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
羅國輝神父晉鐸40週年誌慶
錢玲珠
華語教會禮儀泰斗羅國輝神父,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任教多年,對全球華語教會的禮儀更新事工貢獻甚鉅,也是創立輔神禮儀研究中心的重要推手。欣逢他晉鐸40週年,專程趕赴香港,和恩師的教區、堂區、家人一起慶祝(圖1)。深深感動於一位牧者40年的辛勤深耕和忘我事奉,特為文感恩並誌慶。
圖1-2019年7月7日,在香港聖母聖衣堂,和羅神父及母親一起慶祝羅神父晉鐸40週年
聖召之歌
家庭是搖籃
家庭,不僅是信仰的搖籃,也是聖召的沃土。
1950年,羅神父生於香港灣仔,是家中長子。家境極度清貧,中學畢業後,即進入職場,貼補家用。
圖2-外婆十分重視羅神父兄弟們的信仰培育
生長在信仰堅定的教友家庭,羅神父出生之後即於煉靈堂(今稱「聖母聖衣堂」)領洗。自幼已然萌芽的聖召,因朝夕相處的外婆大力支持(圖2、3),日益堅定。工作數年後,經過一些神長的陪伴和分辨,於1973年,在雙親經過掙扎後終於喜樂的奉獻下,進入香港教區聖神修院,半工半讀完成神學課程,展開聖召之旅。
圖3-外婆是羅神父聖召的重要推手
羅神父事親至孝。父親晚年健康不佳,時時進出醫院。病重時,羅神父受邀到大陸講學,因為牽掛,舉棋不定,父親卻鼓勵羅神父行所當行。以致羅神父在父親臨終前夕,才得訊趕回香港,在病榻陪伴最後一程。
家人,尤其是母親,在神父的聖召之途一路相挺,成為最堅實的後盾,讓神父可以盡情地事主事人,沒有後顧之憂(圖4)。
圖4-羅神父慶祝晉鐸40週年的慶典中,為母親送聖體
善牧之歌
1978年9月9日,神父領受執事聖秩;1979年6月30日,領受司鐸聖秩。一起領受聖秩的,還有另外4位神長,他們情誼深厚,常一起慶祝祝聖紀念日(圖5)。
圖5-羅神父和一起領受聖秩聖事的四位神長
聖母的偕行
神父服務過4個堂區。1979年晉鐸之後,跟隨明之剛神父服務於西環聖母玫瑰堂。體驗到身為教區神父,必須平衡靈修和服務的關係。越能「空出自己」,越能接受天主,也越能有空服務教友。
神父在主掌教區禮委會和至各地講學的忙碌中,毫不猶疑地接下主教的派遣,擔負堂區主任司鐸的職務,解除教區缺乏牧人的困境。1999年,是聖母領報堂;約2007-2017年,是善導之母堂;2017年迄今,是聖母聖衣堂。有趣的是,這四個堂區,都奉聖母為主保。神父何其有幸,在牧者生涯中,聖母皆慈愛地偕行。
當年,我乍聞身兼數職、鎮日忙碌不堪的神父,竟要接任堂區職務,真是驚訝不置!他還有餘力兼顧嗎?但是,這20年來,羅神父竟能擠出時間,把堂區經營得有聲有色。
堂區的興旺
堂區的成員有老有少,有些堂區還要兼管學校。羅神父卻無論在哪裡,都能帶來暢旺的新生命。
圖6-羅神父和青年充滿活力
羅神父對青年很用心(圖6),花許多時間培育且陪伴他們,尤其是輔祭團成員。也多次率領堂區青年參訪台灣,並四處朝聖(圖7),有著如師、如父、如友般的情誼。羅神父慶祝晉鐸40週年的慶典,許多以前陪伴過的青年都由各處來參加。他們有些已經結為夫婦,有的進入修會團體,有的在教會積極服務,各有歸宿。
圖7-羅神父陪同香港青年來台朝聖
此外,羅神父還全方位地關注長者的聚會、家庭的活動、主日學、外籍教友、慕道班(圖8)…等等。對教友的培育,更是不遺餘力,常可以在羅神父的臉書(Facebook)上,看見各種講座、活動的宣傳告示。
圖8-羅神父親自帶領慕道班
由於羅神父的無限熱忱、超凡精力和卓絕的領導力,不僅凝聚堂區,也吸引外人,讓每一個堂區,都充滿活力,日益興旺。譬如目前的堂區,每主日的感恩禮已經增加到8台,教友還滿溢到聖堂外。
禮儀之歌
圖9-羅神父曾在許多大陸修院教授禮儀聖事課程,影響深遠
