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58

 

    


三天思考期究竟是為了誰?

  今天(10月24日)全美的年輕人自發地舉行「靜默團結日」(Day of Silent Solidarity)。這是一個跨州性的活動。在這一天,年輕人選擇以靜默無聲及寫卡片的方式,一方面,紀念無法出生而遭到墮胎的小生命的無聲吶喊;另一方面,感謝自己的父母親,將自己生下來並教養成人。如同「純潔日」(Day of Purity)一樣,選擇在情人節,呼籲回歸真愛貞潔的青年運動,進入了第三年。

  行政院會通過《生育保健法》墮胎前三天思考期的法條,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三位委員怒不可遏,10月19日中國時報以頭版刊出怒辭抗議的聲音。行政院表示此次修法兼顧維護婦女自主權與胎兒生命權間的平衡。第一次,我們的行政首長不但有了肩膀、還有了美麗的心,表現出政府難得一見的擔當與良知。

  婦女團體大張旗鼓,強力抨擊墮胎前三天思考期的法條歧視女人,將女人弱智化。我們不禁要問「思考」讓人弱智化嗎?如果思考讓人弱智化,那麼人類就不應該再繼續從事思考了!?三天思考期究竟是為了誰?其實這個法條邀請我們整體的社會都需要一起來思考面對,包括各級政府與民間團體或組織。我們的社會需要進入這個思考期,不只三天,甚至三年、三十年。共同合作努力,積極承擔責任,推動相關政策,提出救援。

  我們需要一起思考與面對我們的社會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婦女因為經濟因素,擔心養不起孩子,選擇將孩子拿掉?一個國家如果養不起她的孩子,突顯政府無能。婦女團體指出因為父親家暴逼迫婦女生育子女;或是社會動盪,使得婦女不敢生育子女,這都是社會的悲哀,催奏著社會淪喪的哀歌。家暴的父親與動盪的社會都需要思考。

  當然,如果我們的婦女都聲稱墮胎是婦女自主的權利,藉著墮胎才能彰顯婦女終於有自主作決定的權利時,那麼,我們該如何向孩子們說明「愛」等同於墮胎?。那時,「性自主」或「情慾自主」可能將成為愛的唯一代名詞。事實上,我們的社會已經將「性自主」或「情慾自主」等同於愛了!許多的偏差從此而來。包括性自主或情慾自主而來的性氾濫。同時,我們不能諱言,台灣十多年來,墮胎幾乎成為節育與縱慾惡性循環的藉口。

  生命的文化當然不是徒有法條,就可以學習,需要生命親自經歷愛,才能傳承愛,實質建構在婚姻經驗與家庭經驗之中。美國經歷三十多年維護生命權的運動進入了第二代。我們整體社會的三天可能才剛要開始!或是我們將選擇永無寧日地面對:無比碩大憤怒的女人、暴力的家庭與男人或是沒有未來的權力虛榮的社會?

輔仁大學神學院生命倫理中心執行顧問蕭慧瑛

發行人:艾立勤    總編輯:蕭慧瑛    網路編輯:李中堅

地址:新莊市242中正路514巷103號    電話:02-2901-7270-1分機:259, 263   傳真:02-2906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