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  2009.07.29
本報發行量目前為9756份,若您願意,請轉寄給您5位好友,邀請他們加入讀者群的行列。
我要訂閱電子報

親愛的讀者,平安!

  美國拉丁美裔移民日漸增多,然統計報告顯示拉丁美裔少女生育率居其他各人種之冠。這樣的結果將導致他們的家庭及孩子較可能生活在貧窮中。「為何拉丁美裔少女生育率漸高」一文提出這個現況。

  英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1991年以來「青少年墮胎率升高為68%」,其中不乏墮胎二~四次者。除了社會變遷過快,墮胎過於便利也是原因之一。專家憂心青少年生活型態因此受影響,尤其是酗酒問題。

  加拿大安大略省撫養比逐年升高,生育率卻逐年降低,再加上人口壽命逐年增加,「加大拿安大略省人口比例失衡」的現象愈趨嚴重,日後老年人可依靠的勞動力將愈來愈少。

  「基因篩選」技術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似乎不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在感嘆科學進步之際,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背後的動機:為何要基因篩選?是否是優生觀念作祟,為了找到一個「完美寶寶」?「完美寶寶何在?張立明醫師論晶片檢測技術之爭議」一文中,張醫師對此有極為精闢的解釋。

        祝大家
                   平安喜樂!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敬上


本期目錄

 ◎ 為何拉丁美裔少女生育率漸高
 ◎英國青少年墮胎率升高為68%
 ◎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口比例失衡
 ◎完美寶寶何在?張立明醫師論晶片檢測技術之爭議
 ◎ 免費索取                                  每期電子報


為何拉丁美裔少女生育率漸高?

  【edition.cnn.com By Moni Basu2009/05/19】她對未來有好多計劃:上大學、遇見夢中情人、時機一成熟就建立家庭。然而這一切都中斷了,她懷孕了!孩子成為她生活的重心,花了她很多精力,強迫她放下夢想,面對現實。

  她才十九歲不到,拉丁美裔,現在有了第一個小孩。這個結果不是她想要的。根據美國西班牙裔族群專家所做大規模調查得知,女孩受父母親的性觀念影響最深,而家長也不想要這個結果!

  這項調查同時發現,84%拉丁美裔青少年,和91%拉丁美裔家長均相信,大學畢業、前途有發展是青少年未來最重要的目標。然而夢想不敵現實,拉丁美裔少女生育率和家庭的期待及價值觀落差太大。在美國,和其他種族或人種相較,拉丁美裔族群生育率最高。

  根據「全國保護青少年與未預期懷孕組織」【註1】表示,53%拉丁美裔人在青少年階段懷孕,比例佔全國平均的兩倍。

  根據美國全國疾病防治中心統計資料組2009年三月公布的初步數據,美國青少年生育率曾一度下降,然而2007年時,美國15到19歲青少年生育率再次升高約1%,平均是每千人中,有42.5人生育。

  2007年,年齡介於15-19歲非拉丁美裔白人生育率是每千人約有27.2人生產;同年齡層的非拉丁美裔黑人青少年則是每千人中有64.3人生產,拉丁美裔青少年則是每千人中有81.7人。

  759份拉丁美裔青少年問卷調查中,49%表示自己的性觀念受父母影響最大,14%則來自朋友,3%來自宗教領袖,2%來自教師,2%來自媒體。

  這份調查主要發現:

  • 74%拉丁美裔青少年認為,家長對男孩和女孩所傳遞的性觀念不同,或許這與拉丁美洲人愛好「男子氣概」的價值觀有關。
  • 72%曾發生過性行為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希望當時進行性行為前,自己能夠再等一等。
  • 76%的人認為開始建立家庭之前得先結婚很重要。

  據估計,在美國,十位拉丁美裔成人中,只有不到六人高中畢業;約有30%拉丁美裔的孩子生長在貧窮環境中。

註釋:1.National Campaign to Prevent Teen and Unplanned Pregnancy.