1982年,羅神父銜當時胡振中主教(後來成為樞機)之命,赴羅馬安瑟默禮儀學院進修。1986年學成返港後,承接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主任之職,並開始在各地神學院授課(香港:1986年迄今;大陸:1989年迄今;台灣:1991-2002年)(圖9、10),展開了對華語教會禮儀更新的舵手旅程。羅神父在禮儀上的影響力,不僅及於香港,更延伸至台灣、大陸、東南亞,甚至歐美的華語教會。目前海峽兩岸的禮儀學者,幾乎都出自他的門下,和趙一舟神父並稱華語教會禮儀更新的泰斗。
圖10-羅神父在輔神授課多年,埋下重要的禮儀更新的種子
教區禮儀委員會
圖11-香港禮委會成員為羅神父慶生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圖11),在羅神父的領導下,十分活躍。除了各種禮儀慶典的服務,還收集許多禮儀文物,保存史蹟。更出版多元實用的禮儀書籍,提升全球華語教會對禮儀的認知。而有系統性的培育教友的禮儀生活,貢獻更是卓著,和台灣的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圖12)以及禮儀研究中心,也有很好的互動。
圖12-30多年前,香港和台灣主教團禮委會第一次在台聚會
聖堂建築
鑑於梵二後禮儀慶祝的巨大變革,禮儀空間也必須相應的改變。這是梵二後極重要的禮儀課題,羅神父對此相當用心。他率同禮委會和建築委員會合作,在香港建立起一座又一座各具特色,既符合禮儀精神、神學意義,又極富藝術美感的聖堂,讓人容易在此與神親密會晤,堪稱華語教會的楷模(圖13)。也透過累積的無數經驗,建立一套完善的建堂規範,方便援用。
若到香港教區參訪,精采絕倫的聖堂建築,絕不可錯過。
圖13-羅神父引領香港教區興建許多精采的聖堂
對大陸、台灣、海外的影響
羅神父對華語教會禮儀更新的影響深遠,難以盡數。
就大陸教會而言,由於政治因素,大陸教會禮儀更新的進程,遠晚於普世教會,仍然用拉丁文舉祭。直到1989年,羅神父和陳日君樞機(當時是神父)在上海佘山修院教學時,大力鼓吹及協助,方才有了第一台中文彌撒(圖14)。後來應上海金魯賢主教之邀,協助編纂大陸版的主日中文彌撒經書,還四處募款印行經本,捐贈給各地堂區,中文彌撒才日益普及。
圖14-1989年,羅神父在上海佘山修院帶領修士們首次以中文慶祝感恩禮
以往由於大陸教會缺乏資源,所以香港禮委會的書庫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任何大陸教會成員經過香港,都可以自由地免費索取禮儀書籍。如是慷慨,真正落實了橋樑教會的使命,也加快了禮儀更新的腳步。
大陸教會許多古老的聖堂建築宏偉,但內部常跟不上今日禮儀空間的需要,所以,羅神父常應邀協助興建和改建聖堂,頗具成效。
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才。過去20多年來,羅神父除了自己幾乎跑遍所有的大陸修院教授禮儀聖事課程,並不時推薦禮儀和聖藝人才到海外接受專業訓練,歸國後投身禮儀更新的工作(圖15)。目前在大陸修院教學的禮儀師資,幾乎都出自羅神父門下。
圖15-羅神父培育後進,不遺餘力。1997年8月,羅神父邀請當時在海外進修禮儀的學生大陸姚順神父(右一)和台灣的潘家駿神父(右二)、錢玲珠老師(左一),至義大利參訪聖堂和禮儀的遺跡。此照攝於羅馬
聖母聖心會和馬利諾會分別經主教舉薦,挑選各神學領域的優秀人才至歐美留學,羅神父也曾應邀前往歐美,培育在當地進修的這些大陸教會菁英,讓禮儀更新更普及化(圖16)。
圖16-1998年聖誕假期,羅神父應邀赴紐約馬利諾會,培育大陸在美進修的聖職人員
圖17-羅神父在台教授禮儀課程,十分生動活潑,常有實務演練
就台灣教會而言,羅神父曾在輔神授課11年,也應邀在各教區培育教友,對台灣教會直接間接的影響不小。他的教導,活化了台灣的禮儀慶祝,標記更清楚,感情更真摯(圖17、18、19)。
