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性,是兩性之一,對我們所存身的世界,理當與男性平等的共擔、共享。但古今中外,卻有太多男尊女卑的例子。有些女性逐漸醒覺到這樣的態勢,於是開始反省、發聲,並以實際行動,讓男性與女性,都對此有更深的關注、省思,並扭轉這一偏頗的現象。 在這個專區中,歡迎所有關心婦女神學議題的女性或男性朋友,發表您的論述、觀察或經驗;我們也願意告示所有相關活動的訊息,歡迎提供。祈願經過這個園地,兩性平等,並日益互相瞭解、精誠合作的時刻,能早日來臨! 透過肋阿的眼睛看聖經乃至教會中的女性 崔寶臣 在一次聖經課堂上,有位同學問關於創二九17所描述肋阿的眼睛到底是「lovely」(NJB,新耶路撒冷版本),還是「無神」(思高聖經)。 因為兩個翻譯的確相差很遠。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認為有必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一來是為回答那位同學的提問,再來也是藉此對聖經中乃至教會中的女性地位做一個簡單的反省。 為能一目了然,下面我先列出聖經原文,然後附上希臘文譯文及幾個現代語言的不同譯文。 一、經文:創二九17 TM(希伯來文原文):וְעֵינֵ֥י לֵאָ֖ה רַכּ֑וֹת וְרָחֵל֙ הָֽיְתָ֔ה יְפַת־תֹּ֖אַר וִיפַ֥ת מַרְאֶֽה 思高:肋阿雙眼無神,辣黑耳卻相貌美麗 二、希伯來文原文及希臘文譯文的比較。 關於本節中所提到的肋阿的眼睛,希伯來文用形容詞רַךְ 來描述,而此字首先有溫柔、甜美,然後也有虛弱的意思。例如「年幼嬌嫩」的孩子(創三三13,思高譯為「幼小」),「溫柔嬌嫩」的男人和女人(申二八54、56),母親眼中的「嬌兒」(箴四3),甚至也用來描述「柔聲細語」(箴二五15)或「甜言蜜語」(約四十27);但是希臘文(七十賢士譯本)用表示軟弱、虛弱的ἀσθενεῖς一字來翻譯,而ἀσθενεῖς卻沒有希伯來文中溫柔、甜美的意思,新約中更常用此字來描述「病人」(例如瑪二五43;路九2,十9;宗五15,等等)。 也就是說,熟悉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猶太人在讀這一聖經章節時,理解為肋阿的眼睛是虛弱無光的。我們都知道,翻譯本身就是詮釋。所以上面的情況告訴我們舊約時代講希臘語的猶太人認為肋阿的眼睛是虛弱無神的,也因此雅各伯不喜歡她,更因此他偏愛相貌美麗的辣黑耳。那這樣的理解對肋阿是否公平呢? 我們先羅列幾個現代語言譯本的情況,然後再回到這個問題。 三、幾個現代語言譯本的翻譯選擇
四、詮釋 上面已經說過,任何一種翻譯都已經是詮釋。 通過上面各個版本的比較,可以看出,不同的翻譯給出了對肋阿外貌的不同描寫。
以色列歷史中的三位族長(聖祖),數雅各伯的敘事最為豐富。 關於他自己的出生和成長,成家立業,直至去世,不僅面面俱到,而且充滿了各種張力。 這位十二支派的祖先的確是一個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人。 他的一生和上主及上主的許諾有關,也和他的兩位妻子(另加她們的兩位婢女)及十三個孩子(因為雅各伯還有一個女兒)有關。 我們很難單一的說雅各伯是怎樣的人,因為他的生命故事實在太豐富。 正因為如此,他作為以色列民族的祖先讓每一個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關於他兩位妻子的描寫,也讓人看到多妻制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困擾及危險。 媽媽間的競爭會惡性循環到孩子們身上,所以若瑟被哥哥們嫉妒以致被陷害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五、神學反省 建基於上面的詮釋,我認為希伯來文聖經意在給我們呈現一個每位族長身邊都圍繞著重要女性的美麗圖像。首先亞巴郎自己承認妻子撒辣是個貌美的女人,而埃及人也注意到這個女人實在美麗(創十二11、14)。依撒格的妻子黎貝加同樣容貌很美(創二四16)。對於辣黑耳,聖經不吝嗇讚美之詞,描述她身材美、相貌美(創二九17)。 那麼肋阿呢? 她有一雙迷人的眼睛! 肋阿並沒有有在長相上輸給自己的妹妹。 猶太人的傳統中非常敬重她們每一位,統稱她們為族母,與亞巴郎、依撒格及雅各伯平起平坐。其實聖經作者很少描述人物的外貌,如果偶爾涉及到,則更多是為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提醒讀者注意到這位聖經人物的生命故事。 當上主看到雅各伯愛辣黑耳甚于肋阿之後,親自來安慰肋阿,使她首先做了母親,而且是六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母親! 十二支派中有一半(包括猶大支派),是來自肋阿這個長著一雙迷人眼睛的女人! 教宗方濟各在今年出版的宗座勸諭《心愛的亞馬遜》(2020年)中,也再次提醒教會要意識到「女性的力量與天賦」,並邀請我們要回到教會最基本的層面,「真正明白為什麼沒有婦女,教會將四分五裂;要是沒有婦女在支持、管理和看顧她們的團體,那麼亞馬遜地區有許多團體已經瓦解了。這顯示了婦女特有的力量。」(101)。其實不僅是在亞馬遜地區,在整個世界也是一樣,教會的面貌通常是以女性的面貌呈現給世人的。如果女性的地位沒有得到尊重,為整個教會,甚至為整個世界都是損失,而天主要親自來鼓勵、安慰與提升她們!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