<回目錄>


英國青少年墮胎率升高為68%

  【maxisciences.com英國2009/01/27】英國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所做的一份科學研究指出,從1991年至今,青少年至少墮胎一次的比率已經升高為68%。2007年,不到20歲的少女中,有5,897人已經墮胎過二~四次,1991年時的墮胎人數是2,934。專家擔心青少年生活型態恐將改變,尤其是酗酒問題

  發生在英國及蘇格蘭的墮胎數不會少於二十萬,這個數字僅次於美國。每個年齡層的墮胎數均明顯升高,其中1/3是曾經墮胎一次以上的婦女。專家十分憂心青少年以墮胎當避孕的方式。儘管人們教導青少年許多方法以預防性行為的後果,但這個社會變化太快,墮胎也過於便利。

  由衛生署的數據顯示,部分婦女曾經墮胎八次。2007年,在5,897個曾墮過胎的女孩中,有十三個年齡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女已經墮胎四次。

<回目錄>


加大拿安大略省人口比例失衡

  【lifesitenews.com多倫多2009/04/23】加拿大安大略省最近的人口推計說明書顯示,當地人口成長率、生產率由於生育率降低而有下滑的趨勢,再加上壽命延長,未來老年人能依靠的勞動者愈來愈少。

  由總撫養比的數字可得知勞動力短缺的情況日趨嚴重。所謂撫養比是指由年齡層20-64歲者撫養0-19歲及65歲以上者的比率。

  2006年安大略省的撫養比是60.6%,表示每100人中,有39人尚未進入勞動市場,或尚未退休,由61個勞動者撫養。然而推計說明書上預估2031年時的撫養比將上升到74.4%,65歲以上老人將由13%提高至22%,年齡層0-14歲的人數比率將由17.8%減少至15.5%。

  將逐漸升高的撫養率配合逐漸減少的總生育率可得知,安大略省的人口危機唯有靠大量移民才得以解決。然而,以移民增加人力資源的方式似乎也不奏效。2008年最後一季移民至安大略省的有23,777人,比前一年同一季的26,221人減少了9.3%。

  安大略省平均每年的人口成長率呈穩定下降趨勢,由1991年的2.0%下降至2008年的1.1%,預計2031年將再下滑至0.8%。西方所有已開發國家同樣面臨類似數字所呈現的人口危機。

<回目錄>


完美寶寶何在?張立明醫師論晶片檢測技術之爭議

資料來源:基督日報2009-07-01 02:43 Posted.

  由伊森霍克與鄔瑪舒曼主演的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中,描述在未來世界藉由基因科技篩選,父母可避免生出有疾病缺憾的下一代,但「何為完美」是該片最教人深省的一點。隨著科技進步發展,這部97年科幻片的設定如今早已真實在生活中上演。

  從2008年底開始,生寶臍帶血銀行與台大基因醫學部合作推廣新一代產前檢測技術「晶片式全基因體定量分析技術」(aCGH),宣稱只要抽少量的血,藉助晶片就可檢測胎兒的46條染色體,篩檢出一百多種臨床上曾報導過的基因微小片段缺失疾病。在最新一期《路加雜誌》中路加執委張立明醫師特別為文探討此一經商業大力促銷、卻具高度道德風險的技術。

  為何晶片式全基因體定量分析技術具有倫理爭議性?張醫師解釋根據生寶臍帶血銀行印製的宣傳手冊,此基因檢測時間約在妊娠16週到~20週,而用於產前檢查時,因為需要進行細胞培養以增加DNA的質與量,故需要約3個星期左右才能得到報告。

  「此時寶寶在媽媽子宮內最大的可能已經有23週,身高已經長了29公分,薄薄的皮膚對疼痛已經有感覺,對媽媽的聲音及光線、味道都已經有反應,試問這時使用功能強大的晶片來篩檢一百多種基因微小片段缺失有甚麼目的?相信絕大部分是要把有殘疾可能性的寶寶墮掉。」

  在此張醫師探討幾個倫理層面的問題:首先是胎兒的生命力。以今天的醫學技術,23~24週的胎兒若是生出來,約有20~50%的機會存活下來。看到一個可能存活的小病人,醫師的角色應該是舉刀把關的「龍城飛將」,還是仁心仁術的救護者?

  其次是檢測的一百多種基因微小片段缺失,其中有些是非常輕微的疾病,例如Waardenburg syndrome寶寶眼珠顏色偏藍,聽力稍差;Kallmann syndrome寶寶缺乏部份gonadotropin(促性腺激素)分泌及嗅覺功能,其餘完全正常,只要用促性腺激素治療就能正常生活並生兒育女;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l(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寶寶除了缺乏腎上腺激素之外,其實是健康聰明的孩子,也都是可治療的疾病,但這些問題若在產前被篩檢出來,寶寶的命運有可能連生出來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是篩檢的限度在哪裏?以今天基因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不久我們就會找出糖尿病、高血壓、過敏、氣喘、憂鬱症、深度近視等等基因位置,試問誰無小疾?世上有人是完美的嗎?假如當年有此功能強大的偵防武器,我們今天或許都早已被墮胎了。對於這樣具道德風險的科技與商業促銷行為,政府或醫學會是否應該考量規範其限度?

