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問題

  台灣政府開始重視人口問題,相繼提出包括生育及托育等補助方式,吸引國人生產,藉以提高總生育率。然而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倡導貞潔的觀念、不人工避孕、不人工流產,生育率至少達2.2以上才是根本之道。本單元刊載各篇相關報導,一齊幫助讀者看看台灣政府官員、學者如何解決即將來臨的人口危機。

論我國「少子化」的危機

自由新聞網】2004年5月7日星期五

  目前我國已面臨人口及生育的問題。依內政部公佈之數字,去年(2005)台灣總人口為二千二百六十萬人,比前年僅增八萬人,如考慮近年台商西進中國人數(估計總數約百萬人),則實際上台灣的常駐人口可能已在減少。若此趨勢持續演變下去,台灣不久將面臨人口老化、人力斷層、社會失衡、經濟失速等經濟及社會危機。

  我國人口自然增加率節節下降的主因在於「少子化」現象。民國七十年我國新生兒有四十一萬四千人,民國八十九年適逢龍年,新生兒數仍有三十萬五千人,但民國九十年就下降至二十六萬人,去年更低,僅二十二萬人,幾已是七十年的二分之一。少子化第一個所衝擊的是學校與教育。由於嬰兒減半,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招不到學生的結果是濫竽充數,教學品質降低。此外,由於家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眾人寵愛在一身,父母花錢提供最好的物質給孩子,造成孩子使性又不知感恩,行為偏差,影響將來健康社會之運作。

  第二個受衝擊的是國家經濟。由於成年後進入社會的青年一年比一年少,勞動力供給不足,無法充分提供包括服務的財富。人才也會相對減少,因為人類的智商(IQ)有一定而自然的常態分配,二十萬新人中的「高智商」人數在相同條件下必然只是四十萬新人的二分之一,「少子化」代表的是人才的枯竭,能由後天教育添補者必然少數。「少子化」也代表消費之萎縮,少子化社會所需要的牛奶、糧食、衣飾、服務必然減少,使經濟成長動力受挫。經過一段經驗與研究之後,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日本一九九○年代以來的經濟低迷,應歸咎於日本的少子化現象。很多日本的製造、服務業將投資重心,由人口成長動能微弱的日本,移至人口接續力強勁的國家如美國,因為那裡才有市場的成長潛力。

   第三個受到衝擊的是國家財政與國家地位。由於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粗估我國老年人口依賴比,十五年後將升至百分之二十),老人為爭取福利,必傾向投票給承諾老人福利的候選人。老人福利支出之增加,必排擠兒童該受的照顧及整體國家之建設支出,終至拖垮政府財政,影響所及不僅是經濟,也是社會問題的一顆定時炸彈。

   我們都了解,少子化是全球先進國家之共同現象。問題是,台灣是全球先進國家中少子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台灣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數已由一九五○年代的五人降至前年的一點四人,去年再降至一點三人,與日本並駕齊驅,比美國之二點○人、法國之一點九人低了許多。今年估計可能還會降至一點二人,也就是說目前我國育齡婦女生育數已是全球最低。為何如此?原因可能要溯及民國五十年間的政府家庭計劃運動,將少子化奉為社會的一種價值,並將其深植於年輕子女心目中。高等教育在學率,女性超過男性也是原因之一。女性的高學歷、高在學率使台灣的女性遲婚、晚婚,很快成為高齡產婦,僅能生育一胎。長此下去必使台灣人口減少,很快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隱憂。其實,當我國婦女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年年大幅增加,甚至超過男性時,政府可考慮鼓勵並且補助「在學結婚與生育」應是防範我國生育率下降的一帖良藥,優秀女性之「在學生育」亦必有助於人口質的提升。

  過去的古典經濟學將生產要素歸類為資本、土地與勞力(後又加入技術),但論述勞力時卻只注意到勞力的價格,未注意到勞力的再生產,成為現代經濟學的一項盲點。生育是勞力的再生產與再投資的過程,這與一家公司為永續經營,必須年年提存,增加資本,持續再投資是相同的道理。是以,我們建議政府,在全力推行二○○八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之同時,除了要實現「三、四、五」三大經濟目標(研發占GDP百分之三、失業率百分之四以下、經濟成長百分之五以上)之外,請不要忽視我國「少子化」的嚴重性,務必加上「將生育數提升至二點一人」(註:維持替代人口的婦女生育數為二點一人)的遠程計畫目標。除如上述,鼓勵、資助「在學生育」之外,也應就家庭教育、社會福利、全民健保、勞工政策等各方面,作有利生育之必要規劃,終止我國一九六○年來一直進行中的少子化趨勢,還給社會多一些年輕的氣息。

<回上頁>


免費索取

免費贈送【殘蝕的理性】VCD:25分鐘的生命與性教育影片
請註明姓名地址即可。免郵資!
電子郵件方式索取影片。
電話索取:02-2901-7270分機158
手機 0939-894-907


聯絡人:陳青龍 符文玲; 網路編輯:藍斯  2006.04.01創刊
地址:242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4巷103號 電話:02-2901-7270分機158  傳真:02-290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