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問題

   台灣政府開始重視人口問題,相繼提出包括生育及托育等補助方式,吸引國人生產,藉以提高總生育率。專家表示,生育率至少達2.2才是平衡人口數的基準點。然而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教導貞潔的觀念、不避孕、不墮胎才是根本之道。本單元刊載各篇相關報導,一齊幫助讀者看看台灣政府官員、學者如何解決即將來臨的人口危機。

   誰謀殺了台灣之子

轉載:【2004.06.20/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作者:鄭博仁(婦產科醫師,長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日前發表的一分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國內育齡婦女平均生育數又往下滑落,在OECD國家中已敬陪末座。因應此一人口成長的劣勢,行政院展現了罕見的魄力及效率,迅即提出了「鼓勵外人移入」,「鼓勵國人生育」二大宣導主軸。新執政團隊在「全民拚經濟」的理想與願景外,似乎又找到了一個「全民拚生育」的長期作戰目標。

  同時,婦權團體與媒體輿論,也並未在這場「人口大作戰」之役中缺席,不約而同地乘勢提出:「營造親善的生育環境」、「建構安全的孩童養育網絡」、「提升多口家庭生活品質」等呼籲及訴求。一場社會與人口的改造運動看似已悄然成形,而親善環境、安全網路、生活品質的升化若皆能落實而成真,是否意味著婦女的生育率即能止跌回升,而國內老少不均的人口結構劣勢即能由黑翻紅?其結果不得而知,但卻值得觀察與期待。

  什麼原因導致台灣地區整體生育力的直直滑落?雖然專家學者從經濟、社會、治安、家庭等角度多所解讀,並據此提出種種提高婦女生育率的誘因及對策,卻很少有從實務上的婦幼醫療層面進一步探討此一不合常理現象者。醫療專業在台灣人生育力變遷過程中是否也扮演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絕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

  雖然,婦女晚婚、晚孕的趨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許多不同調查單位所作的婦幼統計卻皆顯示近十年來台灣地區婦女懷孕人次並未明顯下降。那麼愈高比例尚未被孕育完整的「台灣之子」在什麼因素下被「人間蒸發」掉了,其背景當然必須進一步深究。筆者就臨床及學術專業領域思考,加以推演分析則可歸納出三種可能性:

  其一,胚胎萎縮或異常而不得不採取流產措施;而孕婦平均年齡的老化會增加這種情況發生的比例。但,以近十年內孕婦平均懷孕年齡從二十五歲上升至二十九歲,對整體生育率的影響預估為百分之三;這在近十年台灣婦女總生育率從二點五人滑落至一點二人,掉了近百分之五十的差距中,所占的影響係數並不明顯。

  其二,胚胎正常,孕婦卻沒有懷孕的意願,因此主動選擇人工或藥物流產。目前台灣地區規範人工流產的《優生保健法》,在現實上只是聊備一格,全條文賦予婦女墮胎權的完全自由度,因而在性教育宣導日益普及,醫學科技愈發提升的時代,婦女「孕而不育」的比例仍居高不下。目前《優生保健法》正處修法階段,若能在「婦女自主」與「生命尊重」中找出平衡點,無論此法將來修成「母子保健法」抑或是「生育保健法」,或許能稍稍減緩日益嚴重的「假日後墮胎潮」,並對台灣的人口提升作出些微挹注。

  其三,胚胎正常,孕婦有懷孕意願,卻被迫或無奈的採取流產措施。最常見的情況是懷孕期間不慎使用藥物,而胎兒是否被誤殺則與專業人員提供孕期藥物諮詢的嚴謹度息息相關。因此,許多長期渴望生育,或好不容易有喜的個案往往因懷孕期間不慎碰觸藥物,而胚胎即莫名其妙地被拿掉。筆者在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胚胎學中的畸形學,也同時在「長庚醫院」優生保健中心開立孕期藥物諮詢特別門診。我儘量利用課堂授課及門診衛教的機會傳達正確的孕期藥物諮詢觀念,但這只能影響人口中的極小部分。其實,在常用的處方中,可能導致畸胎的藥物不超過二十種。除了藥物種類的考量外,藥物使用時機,藥量及孕婦胎兒的基因型態皆與胎兒是否受影響有關。對於這些對懷孕有所期待卻又擔心胎兒受害的孕婦而言,若能以更專業嚴謹的態度給予藥物諮詢,相信得以遏止許多不必要的人工流產。而這對台灣整體生育力的提升應不無小補。

  前年,筆者接受「全球生育及避孕組織」委託,針對經產婦(即至少生過一個胎兒)無意中再次懷孕後,考量繼續懷孕或中止妊娠的要項所作的調查。研究發現台灣婦女考量因素的比重權值依序為:胎兒健康狀況,個人體力負荷,爾後教養問題,最後才是家庭經濟因素。同一個調查進一步追蹤這些個案中妊娠中止的原因,其中因孕期使用藥物而不得不流產者高居首位,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九。此一結果較同時期同一問卷在高度開發國家(以美國為例為百分之三),亞洲新興國家(以新加坡為例為百分之九),及未開發國家(以肯亞為例為百分之零點三)均高出甚多。這也顯示在國內,藉「優生」之名,超高比率的準台灣之子竟因而被所謂的專業所謀殺。

  除了拼生育的口號、宣導之外;讓政策、專業、人性對生命充分尊重,也許才是為台灣人口問題解套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蜂報】cyberbees.blog

<回上頁>


免費索取

免費贈送【殘蝕的理性】VCD:25分鐘的生命與性教育影片
請註明姓名地址即可。免郵資!
電子郵件方式索取影片。
電話索取:02-2901-7270分機158
手機 0939-894-907


聯絡人:陳青龍 符文玲; 網路編輯:藍斯  2006.04.01創刊
地址:242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4巷103號 電話:02-2901-7270分機158  傳真:02-290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