  第四是檢驗結果的解釋。基因檢測只能查出基因型(genotype),卻無法預測表現型(phenotype),也就是說有某一小片段基因缺失或重複,不一定會造成臨床上的表現,這在文獻上一直都是很清楚的事實;而且該晶片廣告上有少數罕見疾病的相關基因缺失,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也只有寥寥幾篇文獻,此晶片根據非常不足、屈指可數的文獻資料,就要據以篩檢多種胎兒遺傳疾病,令人為正常胎兒被一網打盡的風險捏一把冷汗;而且所有實驗室檢驗儀器與方式,都有其限度,因此也都有偽陽性和偽陰性的結果,也就是說有小部分的檢查結果可能會有錯誤。因為上述原因,誤殺健康寶寶的風險是絕對存在,這種「寧錯殺,不放過」的風氣不宜由醫師廣為宣導。

  第五是歧視問題。商業廣告使用的字詞都是刻意挑選過的,以達到賺錢的最終目的。所謂「為寶寶的健康把關」,也可被讀成「趁不健康的寶寶還沒生出來之前殺掉他/她」。就算檢查結果正確篩選出有基因疾病的胎兒,試問殘障何罪?殘障寶寶何辜?殺死這樣的寶寶,已經接受了一個不道德的前題,就是誤認為「人如果有殘障,則其生存價值較低」,這是很可怕而未清楚說出的立場。殘障社福團體應該注意到這些商品對其服務對象的可能風險,謹慎評估是否應該為了獲得捐款而輕易與這些生技公司合作推廣其產品。

  第六是遺傳諮詢的專業性問題。在外國,產前基因檢測多緊接著遺傳疾病諮詢,以協助預備父母與醫療團隊共同幫助即將出生的小病人,只有少數是為要墮掉有問題的胎兒;但在國內,為優生觀念被無辜犧牲的胎兒卻是絕大多數。該晶片檢驗涵括一百多種先天或遺傳疾病,其中包含非常多罕見疾病,全台灣只有極少數醫學中心的專家有能力,在各種罕見疾病篩檢結果出來後,提供真正專業的遺傳諮詢服務,但目前該晶片積極在各大小醫院推廣的作法,完全無法顧及遺傳諮詢的必要性與嚴重性。該晶片如果用在小兒科醫師手裏,可能可以協助診斷而幫助已經出生的小病人;可是以目前該晶片的行銷手法專找婦產科與周產期醫學會,並在網站與手冊中大量置入只要健康寶寶的觀念,很清楚地將造成殺掉不健康寶寶的結果。

  張醫師最後指出「今天社會普遍越來越晚婚,夫妻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孕的夫妻也越來越多,如果好不容易懷孕了,又被醫師鼓勵篩檢微小片段基因缺失,非常可能大量增加墮胎人數,這樣的社會成本在少子化問題嚴重的今天是非常不智的浪費。」

  墮胎後要再懷孕一次等到23週,恐怕要再過一、兩年;而23週才墮胎的母親身體可能受到傷害而更減少下次懷孕的機會;母親每次懷孕年紀越來越大,每次檢驗出胎兒微小片段基因問題的機會也越來越大;而我們真的確定被殺死的不是台灣未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嗎【註1】?這樣的社會成本是值得政府注意的問題。華人的社會,有一天若能學習基督教文明影響過的歐美,實際地在經濟、醫療、與教育上提供殘障寶寶與父母一個包容成長的環境,相信將有無數的寶寶可以逃過殺身之禍。

   註1:貝多芬的母親已生了八個小孩,其中有三個耳聾,兩個瞎眼,一個智障,自己又有梅毒,又懷了孕,若在今天社會,貝多芬非常可能被墮胎。

  ※原文見《路加雜誌》254期張立明醫師「基因醫學是為救治,而非殺害」一文


圖文:新一代產前晶片檢測技術宣傳「為寶寶健康把關」。 (圖: 轉載自原文附圖)

<回目錄>


免費索取

免費贈送【殘蝕的理性】VCD:25分鐘的生命與性教育影片
請註明姓名地址即可。免郵資!
電子郵件方式索取影片。
電話索取:02-2901-7270分機158
手機 0939-894-907


聯絡人:陳青龍 符文玲; 網路編輯:藍斯  2006.04.01創刊
地址:242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4巷103號 電話:02-2901-7270分機158  傳真:02-2903-2133