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我們的根,去建造未來】文/曾慶導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守護我們的根,去建造未來】文/曾慶導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保存過去—把我們的父親背在肩膀上—並引領年輕人走向未來」,方濟各教宗對教育工作國際會議「Lin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Compact on Education」的參予者這樣說,並在6月1日接見了他們。下面是在接見時的演講的節譯,譯自2022年6月10日的羅馬觀察家報。

我很高興2019年開始的全球教育發展的建議在各個不同層面產生了興趣,各大學也在合作,對各專題深入研討,例如:人的尊嚴與人權、兄弟之愛與合作、技術發展與環保、和平與公民權、文化與宗教等。你們的會議是評估已經獲得的成果,並計劃將來的發展方向,這方向一定要向前走而不是停滯的。

最近我和義大利Lazio區域的大學校長會面時,談到今天我們需要學習與年輕學子一起走進危機、克服危機。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學習,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學習如何面對危機,因為危機是成長的機會。我們要處理好危機,不要讓它變成衝突。危機讓人成長,衝突卻把人封閉,無法解決問題。學習面對危機很重要,可以讓危機成為轉機。

一個很美的例子是史詩級人物艾尼亞斯 (Aeneas) ,他在他的特洛伊城焚燒時,把他年老的父親安格塞斯 (Anchises)背在肩上,又拉著兒子阿斯卡尼斯(Ascanius),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艾尼亞斯沒有只救自己,他救了父親,代表著過去,也救了兒子,代表著未來,因此他得以向前走。

這圖像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保存過去—把我們的父親背在肩膀上—並引領年輕人走向未來。這圖像幫助我們反省全球教育發展的幾個重要原則。

首先,人之為重。

在離開特洛伊城時,艾尼亞斯沒有攜帶財物(除了他的家族神位)而是帶著父親和兒子—根源與未來。這提醒我們每一個教育計劃都應該以人為重,所有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永遠不應該沒有根源與未來。

另外很重要的原則是需要運用我們所有的精力、創意和責任。年老的安格塞斯代表了傳統、必須尊重和保存的傳統。我想起論傳統時Gustav Mahler說的:「傳統是未來的保證」,不是博物館裡的東西;阿斯卡尼斯代表了未來,一定要有的未來。艾尼亞斯是「橋樑」,保證從一代過渡到另一代的橋樑。

守護我們的根源,去建造未來。

確實,教育總是根植於過去,但不停留在那裡,它應向前走,在那裡舊的和新的會合成一個新的人文主義。與這相反的有一思潮—每時代都有,但在這個時代我覺得對教會生活很危險的—就是:與其從根源中找到向前走的東西—即好的傳統,卻向後走。這「向後走」使我們成為一個自我封閉的教派。那些稱自己為傳統的維護者,卻是死的傳統的維護者。真正天主教的和人性的傳統是第五世紀的洛林人聖文生說的「不斷成長」。歷史上,傳統要發展向前,那是真正的傳統,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向前走的傳統。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則:需要教育年輕人去服務。安格塞斯和阿斯卡尼斯不僅代表傳統和未來,也象徵了聯合社會的脆弱的鈕帶,這鈕帶要被保護,不被棄置一邊。「拋棄文化」要說服我們,東西只要不是很管用,就應拋棄或換掉。我們對消費品的這種態度,也漸漸變成對人的態度。例如:如果婚姻不很順暢,就改變它;友誼碰到困難,就切割;一個年長者不再可以獨立行動,就把他/她放在一邊......但「脆弱」與「珍貴」是同義的。年長者和年輕人都像容易打破的花瓶,都要小心保護。兩者都是脆弱的。

親愛的朋友,在我們這時刻,當科技和物質主義把我們變成利用者和消費者的危機時刻,這危機可以是一個新福傳的契機:重新找回我們的人性、我們的生命、我們所居住的這世界的意義;也是一個再次重申,人在基督內成為天主肖像的受造者的中心位置的契機。這是託付給我們的偉大真理,一個我們必須見證並傳遞給我們年輕人的真理。

我們不能不對年輕人講述讓生命產生意義的真理。這是一部分真理。只因為要尊重不信天主的人就在教育界不講天主的真理,會像因為要尊重不識字的人而把書燒掉;為了要尊重盲眼的人而把藝術品毀掉;或為了要尊重無法聽的人而把音樂靜音一樣。

我衷心感謝你們在教育界的努力,這些努力也是你們對共議的教會的特別貢獻。請繼續朝這方向走,繼續成長,年輕人與年長者一起向前走。也要小心「返回過去」的想法,以為只要回到過去就可以保存人的文明。

我鼓勵你們向前走,我以我的祝福陪伴你們,也請你們為我祈禱。謝謝你們!

(圖文摘自:恆毅雙月刊632期 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