圖18-禮儀研究中心曾數次帶領學生至港、澳參訪,羅神父都親自陪伴。這是參訪香港正教會,聶基道主教精心介紹正教會的特色
圖19-這是羅神父陪同參訪澳門教會,林家駿主教親自解說澳門教會實況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曾經舉辦過本地第一次禮儀空間研習會,羅神父是積極的要角,分享香港的成功經驗(圖20)。有一年司鐸進修班的主題是入門聖事,羅神父也率同香港禮委會和教理中心來講課,並介紹相關教理講授的資料,讓入門聖事的真義更加彰顯,激勵起司鐸們的重視。
圖20-禮儀研究中心舉辦了本地教會首次禮儀空間研習會,羅神父專程由香港來台支援,分享寶貴經驗
就海外的華語教會而言,羅神父應邀至各處宣講,足跡遍佈新馬和歐美。羅神父幽默風趣、巧譬善導、深入淺出,讓聽眾輕鬆愉快、不知不覺中,吸收了發人深省的新知。
公義之歌
禮儀,絕不只是在聖堂中的慶祝,更與信仰生活息息相關。但願公道如水常流!創建一個公義的社會,在人間建立天國,是禮儀的至高目標。羅神父身為禮儀人,充分理解這一點,也努力踐履。他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無懼權勢,言所當言、行所當行。
他也極度關懷存身之所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譬如他生在灣仔,目前又在灣仔擔任堂區的主任司鐸,於是鑽研灣仔的歷史與文化,在他的臉書上經常展示灣仔的歷史圖片,以及教會機構在當地的發展。他還經常為教友及訪客做深度的導覽,走在街頭,介紹灣仔,如數家珍!
無怪乎聖母聖衣堂慶祝羅神父晉鐸四十週年的賀詞說:「鐸職四十年,羅神父愛主愛人愛社會,情不變,愛更深!令我們敬佩!」(圖21)
圖21-在香港的紛亂中,羅神父帶領教友和市民一起為香港的平安祈禱
感恩之歌
三件禮物
筆者有幸身為羅神父的入室弟子,在禮儀道路上,神父不遺餘力的褓抱提攜、把手教導,恩情深重!在灣仔堂區舉辦的聖召慶祝會上,特別獻上三件禮物。
一是由聖地帶回來的乳香。耶穌誕生、賢士來朝時,曾獻上乳香,表達敬意。我為神父獻上敬意和祝福;神父在禮儀中焚香獻祭,向上主獻上燃燒自己、服務眾生的牧者生命。而裊裊上升的香煙,正是我們虔誠的禱聲,上達天廷。
二是慶祝輔神在台50週年《神學論集》專刊。書中包括拙文,撰述台灣禮儀更新本地化的初果與前瞻,其中少不了羅神父的足跡與傳承。特贈之以為感恩和紀念。
三是教會珍寶藝術家劉河北老師生前最後一次為輔神繪製的聖誕卡,這是劉老師的顛峰之作。題名為「天地笙歌」的畫中,聖母懷抱小耶穌,幾隻快樂的鳥兒環繞飛舞。羅神父正似這些鳥兒,以耶穌為奉獻生命的核心,偕同聖母和其他牧人,共譜歡樂樂章,無怨無悔、毫不保留地全然事奉。
感恩善牧
羅神父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是:「苦不苦,看看架上我的主。」的確,神父不懼艱辛,傾盡全力,以無比的活力和熱情,忘我地愛主事主。羅神父在堂區為他慶祝晉鐸四十週年的感恩禮中說,請為亡者祈禱,因為司鐸獻生,如同亡者,死於自己,活於基督。
40年的司鐸生涯,羅神父的確不斷勉力死於自己,活於基督。愛主、愛人、愛教會、愛學生、愛教友、愛禮儀,我為上主恩賜給我們羅神父這位精彩的善牧而歡悅地獻上無盡感恩!
2019年寫於聖母元后瞻禮
後記:
本文原作於去年羅神父慶祝晉鐸四十年之後,迄未發表。今年7月8日,適值羅神父70大壽,特刊出此文,作為壽禮,並感謝羅神父為華語教會禮儀更新事工以及禮儀研究中心的貢獻。願全能的上主繼續降福羅神父和他的家人平安健康,並繼續引領、陪伴羅神父的牧者事奉之途,更豐富其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