一點也不正確。當孩子出生時,幾乎所有「沒結婚的父親」有工作,其中大部分人賺的錢比母親多。實際上,若是單親媽媽嫁給孩子的生父,三分之二的人馬上會脫離貧窮家庭的行列。【註12】

  最後,左派份子辯稱,貧窮夫妻的婚姻關係很冷淡。哈佛大學社會學者Kathryn Edin研究則指出,情況正好相反。【註13】低收入男女重視婚姻,渴望結婚。然而,他們不再認為有孩子之前結婚很重要。他們把婚姻理想化了,像中上階層家庭想到巴黎渡假一樣──這是一件在未來很美好,但並不是目前最重要,也不需要現在去做的事。當中上階層家庭是先結婚,然後有孩子之時,窮人正好相反,他們是先有孩子,然後找尋適當的伴侶和他們一塊養孩子。

  Edin的研究指出,即使最窮的單親媽媽都有著傳統的人生目標。【註14】她們想在鄉村有間房子、要生兩個孩子、與先生一起、有輛小車和一隻狗。然而,她們不了解,要達到這些目標,婚姻其實很重要。她們認為中年時結婚就好,婚姻只是一場象徵性儀式,慶祝一個人正式進入中層階級。而實際上,對大部分中層階級家庭而言,婚姻是經濟穩定,富足寬裕的必經之路,而不是富裕之後的象徵儀式,但這些單親媽媽們卻不喜歡走這樣的路。

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要鞏固低收入族群的婚姻狀況,政府應該要提供健康婚姻相關的正確訊息,例如健康婚姻可以減少貧窮,使孩子更幸福;解釋為什麼在孩子出世之前,發展穩定的婚姻關係是多麼重要,同時教導民眾選擇未來的人生伴侶,以及建立穩固的關係。

  但是政府目前什麼也沒有做。在社服機構、慈善事業、學校、全美國低收入族群的流行文化中,幾乎聽不到關於婚姻的議題。福利制度甚至對低收入的結婚夫妻不利。

  不看重婚姻制度的狀況並不是新鮮事。在「向貧窮宣戰」開始之際,一位在詹森總統陣營服務的年輕人Daniel Patrick Moynihan(日後聯合國大使和紐約參議員),寫了一份意義深遠的報告,說明婚姻瓦解對美國黑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左派份子卻對這個年輕人怒氣填胸,嚴詞抨擊,指婚姻制度被侵蝕不重要、也不必擔心。

  四十年之後,Daniel Patrick Moynihan的預言成真。白人及拉美裔家庭制度也逐漸被侵蝕,且帶來極具毀壞性的惡果。然而,若討論「貧窮」和「丈夫離家」之間的關係,依然和四十年前一樣是個禁忌。

  依歷史觀點而言,左派一直忽略或敵視婚姻。幾十年來,女性主義者教導大眾婚姻如何在心理上和經濟上傷害婦女。當人們不再接受這種表面的觀點後,本能對婚姻的敵意依舊深深烙印在自由派學者的心內。大部分校園休息室內,熱衷婚姻者幾乎都是右派。

  為大部分左派份子而言,婚姻不過是舊社會的機制,是紅色之州(指美國歷來支持共和黨的州)的迷信。由這個觀點而言,當「後婚姻社會」(Post-Marriage Society)建立之際,政府補助金也要同時增加。在這種背景之下,當歐巴馬陣營欲刪除前政府一項鞏固低收入族群婚姻的計劃(透過「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運作的健康婚姻方案),這種舉動也就不令人驚訝了。

婚姻:貧窮的解毒藥

  無論什麼政治因素使得婚姻不再受重視,婚姻依然是美國最有力的反貧窮武器。很不幸地,婚姻制度持續瓦解中。家中沒有爸爸,貧窮和福利花費就會增加,最後受苦的還是孩子和家長。

  由於在美國,婚姻瓦解是孩子貧窮和福利花費的主要原因,而且因為窮人渴望健康婚姻,卻缺乏擁有健康婚姻的典範、認知和方法,政府更有理由採取行動,鞏固婚姻。尤其是低收入族群,這些未來的父母普遍有著嚴重的錯誤觀點──先有孩子、後結婚,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澄清這種觀念。

  要減少美國貧窮,立法者應該要制定政策,鼓勵民眾成家,以及維持健康的婚姻,要在婚後且經濟穩定後再生小孩。婚姻為孩子、成人和社會帶來最高利益,必須鼓勵和鞏固,絕不可忽略,更不可被侵蝕。

(作者Robert Rector是Heritage基金會國內政策研究部門資深研究員)

註釋:

[11]Kathryn Edin, Paula England, Emily Fizgibbon Shafer, and Joanna Reed, “Forming Fragile Families: Was the Baby Planned, Unplanned, or in Between?,” in Edin and England, Unmarried Couples with Children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007), pp. 25–54.

[12]Robert Rector, Kirk Johnson, Patrick Fagan, and Lauren Noyes, “Increasing Marriage Would Dramatically Reduce Child Poverty,” Heritage Foundation Center for Data Analysis Report No. CDA03-06, May 20, 2003, at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03/05/Increasing-Marriage-Would-Dramatically-Reduce-Child-Poverty.

[13]Kathryn Edin and Maria Kefalas, Promises I Can Keep: Why Poor Women Put Motherhood before Marriag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14] Ibid.

<回上一頁>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地址:(24205)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4巷103號
電話:(02)2901-7270 ext 158 或778
傳真:(02)2906-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